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僅有的兩個黑人國家,為何海地又窮又亂,而巴貝多卻很發達

文史磚家 發佈 2020-02-07T18:43:07+00:00

海地地理位置圖​海地是加勒比海北部的一個島國,位於海地島的西側,東部與多米尼加共和國接壤,西與古巴、牙買加隔海相望,北瀕大西洋,南臨加勒比海,面積為2.78萬平方公里,首都為太子港。

文/格瓦拉同志

迄今為止,美洲共有2個黑人國家,即海地和牙買加,雖然它們的種族、膚色相同,但國家的面貌卻迥然不同,前者又窮又亂,而後者卻很發達,堪稱全球奇聞。那麼問題來了,同為黑人國家,為何海地和牙買加的生存狀況大不相同?

​海地是加勒比海北部的一個島國,位於海地島的西側,東部與多米尼加共和國接壤,西與古巴、牙買加隔海相望,北瀕大西洋,南臨加勒比海,面積為2.78萬平方公里,首都為太子港。海地總人口約394萬,其中非洲黑人奴隸後裔約占95%,其餘為歐洲移民後裔及混血人種,通用克里奧爾語和法語,主要信仰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伏都教。

在16世紀以前,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一直都是海地的原住民,但隨著西班牙在1492年開始的殖民侵入,他們或者被屠殺,或者因天花泛濫死去,或者被送往種植園、礦場從事苦役,等到1544年時已近乎絕跡。不僅如此,在完成對海地島西部的金礦資源掠奪式開採後,西班牙殖民者放棄這塊「不毛之地」,轉而去經營海地島東部。此後,海地島西部逐漸變成英國、法國、荷蘭等國海盜的據點。

​1679年,法國殖民者占領海地島西部,並將其改名為聖多明各。此後,法國殖民者將大量非洲黑人奴隸引入聖多明各殖民地,大力發展種植園業,使得該地一度成為拉美最富庶的地區之一。受美國獨立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黑人領袖杜桑·盧維杜爾在18世紀末領導獨立運動,通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後,終於在1804年獲得獨立,並改國名為海地。

作為全球首個黑人共和國、拉美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海地獨立後的發展狀況卻令世人堪憂。原來,海地雖然取得獨立,但由於內部各族群和派系眾多、利益衝突嚴重,再加上英法美等大國的干涉和侵略,導致該國長期遭受外敵入侵、內戰和軍事政變的困擾,政局長期動盪不安,嚴重影響到國家安定和經濟發展。除此之外,海地自然環境惡劣、基礎設施薄弱,也給經濟的發展帶來諸多難題。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海地2018年的GDP總值僅有96.58億美元,人均收入只有868美元,還不到中國人均GDP的1/10。作為西半球最窮的國家,如今的海地真可謂「一貧如洗」,不僅失業率高達2/3,而且國家財政長期入不敷出,每年需要靠美國、歐盟、世界銀行等國家或國際組織的大量援助,才能勉強維持生存,堪稱美洲最失敗的國家之一。

巴貝多屬於微型國家,位於加勒比海東部小安的列斯群島最東端,與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格瑞那達等國隔海相望,國土面積僅為431平方公里,相當於香港面積的39%,首都為布里奇頓。巴貝多總人口約為28萬,其中非洲黑人奴隸的後裔約占90%,歐洲移民後裔約占4%,混血人種約占6%,以英語為官方語言,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

​在16世紀之前,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一直都是巴貝多的主人,但隨著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的侵入,他們開始遭遇滅頂之災,到17世紀初已近乎絕跡。1620年英國重新發現並占領巴貝多,並在7年後將其變為殖民地。此後300餘年間,巴貝多一直接受英國的統治,直到1966年獲得獨立。巴貝多獨立後,依舊跟英國維持著特殊關係,不僅加入大英國協,並且尊奉英王為元首。

巴貝多雖然是黑人國家,但在獨立後並未採取驅逐白人、沒收其資產的措施,而是虛心接受白人經濟官員和專家的建議,從而促進了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巴貝多獨立之初,大力發展傳統的甘蔗種植、蔗糖生產業,並在上世紀80年代蔗糖價格大跌時,適時推行經濟多元化策略,大力發展旅遊、離岸金融、輕工製造和信息服務等行業,由此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二次飛躍。

​作為拉美地區唯一的已開發國家,巴貝多在2017年的GDP總值為46.73億美元,人均收入為16328美元,相當於中國的近2倍。不僅如此,巴貝多的競爭力在全球位列第47位,居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榜首,成就異常亮眼。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巴貝多還將經濟成就與全民共享,大力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如今,巴貝多實行免費教育、醫療政策,全國成人識字率高達99.7%,人均壽命為75.5歲,在所有的黑人國家中均排名第一。

資料來源:《列國志:海地》、《列國志:瓜地馬拉/牙買加/巴貝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