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劉德華唯一一部媲美《教父》的黑幫片:周潤發為他挨倆耳光

電影公侃 發佈 2020-05-10T06:46:15+00:00

上世紀80年代初,已經有點厭倦了邵氏傳統武俠片的香港觀眾,逐漸喜歡上了現代時裝片,尤其對歐美引進故事片追捧有加,其中又以好萊塢電影《教父》在東南亞地區流傳最廣。


前言

上世紀80年代初,已經有點厭倦了邵氏傳統武俠片的香港觀眾,逐漸喜歡上了現代時裝片,尤其對歐美引進故事片追捧有加,其中又以好萊塢電影《教父》在東南亞地區流傳最廣。儘管當時香港動作片在亞洲影壇獨樹一幟,但與有著史詩般敘事風格、人物線索眾多的《教父》相比,顯然後者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加飽滿,故事情節更具張力。這也促使了當年港台影人認真思考銀幕轉型的問題,漸漸有了「港片」的說法。

……………………進入正文……………………

作為當年港片代表,繼嘉禾後悄然崛起的永盛、麥當雄兩家電影公司打算合作拍攝幾部野心之作,合力抵禦西方電影對本土票房的侵蝕,而黑幫片《江湖情》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代表作之一。

1987年,向華勝、麥當雄兩位影壇大佬邀請到港台知名劇作家蕭若元為該片創作劇本。蕭揚長避短,摒棄大多歐美電影拖沓繁冗的敘事風格,突破以往填鴨式的港片槍戰套路,立足本土特色發揮想像撰寫故事,以小人物的心理蛻變和舊時代社會變遷來展現一幕幕「反傳統式英雄」們的江湖悲歌。


為確保該片亞洲票房的不二地位,製片方不惜花重金請來周潤發、萬梓良兩位重量級影帝擔綱主演。那個年代別說是兩人同時出現,就是其中一人參演也是票房的絕對保證。據說製片方曾為周潤發、萬梓良兩位大哥級人物誰演反派誰演正派犯難,理由是怕影迷們「自相殘殺」從而影響票房。


其實,當年的港台藝人們是非常講究輩分的,一般都是輩分低、名氣小的演反派或配角,但怕就怕是輩分名氣旗鼓相當。1987年周潤發、萬梓良二人同為一線巨星,就連身為「無線五虎」之一的劉德華走到哪裡都得尊稱一聲發哥、萬子哥。當然,令影迷印象最深的還屬當年萬梓良大婚,香港無線電視台史無前例全程直播,甚至連周星馳也要畢恭畢敬擔任伴郎。

周潤發更是自《上海灘》之後紅遍大江南北,當年他與余安安大婚,整個香港就如同過年一般,不僅電視台全程拍攝紀錄片,就連領證當天居然也有近三萬人圍觀,直接將大樓給圍了個水泄不通……兩位大哥的地位真真可見一斑。


言歸正傳,製片方最終確定由萬梓良出演《江湖情》中的大反派何勇,周潤發則出演正派李阿濟。雖說二人戲份相當,可萬梓良在片中的演出如同瘋魔一般,有他的戲碼簡直有如神助,幾乎通篇都是「年輕版蔣天養」在氣勢上壓制「小馬哥」,真可謂邪氣沖天。直到最後二人火拚前夕,發哥才憑那句「張Sir你來收屍吧」勉強挽尊。



為了凸顯阿勇的殘暴不仁,片中還設定萬梓良必須打周潤發耳光,不僅真打,而且還是兩次。恐怕這在影史上是頭一遭,大概也是最後一次吧。不過很有意思的是,最初提出打耳光的不是別人,正是發哥自己。他的理由是為了告訴觀眾周潤發不再是威風凜凜的黑社會大哥,而是一位落魄的江湖大佬,只有這樣的設定才更加符合現實人物邏輯。

而這一幕講的是,周潤發為跑路的劉德華等人去跟萬梓良談判,結果談判不成反倒落得對方羞辱。一氣之下周潤發離開酒吧,為雙方火拚埋下伏筆。從情節來看,說周潤發為了華仔挨了萬梓良兩巴掌也無可厚非。


