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個半聖人之一,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

稗官野讀 發佈 2020-02-07T17:06:52+00:00

大家普遍認為中國古往今來有兩個半聖人一是孔子,半個是曾國藩,還有一個就是王陽明。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王守仁,也叫作王陽明,他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

大家普遍認為中國古往今來有兩個半聖人一是孔子,半個是曾國藩,還有一個就是王陽明。


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王守仁,也叫作王陽明,他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

他從出生就異於常人,他母親懷胎十四個月才生下他,還因為祖母夜夢仙人,乘雲而來,給他取名叫王雲。但是這孩子從生下來就不會說話,為此,家裡人很難過,結果他5歲那一年,家裡來了一個和尚,見到這孩子說:這孩子好啊,只是說破了。這句話令他的爺爺頓悟了:"雲"字不就有說的意思嗎?於是立即按照《論語》給王陽明改名為守仁,名字一改王守仁就慢慢會說話了。

從小王守仁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在私塾讀書的時候,老師問了大家一個問題:"天下第一等的事情是什麼?"大家都回答沒有讓老師滿意,而王陽明回答這個問題是衝口而出:作聖人是天下第一等的事情。這個境界令老師和後世的人們都驚掉下巴,這就是志向異於常人。除了讀書學習,他還主要學習兵法和武藝,目的是有一天要建功沙場,所以他射箭射得不錯。這是行為異於常人。

參加科舉是他必然的人生道路。三次考試才中舉,到工部觀政,後來,得罪大太監劉瑾被打了四十廷杖,貶為龍場驛丞,就這樣,劉瑾還派人追殺他,他製造了一個投水自殺的假象才得以逃脫。這是智識異於常人。王陽明是心學集大成者,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提倡"致良知",提出心學四句教法: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強調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在知與行的關係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

他在平定江西匪患和朱宸濠叛亂的過程中,不但用兵法,而且還是用心理戰,深入細緻的分析對手的心理動向,採取堅決有效的措施打擊對手,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比如和朱宸濠決戰時立起一面白旗"寧王已擒,我軍不得縱殺",這造成叛軍混亂而致大敗。第二天王陽明就抓住了朱宸濠。

最後王陽明病逝於回家的路上,離家只有最後一段水路了,他卻再也支撐不下去了,臨死留下"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八個字遺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