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瘟疫70年死亡37萬人,留下7條生活習慣很受用

飛春讀傳 發佈 2020-02-10T10:27:59+00:00

一、一場病毒致10萬人死亡,這就是日本歷史上最大的瘟疫:霍亂。霍亂是一個音譯詞,本為Cholera,曾譯為「虎力拉」,或「虎列剌」。

一、

一場病毒致10萬人死亡,這就是日本歷史上最大的瘟疫:霍亂。

霍亂是一個音譯詞,本為Cholera,曾譯為「虎力拉」,或「虎列剌」。

它起源於印度恆河三角洲,據說是因為古印度儀式上萬眾齊浴恆河,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相互傳染。

由印度到英國,由英國艦船傳遍世界。

它的恐怖之處在於,人不明就裡地突然拉肚子,頻繁地拉,伴隨要命的絞痛,不消兩三天,人便脫水而亡。

對此,小編前兩天有過刻骨銘心的體驗。不知吃了什麼,拉得淋漓盡致,幾近失禁,要不是吃幾粒叫什麼腸的膠囊,估計也離脫水不遠了。

可在古代沒有這種一粒見效的藥。導致霍亂發生的,是一種叫霍亂弧菌的病毒,它在1883年才由德國科學家分離出來。

此菌並不傷害人的肌體細胞,而是寄生在腸黏膜上海量繁殖,導致腸粘膜極度亢奮,不停地分泌腸液,最後腸內留不住任何東西,即便是水也直接排到體外。

所排之物,不成糞便,狀如淘米水,呈白色。這就是霍亂的可怖之處。

日本人歷史上可是沒少受霍亂之亂。

①第一次爆發,是在1822年。

那年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九州近畿等西日本地區發現怪病,患者「突然上吐下瀉,腹如絞痛,極其劇烈,發病很快,兩三日即亡。」

大阪城在一個月內死人數千,葬禮一家挨著一家舉行,萬民悲痛,街上處處都是悲痛的哭聲。

②1858年,再次大流行。

5月從長崎港到關西到江戶,迅速蔓延,8月達到頂峰,那個慘烈啊,比上次還要猛:

「江戶城808條街,立時成病症囤積所,西家剛發喪,東家即告危,南鄰北舍失親離子,慟哭哀悼之聲,此起彼伏……」

由於江戶死人太多,棺木都不夠用了,人們最後拿出酒桶當棺材,火葬場裡到處堆滿等待處理的屍體。

③1862年夏,第三次大規模霍亂再爆發,導致江戶7萬多人喪命。

二、

霍亂是病菌傳播,但他的每次大爆發,都可以說是人禍。

人類科技照亮它之前,無知孕育謠言,恐懼伴隨愚昧,戰亂加速傳播,這一切都是霍亂不斷捲土重來的原因。

剛說了,霍亂弧菌是在1883年才被人類認知,在此之前,謠言、恐懼、無知和騷動,還要繼續沖盪人間一會兒。

人們常以為,戰爭是導致死人最多的災難,其實不是。

有統計指出,日本明治時期,霍亂殺死了37萬日本人,超過了甲午海戰、日俄戰爭死亡的日本人的總數。

導致這37萬人死亡的,主要是1877、1879、1882、1885和1895年的5次霍亂大爆發。

其中1879年那一次就導致了東京10萬人死亡,16.3萬人感染。成為日本歷史上死人最多一次瘟疫。

當時人們談之色變,視之為魔鬼毫不為過。

人們迷信地認為,這是魔鬼來取人們的肝膽的。

1879年美國總統格蘭特訪日,民間竟然傳言是來買霍亂之人的膽的。可見謠言多麼厲害。

恐懼、謠言,從來都是無知的衍生品。

世上沒有特效藥,患病者發現後,只能隔離。而人們不願意被隔離,認為被隔離就是等死。所以患者家屬都隱瞞不報。

​不僅不報,遇到警察、醫生來隔離病人,人們還群起抵抗。

1877年12月23日的《大阪日報》載,千葉縣一個村莊的旅客被確診為霍亂後,醫生把他帶到一個叫石子堂的地方進行隔離治療。

不料當地漁民聽說後,認為是取他的肝臟,就敲鐘招同夥過來,拿著竹槍吆喝著從四方聚集而來,最後情勢無法控制,活活把一個醫生給捅死了。

1879年9月的《東京日日新聞》也報導,一個村子的年輕人,在抬瘟神送往鄰村時,引發2個存在的血腥械鬥。

人們的無知和騷動,不僅不配合,還阻撓科學的防治工作,這加速了疫情的傳播。

當時,日本政府組織有衛生員向廁所、污水溝投放有消毒物品石碳酸,但當地民眾認為這是醫院來割人肝膽用的東西,是導致霍亂發生的種子,所以衛生員一走,就趕緊用水把消毒劑沖走。