然而最離譜的是,製片方居然花大價錢邀請一代歌王譚詠麟去演出一個戲碼僅有10幾分鐘的小混混麥英雄。片中的他不是活在濟哥馬仔嘲諷的目光下,就是奔波在被勇哥人馬追殺的途中,史上最悲催的角色也莫過如此吧。對此製片方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譚詠麟貴為歌壇星宿,他能有效地將香港歌迷領進電影院,如此足矣。

也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唱而優則演的譚詠麟不僅沒有辜負這個小角色,甚至還與劉德華共同譜寫了「雙人騎電驢」經典的一幕。那麼問題來了,為啥沒讓譚詠麟演唱主題曲呢?那樣不僅效果更好,而且還一舉雙得。最終該片主題曲《英雄》由曲佑良演唱,而第二部《江湖情2英雄好漢》的同名主題曲則直接改由劉德華演唱,譚校長其實頗有提攜之意,故意而為之。

此外,該片還雲集了邵氏老牌明星楊群、影壇大佬柯俊雄、樊梅生(樊少皇的父親)、李修賢、大傻成奎安、王小鳳、劉嘉玲等藝人助陣,這樣豪華的陣容在好萊塢恐怕也是首屈一指。不過讓人頗感意外的是,縱有周潤發、萬梓良擔綱主角,可最終整部戲看下來我們才豁然發現,原來大佬們都在力捧一人,那就是劉德華。



(插一句:嚴格來說,劉德華所成長的年代絕對是神仙打架的年代。前有張國榮、譚詠麟兩位歌壇泰山北斗壓制:一首早為自己量身寫就的《為你鍾情》卻因謙讓足足等了20年才有機會「翻」唱,甚至落魄時還給其中一位的演唱會賣過門票;後有同門師兄弟梁家輝、梁朝偉在影壇十幾年的圍追堵截:本來一部為自己量身定做和聚累人氣的《黑金》,卻讓好哥們直接奪走了主角光環,不是說好了給我個面子演個配角嗎?


而動作片市場則由成龍大哥把持享譽國際,針插不進水潑不進;喜劇片市場則有周星馳「喜劇鬼才」加持,當年的整蠱兄弟如今見面都得叫一聲「星爺」……在這樣多的優等生面前,「笨小孩」劉德華最終硬是絕處逢生、傲視群雄。就憑這段經歷,華仔足以再拍一部回憶錄式可媲美《教父》的史詩大戲。嚴格來說,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演員,更是一位可敬的歌手,紅了四十年從未過氣。)


文雋曾說:「越紅越遭殃,劉德華就是那個年代黑幫的最大目標。在這樣的水深火熱中,演員們根本沒有自己做主的資格。」當時一些台灣片商開出盤口,只要是劉德華參演的影片,他們就出價800萬港幣。那個年頭,劉德華片酬才一兩百萬,拍一部片子的總成本也才三四百萬。換言之,只要「請」得到劉德華,還未開工就已賺了兩三百萬,有什麼比這個還好賺?!


所以,兩部《江湖情》的結尾都是以劉德華飾演的阿國收尾,顯然是在為這部「中國版教父」的第三部曲作鋪墊,無疑劉德華就是眾位大佬心目中被給予厚望的麥克.柯里昂。只可惜後期由於黑幫干涉,加上劉德華在歌壇深入發展等多種原因,致使一部經典系列中道崩殂。


後記

縱觀《江湖情》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比如阿勇坐在辦公室里欣賞窗外爆破廝殺的場景堪稱神來之筆,頗有些疤面煞星的味道。對於這一點恐怕好萊塢也不敢這麼拍,這就是港片中特有的浪漫與寫實。

而片中周潤發開會的場面都與教父如出一轍,甚至在李家辦壽宴時,也如《教父》般畫風。只不過教父家中辦的是酒會,周潤發家是唱堂會。據說,為了給觀眾營造一種年代感和寫實風格,劇組竟然真的跑去內地採購當年的道具,《江湖情》第一部片尾的那瓶六神花露水就是最好的見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