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餌第一要素,跟著氣溫找狀態

認真的釣魚 發佈 2020-02-08T13:26:33+00:00

其實就是不同的季節,氣溫不同,水溫不同,對魚來說,餌料的狀態自然不能一層不變,雖然做到精準控制,確實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其實對魚來說水溫高、水溫度,可能對食物的大致狀態需求,肯定有區別,但是也絕對不可能精確度非常高,我們只需要知道,在不同水溫下,魚對食物的狀態需求是怎樣的,就

​在使用商品餌的時候,有一個詞是怎麼也繞不過去的,就是狀態,什麼叫做餌料的狀態呢?其實是比較泛泛的,因為包含的內容比較多,當餌料進水之後,餌料溶散的速度、霧化的區域、溶散後顆粒落底的速度,這幾個方面都是餌料的狀態,但是又沒有辦法給一個相對細緻的標準,到底單位體積內的餌料,溶散到什麼程度,霧化到多大區域,溶散後的顆粒直徑最小到多少,之所以這樣說,因為商品餌的生產工藝要求,也做不到這些細緻的規範;

但是,狀態這個詞,還是會被各種大師、大咖掛在嘴邊,最常見的說法,就是三年練竿,五年開餌,要練這麼久才能稱得上是熟手,並不是單純的只練習開餌手法,更多的,是對餌料狀態的把控,但是這樣一來,對新手來說,開餌,開商品餌,變得門檻很高,更別提圈子裡所謂的大師,經常發布一些,開餌的x種手法,x種加水方式,將一件本來很簡單的事情,變得程序繁瑣,逼格極高,其實我們開餌,第一要素就是知道到什麼樣的氣溫環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餌料狀態,再通過餌水比、揉搓次數、力度,來控制餌團的黏度,就可以了;

什麼叫做氣溫環境呢?其實就是不同的季節,氣溫不同,水溫不同,對魚來說,餌料的狀態自然不能一層不變,雖然做到精準控制,確實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其實對魚來說水溫高、水溫度,可能對食物的大致狀態需求,肯定有區別,但是也絕對不可能精確度非常高,我們只需要知道,在不同水溫下,魚對食物的狀態需求是怎樣的,就可以了。

水溫適宜時,餌料的飽腹感對魚來說最重要

作為變溫動物,魚沒有調節體溫的器官,只能通過消耗脂肪來調節體溫,從而適應環境溫度,水溫適宜時,會不停的進食,補充脂肪消耗,這個時候,在野外水域,對魚來說,餌料的味型屬於有一定的誘魚效果,但是並不是那麼不可或缺,因為對魚來說,野外的水域的食物來源,並不怎麼充沛,有的吃就不錯了,但是味型好,畢竟誘惑力更大,但要說能留魚,能持續留魚、聚魚的餌料,那一定是要飽腹感好。

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實料多,這也是為什麼野釣,如果能長期守釣,一般都會用玉米、紅薯這一類餌料,倒不是說蚯蚓、紅蟲之類的餌料誘魚效果不好,而是活餌對魚來說,更多的是營養補充,但是要論飽腹感,那肯定還得是實料,顆粒小的,如玉米渣、酒米,大顆粒的實料,如飼料顆粒、玉米粒、紅薯塊等等;如果是短期出釣,那麼我們就腥香餌+種餌,這種短平快的組合,腥香餌味型誘魚進窩,種餌(酒米、麥粒等雜糧)聚魚、留魚;至於如何開餌,能保證餌料進水前不提前脫鉤,就算是控制好狀態了。

水溫過高、過低時,餌料的營養也就是蛋白質含量才是最重要的

在水溫過高、過低時,為了適應環境溫度,魚只能減緩活動,甚至是不活動,在生物生理學上,管這種行為叫做休眠,這屬於變溫動物的一種特有行為,但是,在水溫過高、過低時,魚進入休眠活動並不是不消耗能量的,主要的消耗,就是平時儲備的脂肪,所以我們說秋魚肥美,而冬魚、春魚就比較柴,其實就是秋魚為了過冬,儲備了大量的脂肪,所以自然肉質肥美,而冬魚、春魚,消耗了大量的脂肪,自然肉質比較柴;那麼根據這個特性,我們在因氣溫因素,導致水溫過高、過低,魚活力差、進食慾望差的時候,我們的開餌思路,就應該以餌料中蛋白質含量越高,越能誘魚開口;

其實這一點就更好處理了,就是加腥餌,因為目前主流的腥餌,要麼是蟲餌加工的,如蚯蚓粉、紅蟲粉、蛆粉、蠶蛹粉,要麼,就是動物內臟、油脂、骨骼加工製作,最後就是大豆、水藻加工製作,除了大豆、水藻之外,其他的全部都可以算作是動物脂肪;而加腥餌的比例、種類,則可以根據季節來添加;

1、冬季以加蟲腥為主

2、春季以加藻腥為主

3、夏季以加動物內臟腥為主

可能有釣友認為,加腥餌,在暖春、初冬、夏秋季,都會招惹大量小雜魚鬧窩,並不利於下杆施釣,其實,在真正的野外水域中,就算餌料腥香,只要魚群不錯層,鉤餌能落底,就算有小雜魚鬧窩,也不影響大魚進窩覓食,尤其是短時間出釣,沒有辦法長期守釣,用腥餌在水溫高、或極低時垂釣,效果是非常明顯的,至於腥餌的具體比例,每個水域環境、流速都不一樣,用法、比例自然不同,還是需要自己親自嘗試一下的。

最後,關於腥餌易招惹小魚,其實有興趣的釣友,可以試試將腥餌的狀態,控制的不宜霧化,比如用粘粉開餌,這樣餌團就算腥香濃郁,但是因為不怎麼霧化,只要鉤餌能沉底,可能一開始確實有小魚鬧窩,但是只要鉤餌能頻繁落底,不被打截口,只要有大魚進窩,小雜魚很快就會消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