早春地膜西瓜如何做到一播全苗?不用補,老農分享能幫到你麼?

回村歇歇 發佈 2020-03-03T04:19:19+00:00

西瓜本來是多數人喜歡吃的一種一年生的水果類,它不像多年生的樹上水果,果樹栽種後,就只剩下管理了;而西瓜就像黃瓜等蔬菜一樣,每年需要種植,管理,拉秧,清地,然後栽種下茬農作物;或者像內蒙古東北或者西北地區,一年只種一季西瓜,然後讓地進行休息,來年再播種西瓜或其它作物。

親!請點下右上「關注」,在早春二月,萬物復甦的北方,瓜農們又開始備播西瓜了,那咱們今天再聊聊關於西瓜播種這些事兒。

西瓜本來是多數人喜歡吃的一種一年生的水果類,它不像多年生的樹上水果,果樹栽種後,就只剩下管理了;而西瓜就像黃瓜等蔬菜一樣,每年需要種植,管理,拉秧,清地,然後栽種下茬農作物;或者像內蒙古東北或者西北地區,一年只種一季西瓜,然後讓地進行休息,來年再播種西瓜或其它作物。

可是現在,大眾普遍感覺這些年市場的西瓜,跟以前記憶中的西瓜對比,今天的西瓜口感沒有以前好了,失去了從前記憶中的西瓜風味。


這是怎麼回事呢?老農總結主要是以下三種原因:

一是、溫室設施反季節西瓜,西瓜從栽培到成熟都是在大棚里,通過人工干預的西瓜。

二是、為抗重茬和盲目追求高產,栽培的是嫁接西瓜苗,非西瓜種植直播的西瓜。

三是、從外地遠道運輸過來的七成熟西瓜。

本段文字咱來說說生產口感好、風味佳的原生態西瓜的播種方式,特點:適合大面積播種,投入成本低,便於管理,遵循客觀規律,自然熟。

一、單純地膜覆蓋直播西瓜

明播:既是先覆蓋地膜後,在地膜上打穴播種

這些年來,隨著地膜覆蓋技術在農業上廣泛應用,已經看不見有瓜農直接露地直播西瓜了。種植幾十畝上百畝西瓜的瓜農,都是採取單層地膜覆蓋技術來種植的應季西瓜如下圖:

這樣的地膜覆蓋西瓜種植,從整地到覆膜實現了機械化或者人工輔助的半機械化播種,瓜農只需要苗後人工管理即可,節省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勞動強度。

暗播:既是瓜畦做好後,開穴播種,然後覆蓋地膜。這樣的地膜下暗播,需要穴深,在地膜下形成一個小坑,避免西瓜苗上來就頂上地膜被燙傷,還需要放風,掏苗壓土,比較麻煩,加之這幾年地膜下除草劑的應用,除草劑對封閉在地膜下的幼苗有一定的藥害,放風後,地膜下就長草。所以,近年來很少有瓜農這樣種植了。

二、地膜上加蓋小拱棚種植模式

在同一地區,應季西瓜栽培,瓜農為了西瓜能提早上市幾天,搶高價格,在單層地膜上,又撐起了二層小拱棚,讓西瓜苗在伸蔓前在小拱棚內生長。如下圖:


地膜上打孔,播種西瓜種子後,瓜農覆蓋小拱棚作業,目前這樣埋設小拱棚,不能實現機械化,這樣的人工作業,四個人一組,每天可作業4~6畝地。基本上是一畝地需要一個工時。

小拱棚材料成本也有所增加。再就是西瓜幼苗在小拱棚里生長約40天裡,從西瓜出苗就需要觀察管理,還有放風掀開小拱棚等用人工。如果管理不當,西瓜也難提早上市幾天。因此,大面積種植西瓜不建議加蓋二層小拱棚。

地膜覆蓋西瓜種子直播,最難的是一播全苗,俗話說,見苗三分收,瓜苗整齊健壯,打好豐收基礎,對於農人來說,人高興,精神好,幹勁足。

做好如下幾點,確保種子一播全苗:

一、西瓜種子直播,這第一要素是最基礎的種子要優質

1.試驗出芽率:商品西瓜種子包裝上有發芽率指標,但因種子在運輸儲存銷售環節難免有誤,建議種子直播前,親自試驗發芽率。沒有專業催芽設備的,可用自家暖瓶當試發芽率設備。

方法:取100粒購買的種子,二份開水兌一份涼水,約60度,侵泡種子30~36個小時,種子吸足了水分;然後用白布卷好,可多卷兩包,用線捆綁;暖瓶里倒進三分之二約80度熱水,把捆綁好的西瓜種子,吊進暖瓶里,不能挨水,然後蓋蓋。七八個小時後,再次更換暖瓶熱水。36個小時後打開計算出芽率。

出芽率不低於95%的才算優質種子,出芽率90%,也可以;但發芽率低於80%的種子就不要再播種,或者加大用種量。

2.曬種:多數瓜農在播種前不習慣曬種,都是直接拿著種子盒到地里打開就點播。這真是錯誤的,曬種吸收的是陽光能量,又不花錢,為啥還這麼吝嗇呢?

