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的腳步》大型融媒體報導今起開播|第一集 冬奧場館的科技范兒

北京新聞廣播 發佈 2021-09-17T21:04:04+00:00

北國風光如畫雙奧之城舞動冰雪節拍《冬奧的腳步》大型融媒體報導今起開播!北京廣播電視台廣播端六大頻率和新媒體矩陣聯合推出帶您感受冬奧腳步見證「冬夢」實現!伴隨著冬奧口號的揭曉,2022年冬奧會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

北國風光如畫

雙奧之城

舞動冰雪節拍

《冬奧的腳步》大型融媒體報導

今起開播!

北京廣播電視台

廣播端六大頻率和新媒體矩陣

聯合推出

帶您感受冬奧腳步

見證「冬夢」實現!

伴隨著冬奧口號的揭曉,2022年冬奧會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

「一起向未來」,這是繼「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之後,中國再次發出的盛情邀約,以冰雪為媒,邀請世界共襄盛舉,共沐奧林匹克之光。

時間,有雙魔術手。它牽起過去,通達未來。

從2015年7月31號申冬奧成功到現在,短短六年時間,雙奧之城北京,攜手河北張家口,將一個個藍圖規劃,變為一幅幅現實畫卷:

冰絲帶、首鋼滑雪大跳台、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一座座新建場館拔地而起;水立方、五棵松、國家體育館……一幢幢老場館,在改造中煥發生機;冰場裡,雪道上,人們運動正酣,「三億人上冰雪」的冬夢不再遙遠;「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正在開花結果。

《冬奧的腳步·行進篇》第一集,讓我們跟隨記者,去感受冬奧場館的科技范兒。

第一集 冬奧場館的科技范兒

場館,是冬奧會最重要的設施

2022年冬奧會

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大賽區

共使用39個場館

目前,12個競賽場館永久性設施

已經基本完工

在場館建設、施工中

運用了許多獨創性新技術

在五棵松體育中心,第一屆北京冰球公開賽正在舉行,在雙奧場館參加比賽,來自北京的參賽選手高興、黃征東分享了他們的感受:

高興、黃征東:冰質好,就是挺滑的,在這塊蹬一步是在其他冰場三倍,就感覺滑的時候特別合腳。

場館全面採用新型的二氧化碳製冷劑,這在奧運歷史上也是首創。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說:

劉玉民:像國家速滑館、首都體育館、首體短道速滑訓練館、五棵松冰上運動訓練中心這4個場館,冬奧會歷史上首次使用了最清潔最低碳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冷技術,與傳統製冷劑方式相比,可以實現節能30%以上。以國家速滑館為例,使用二氧化碳製冷劑不僅使場館碳排放趨近於0,而且將場館冰面溫差控制在0.5攝氏度以內,為運動員提供更優質的比賽場地。

國家速滑館規劃發展部副經理馮剛介紹,得益於這種技術,冰面可進行分區製冷,對每塊冰單獨控溫,實現場館「同時運行、不同使用」:

馮剛:咱們5500平米的冰面,冰溫很均勻,基本上現在能夠控制到0.5度以內,這個是其他氟利昂那種冰場很難達到的。

國家速滑館製冰

國家速滑館冰面面積1.2萬平方米,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冰面,它的屋面也體現了我國建築行業的最高水平,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體育館:

劉玉民:它的這種雙曲面的馬鞍型的鎖網結構,相對於傳統的建築的用鋼量,只是原來1/4,從材料的應用到管理都有很多的新技術的應用。

水立方變身冰立方

科技元素不僅體現在製冰環節,在冰立方舉行的「相約北京」測試活動輪椅冰壺比賽現場,記者見到了數據冰面,國家游泳中心運行團隊場館後勤副主任楊奇勇說,這是冰面評價精細化的結果,測試數據已經被記錄並分析,這在比賽中還是第一次使用:

楊奇勇:怎麼評價這塊冰的快慢?扔一個球,讓這個球正好停在對面的大本營裡邊,計算兩條前置線之間的時間,如果是14秒左右,這冰是ok的,是12秒13秒,這個冰是慢地,我發現今天的溫度是這樣,冰的硬度大概是這樣,但這兩者是不是可以建立一個對應的,我們能夠分析每一個球在運行過程中它到底是13秒、14秒還是15秒,把冰的變化及時的說清楚,能夠幫助運動員消除一個變量,他在打球的時候它就會更緊集中在戰術上。

記者:這些之前的時候有呈現過嗎?

楊奇勇:沒有,一次都沒有過。

在距北京市中心93公里的延慶賽區,記者體驗了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索道。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索道經理孫祖禹說,這是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索道系統:

孫祖禹:這個已經升級到全世界最先進的系統,操作更方便,更加智能化,很多設備的實時工況,我們能夠第一時間實時顯示,比如說這個座椅加熱,室外溫度低於10度的時候,這個功能才可以開啟。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

從冬奧村再往上走,是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賽道,北控京奧土建工程師陳海濱參與了項目的建設:

陳海濱:我們這個賽道有16個彎道,最快的速度能達到140公里每小時,採用了鋼木組合結構,大型角結構,國內沒有相關的標準,國外也沒有,我們只能通過不斷摸索,我們現在有企業標準。

不僅通過實踐生成了自己的操作標準,混凝土噴射也已經超過國際水平:

陳海濱:整個賽道的話幾乎沒有什麼裂縫,平整度、順滑度超過韓國平昌冬奧會的賽道。

北京冬奧村完工外景

分布在北京城區、延慶、河北張家口

三個賽區的12座冬奧會競技場館

已成為當地的地標性建築

既各具特色

又彰顯中國智慧

一系列自主創新的高科技運用

為冬奧籌辦賦能助力

也讓更高、更快

更強、更團結成為可能!

采寫記者:王勁清

微信編輯:馬兒、彭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