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國家以賣石油為主要經濟來源,為何不建煉油廠,增加附加值

海社長 發佈 2020-02-10T09:32:39+00:00

​目前,美國是全球煉油技術最強的國家,可達每天17818桶,緊隨其後的是中國每天12598桶,第三是俄羅斯,而這三個國家就已經占了世界煉油的70%以上,其他國家很難有競爭力。

眾所周知,位於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有豐富的石油,很多國家都是靠石油出口從而致富的,其中以阿聯、沙特最為出名。

因為很多阿拉伯國家擁有非常豐富的石油資源,出口原油也成為了他們主要的經濟支柱,在對國家的GDP和人均收入上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例如,2019年,卡達的平均人收入都達到了6.9萬美元,其中石油產業占國家政府收入的70%左右;同樣以石油為經濟支柱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沙烏地阿拉伯,人均GDP分別是了4.3萬美元和2.32萬美元。

不過,令很多人感到不解的是,為什麼阿拉伯國家只出口原油,不建造煉油廠從而獲得等多的附加值呢?

事實上,大部分的阿拉伯國家還是建有煉油廠的,但只滿足於自身國家的需求,基本沒有把加好的石油出口到其他國家。

這其實跟國家的工業體系和管理體系有很大的關係。

煉油廠的建造需要有堅實的工業實力,設備可以進口購入,但技術仍然有限。縱觀世界各國對煉油技術的掌握,其實寥寥無幾。

目前,美國是全球煉油技術最強的國家,可達每天17818桶,緊隨其後的是中國每天12598桶,第三是俄羅斯,而這三個國家就已經占了世界煉油的70%以上,其他國家很難有競爭力。

即使是有了煉油技術,但在人才的管理和運行上也會面臨一定的難度。再加上傳輸石油過程中所應具備的各種嚴格的條件和過高的運輸成本,原油的運輸則更為安全和划算。

如此看來,煉油所得到的綜合收益其實並不比原油高出多少,而如果沒有煉油技術和規模、良好的管理體系,煉油所得到的收入甚至比原油還要少,得不償失,很多阿拉伯國家是不會去做的。

不過,阿拉伯地區還是存在很大的煉油廠的,就是沙特阿美公司。它總投資高達200億美元,貢獻了沙特近20%的財政收入和85%的稅收,,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公司和世界第六大石油煉製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