另外,戰爭總與瘟疫前後緊密相連,西南戰爭、甲午戰爭帶來的人員流動,也促使霍亂在近代日本屢禁不絕。

所以,「霍亂君」的人間朋友圈裡,充滿了無知、謠言、恐懼、暴力、戰爭說瘟疫是人禍,一點不為過。

三、

其實,「霍亂君」就是一種鞭毛蟲,喜居腸粘膜。

它在人間存於污水、糞便之中,自然狀態下可存活一兩周,但遇高溫就死。

所以當生活條件不好時,人們飲用不潔凈的水源,吃了不衛生的食物,此君就進入了你的體內。

人體內本有胃酸可以殺死它。但若多吃不乾淨的食物,帶入體內的多了,就有漏網之魚進入腸粘膜。

一到這個溫柔鄉,那就迅速繁殖,很快占地為王,控制了你的小命。

可以看出,防止霍亂君其實不複雜,喝開水,吃熟食,勤洗手,多殺毒。但就這幾個字,在生活條件不好時,談之何其容易。

所以霍亂在當時的日本,被人們稱為「貧民病」。王公貴族是很少得此病的。

明治維新富裕了日本,經濟富足了,人們生活水準好了,醫學也發達了,所以在1895年後,日本沒有大規模地爆發霍亂。

即使有霍亂君的變種,也很快被現代醫學制伏。

「霍亂乃衛生之母」,經歷37萬人死亡、前後70多年的反覆大戰,日本人對防治霍亂也總結出了許多方法。

如《霍亂預防心得》《傳染病預防法規》,以及改善污水處理系統的污水處理條例等。

還總結了許多實用的生活習慣,飛春讀傳覺得很受用,再次不妨簡要總結一下,與大家分享:

①食物

要節制生食和暴食,注意烹飪和節食。

穀物及肉,新鮮的最好。

家鴨肉、雁肉和豬肉因脂肪多,應少食。

水果應避免不熟之物,成熟之桃、李、梨、蘋果、葡萄和草莓等,少食無害。

②飲水

忌「不潔」,在霍亂流行之時,應「假想任何水都不潔」,飲水必須煮沸。

即使煮沸的水,冷下來後,「失去其新鮮之味」,可在其中添進少量的茶或葡萄酒,但帶酸味乳、冷水和冰塊的,不可。

應該注意的是,對於再好的食物,也要比平時少吃,避免嚴重空腹狀態。

③穿衣

夏天易出汗,或許出於病毒傳播的原因,要求大家經常擦汗,禁止穿短袖,衣服濕透要儘快換乾衣服。

另外,早晚避開濕氣,停止冷水浴。

④運動

增加免疫力,要加強運動,使身心處在良好狀態,但要避免過度運動,避免宴會、不眠、奔忙疲憊等。

⑤心理

因為心態健康與否與疾病關係密切,所以要強調精神衛生,避免身心疲勞,不要憂慮,不要憤怒等,使身心處於正常快樂中。因為身體和精神的衰弱會增加受傳染病感染的可能。

⑥探病

不要探視病人,因為探視者可能成為傳播媒介。

如果不得不去探視病人時,也不要空腹去(不知為何),回家後,要立即用石炭酸水漱口,用石炭酸水和凈水洗臉,或用肥皂洗凈等。

⑦居住

人們日常生活的居所要清潔,室內空氣要保持乾燥。更重要的是,要及時清除糞尿污穢。

===========

阿部安成著,孫茜譯《預防傳染病話語——轉折期的日本近代國家與衛生》

王梅《日本明治社會疾病意義之考察》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12-09-2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