方法:把購買的盒裝種子倒在木板上,或者簸籮里,攤開,在陽光下連續曬兩個中午,上午10點曬出,下午4點收回,曬種不低於8個小時。

切記科學就在細微處:曬種一是殺菌;二是讓待播的種子更加乾燥,越是乾燥,種子點播在土壤里,吸水越快;三是曬種時,順便優選種子,把西瓜種子裡那些明顯看出種粒個大,跟大多數種子形狀不一樣的個別西瓜種子挑出來扔掉,這類種子多是變異植株,就是結出來的西瓜外觀跟本品種不同,例如花皮西瓜里,偶爾有幾個黑皮西瓜,或者青皮西瓜,西瓜販子往往不要這類西瓜,這類變異西瓜的確特別難吃,還瓜皮特別厚。這是在西瓜雜交制種過程中的一種自然變異。西瓜種子包裝盒上表明的「純度」,就是這個意思。


3.建議晾曬好的種子干播:有瓜農習慣浸泡種子後,點播。老農反覆試驗多年,干種子直播和侵泡後的種子播種後,出苗早晚沒有明顯的區別。而干種子直播的苗出土子葉肥大健壯,優於浸泡後的種子。干播種子還便於作業。

4.種粒一定要平放:每穴兩粒西瓜種子西瓜種粒要平放在穴里。通過多年試驗,平放的種子出苗最早,因為平放的種子,發芽後,根直接彎曲下扎,子葉在種殼裡邊長邊攻破土層,在破土的過程中,種殼落入土中;側放或者種嘴向下的種子,同等條件下,晚出土1~2天,因為種子需要在黑暗的土壤里翻身動彈得舒服了才能卯足勁,攻破土層,因為種子在出土過程中,不必要的消耗,導致出土的子葉就不如平放的種子子葉肥厚健壯;切忌種嘴向上,這樣放在種穴里的種子,發芽後要尋找下面的土層,於是種子需要在黑暗的土層里轉一圈,才能生長,攻破土層後,種子自身的原動力消耗殆盡,種子出土後頂著種殼,像戴著帽子一樣,晚出苗3~4天,必須要人工輔助摘帽後,形成弱苗。

5.穴播與覆土:開穴深2~3厘米深,西瓜種子貼著穴底平放後,覆細土一大把。所覆細碎土濕度為手握成團,鬆開土團自然散開最適宜。

二、種子沒問題了,咱再說說比種子還重要的直播西瓜全苗的土壤條件

種子絕對沒問題後,才能說土壤條件。

1.先了解土壤土質特性:土壤的「個性」不同,摸不透各類土壤的秉性脾氣,土壤也會不爽,就不伺候討好種子。種子雖好,地不適合,前功盡棄。

2.土壤大致分類:重壤土;壤土;輕壤土;沙質土;沙土,大致五類,當然還有紅土黑土等等。

3.了解了本地土壤特性後,選擇洇地造墒方式:洇地造墒後耕地耙地,然後覆蓋地膜,這種方式適合輕壤土、沙質土、沙土;重壤土和壤土適合,開瓜溝,然後澆水填埋,因為重壤土和壤土若先洇地造墒後,耕地耙地,機械會把地軋板結,然後隨著土壤水分降低,地上裂縫就不耐旱,還因為土層板結影響西瓜幼苗生長。

切記:西瓜直播洇地造墒,一定要因地制宜,直播西瓜種植的地膜下瓜畦,土壤細碎溶和,沒有干土坷垃,更不能有裂縫,土壤濕度手握成團,鬆手不散比較適宜;土壤儘量濕度大點,別太幹了。若土壤握團後,放手就散,說明土壤水分小,可開穴後,用水壺適度點點水,讓西瓜種子放在濕土上,等種子苗齊,四五片真葉後,澆地補水。

最後,咱再說說影響地膜西瓜直播一播全苗的其它因素

一、氣溫條件影響一播全苗

西瓜苗喜溫耐熱,露地上的西瓜苗遇霜凍就死,對低溫極為敏感。早春,因為採用了地膜覆蓋,很容易達到地溫25~35℃西瓜適宜的發芽出土溫度。因此,地膜西瓜早播種幾天,種子發芽出苗沒問題,但是出苗後遇到晚霜,苗被霜死,豈不是白種?

所以,整地覆蓋地膜播種前,要避開當地的晚霜。例如冀魯豫交界的農業種植帶,有句農諺道:寒食寒食,寒冷十日。就是說遇到特殊年份,清明後10天,還有可能偶爾有晚霜。早春地膜西瓜播種後出苗是8~10天,由此推算,清明後兩天播種西瓜,就不會被霜死;但多數年份,過清明就沒霜凍了。總之,這氣候是老天爺掌管的事情,最好是順應天時比較好。當然諮詢當地氣象部門專家也是可以的。

二、化肥和除草劑影響全苗

老農多年實踐證明:1.整地底肥過渡施用碳酸氫銨作為氮肥,對西瓜發芽出苗有一定的影響;建議使用複合肥,不使用碳酸氫銨做氮肥;2.地膜下除草劑多是地樂胺一類芽前除草劑,這類除草劑對西瓜種子幼根有抑制生長作用,但隨著西瓜苗長大,藥害逐漸消失;建議畝使用量,地膜下不超過100毫升。

三、殺菌劑和殺蟲劑用不用?

多年未種西瓜的生地,不用使用殺菌劑殺蟲劑;如果是第二年重茬地種植,建議在噴施地膜下除草劑時,混合進防治地下害蟲的殺蟲劑。殺菌劑例如多菌靈,最好是稀釋800~1000倍液,每個瓜穴倒入約半斤左右,再放西瓜種子,然後覆土。

總結:如上是老農根據個人種西瓜十幾年的經驗分享,難免遺漏疏忽。僅供各位瓜農參考。切記,土壤性質,氣候特徵,西瓜農事作業,一定要結合當地經驗,做到因地制宜,才叫科學種田。也希望,您來留言指正本文的不當之處。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