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國大型救災為例,說說歐巴馬為何自責:天災變人禍

矢量加特林 發佈 2020-02-10T10:01:06+00:00

這樣就意味著,世界範圍內,任何一個國家,在救援大面積、高強度或高破壞性、高傳染性的災害時,都無法做到及時響應,捉襟見肘是必然之勢,亦是常態。

在現代治理的模型下,全球各國無論是在軍事還是在民生上,沒有哪個國家的班子機構會犧牲效率而堆積龐大的人力和資源去針對巨型災害。這樣就意味著,世界範圍內,任何一個國家,在救援大面積、高強度或高破壞性、高傳染性的災害時,都無法做到及時響應,捉襟見肘是必然之勢,亦是常態。

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在面對颶風、山火等災害的救災時也被廣為詬病,類似的大災難還包括東南亞海嘯、東日本大地震、海地太子港地震、印度鼠疫等等,這種來自自然界的強大破壞力(也可能來自人為,比如美國「9·11」事件、東京地鐵毒氣事件、印度博帕爾化工氣體泄漏事件),人類要做多少準備才足以應對呢?

顯然,這個工作量無比龐大,一方面政府架構要保證效率,另一方面限於現時今日人類的運輸動員集結能力,在最初階段的無序及資源不足是無法避免的。

美國在發生「9·11」事件後,合併了20多個部門成立了國土安全部(DHS),它最主要的職能是統籌全美各種應急部門,著重應對大規模恐怖襲擊後的民防、救災與運輸管制,這是從偏重救災轉為偏重反恐,也是美國1950年代以後最大的政府機構調整。

DHS前身為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總署(FEMA),是在1978年將各個應急單位統一起來的組織,該部門主要職能是處理美國國內的天災、核災難、恐怖襲擊等重大災難,冷戰結束後其更多的是把目光放在自然災害上,側重救援。

2005年8月,美國遭受「卡特里娜」颶風洗禮,事後調查報告顯示,美國眾多機構與官員在風災面前表現混亂,組織甚差,連時任總統歐巴馬都說「這本來是一起天災,最後成為了一場人禍」。於是,DHS不得不重新加強天然災害的管理與救援,並首次將美國海岸警衛隊納入其中(戰時移交美國國防部),同時強化醫療物資的管理與儲備。

從美國國土安全部的不停調整演變可以看出,這可以說是一個動態機構,每每遭逢巨變,其組織結構與目的都會做出調整。那麼調整的結果如何呢?留意近年美國頻發的災難救援,我們不難發現,DHS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美國的例子可以看出,面對巨型災害,沒有一勞永逸的法子,折中的辦法是事先規劃控制一定的資源,作為應急儲備,在人力方面則建立一個應急管理機構,平時主要做計劃與演練,包括應急通信、醫療保障、物資統籌、人員調配等等,甚至包括災區各種秩序的維護與輿論的管控。

這就像是一個備份方案一樣,並非國家緊急危難時才啟動,平時就該準備妥善,一旦進入緊急狀態,要做到及時切換,才能將危難損失降到最低。

另外,在今天各種大型天災人禍的救援中,各國部隊無疑扮演者定海神針的重要角色,因為軍隊的超強執行力、軍人的堅強意志,以及軍隊所擁有的大型運輸機、直升機、工兵機械、野戰醫院及野戰設施建設能力,都是災區恢復搜救及運輸、救援能力的主要與最佳手段。

我們無法控制災難,但可以在效率與應急之間做好平衡,以期減少災難損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