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懸崖上的金魚公主》,看動畫中潛藏的人性與美麗

七條娛聞 發佈 2020-02-27T16:50:31+00:00

再者就是對感情的刻畫,就以《懸崖上的金魚公主》為例,有的人從中看到了愛情,有的人從中看到了友情。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管你是看到了愛情也好,友情也好,這都不妨礙《懸崖上的金魚公主》是一部卓越的作品。

宮崎駿為什麼能夠被稱作世界動畫大師?除了動畫的製作精美,還有就是作品要表達的主題。對於一部動畫電影來說,主題尤為重要,我們審視一部動畫作品的好與壞,可能看的最多的就是這個作品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示以及對我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當我們去欣賞宮崎駿的作品時,往往都能夠很直觀的發現他想要向我們表達的思想,也正是這種思想,讓宮崎駿的電影獨樹一幟。甚至有人毫不誇張的說過:宮崎駿是第一位將動畫作品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


深以為然,在宮崎駿的作品中,我們最能發現同樣也是最顯而易見的就是他對自然以及人性的關懷。比如《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中深海的美麗純凈和近海骯髒混濁,充斥著污染;再比如《幽靈公主》中麒麟森林的鬱鬱蔥蔥和達達拉城的草木蕭疏。通過這種對比,暗示著人類對大自然的無情掠奪所造成的無法挽回的損失。再者就是對感情的刻畫,就以《懸崖上的金魚公主》為例,有的人從中看到了愛情,有的人從中看到了友情。但是不管怎麼說,宮崎駿的目的達到了,你已經有了對情感的進一步認知。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管你是看到了愛情也好,友情也好,這都不妨礙《懸崖上的金魚公主》是一部卓越的作品。這是宮崎駿自1995年封筆以來的第一部作品,在這十三年間,宮崎駿做的更多的就是沉澱。我們也確實能夠看到,這部作品有著比以往更細膩的人物刻畫和更大膽的色彩描繪

那麼,時隔十三年,宮崎駿的新作品想要告訴我們的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深度挖掘一下宮崎駿藏在《懸崖上的金魚公主》里的「秘密」。

前一段時間網絡有幾句很流行的話,「金魚欸,還活著「以及」波妞喜歡宗介「。沒錯,波妞和宗介就是這部動畫里的兩個主人公。波妞原本是一條金魚,一心想要出去玩的她在因為陰差陽錯的原因被困在了一個玻璃瓶里,之後被宗介救起。

在之後的相處過程中,波妞越發的喜歡宗介,以至於當她的爸爸藤本把她抓回去之後,波妞不惜打翻爸爸珍藏的生命之水也要逃出來。最終在媽媽曼瑪蓮的調節下,藤本同意了讓波妞變成一個人類小女孩和宗介生活在一起。前提是宗介要一直愛著波妞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好像聽到過這個故事呢?沒錯,宮崎駿的這部作品就是以《海的女兒》為藍本改編的作品。


人與海洋的和諧相處,建立在矛盾與緩和的基礎之上

影片一開始就用了兩處對比強烈的場景來表達人類對自然的肆意污染。藤本在深海用生命之水繁殖水母。目光所及之處,各種魚兒比比皆是,海水非常的清澈,景色也非常的美。畫面一轉,波妞就來到了人類所生活的近海,只見一艘船在打撈垃圾,目光所及之處全是人類生活所丟棄的瓶瓶罐罐。波妞就是很不幸的被困到了一個玻璃罐內才被宗介發現。

波妞的被困只是個例,肯定還會有更多被人類製造的垃圾影響到生存的海洋生物,正是這些垃圾才讓藤本選擇去到海底世界生活。而藤本說的另一句話也同樣引人深思:那些骯髒的人類有什麼好的。

藤本原來也是人類,但是因為受不了人類對海洋的污染才選擇了改造自己。當聽到波妞想要變成人類時,就變得非常憤怒。藤本可以說已經是一個完全融入自然,堅定的反對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的「人」

除此之外,人類與自然的相處是否和諧同樣也暗示著人類是否會走向滅而亡。波妞的情緒和海洋的動作息息相關,影片中當波妞睡著之後風暴就平息了。在宮崎駿的動畫世界觀中,人類就像是大自然的產物,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大自然最終會返還到人類身上,就比如影片中的海嘯。看似是波妞的魔法在起作用,但是這背後卻是宮崎駿想要告訴我們的真正主旨:人類和海洋必須要和諧相處


這是矛盾,那緩和又從何說起呢?影片的最後,宗介向曼瑪蓮承諾不論波妞是魚還是半人魚,亦或是人,我都喜歡她。波妞這個大自然化作的意象也最終捨棄了魔法變成了人。這就意味著人和自然共同許下了和諧相處的承諾。宮崎駿的美好理想也最終在影片中展現了出來。

當然,這同樣能夠顯現出宮崎駿的生態觀的轉變,從封筆之作《幽靈公主》的人與自然的對立轉變到《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中人與自然最終達成了和諧相處。《懸崖上的金魚公主》有個非常美好的結尾,這非常符合宮崎駿的一貫風格,自己所希望的社會理想或是對人類社會的訴求最終在影片中實現

「海洋不應該是人類的活動舞台,海洋應該是為海洋而存在的「。人類一直以大自然的征服者自居,但是殊不知大自然才是這場博弈中真正贏家,人類只有和自然和諧共處才不會滅亡。我想這就是宮崎駿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思想。


影片對人物形象恰到好處的刻畫

在宮崎駿的這部作品中,每個人都個性鮮明。尤其是媽媽麗莎,作為一個母親,她愛宗介,會對他包容,教他道理;作為一個妻子,麗莎對耕一有愛的時候,也有惱怒的時候;作為一個女人,麗莎也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開車開的很快,會吃一口兒子的冰淇淋,打開冰箱一口氣喝完一瓶啤酒。

這種鮮明的人物性格,並不是宮崎駿自己憑空捏造出來的。在創作麗莎這個角色時,宮崎駿下了好一番功夫,他曾親自問過身邊的女性工作人員,她們也同樣有著麗莎所表現出來的這些特點。這雖然是一部描繪童話的電影,但是同樣是基於現實而創作出來的。很多母親在看過這部電影之後都會在麗莎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可能會有很多媽媽和麗莎一樣,但是不會有多少五歲小孩和宗介一樣。在這部電影中,宗介就是宮崎駿心中的理想化人物。一般來說一個五歲的兒童是不可能有像宗介那樣嚴謹的思維的,他們的生活以自我為中心,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長大。但是宗介卻不是如此,宗介的冷靜,負責,細心不像是一個五歲孩子應該擁有的特點。


當藤本和曼瑪蓮要求宗介給出承諾時,宗介堅定的神情或許會令很多大人都感到羞愧。宗介身上有宮崎駿對人類品質的美好希望,有責任心,同時又天真善良。按以往的動畫人物形象來說,波妞應該是那個具有完美性格的角色,而作為人類的宗介應該會比較現實,有著人類的劣根性。

但是在這部作品中,宮崎駿卻超越了這種思維定式,把宗介塑造成了一個具有完美品格的角色,而波妞卻是一個有著現實性格的角色。這種突破也同樣能看出宮崎駿對傳統動畫里角色刻畫的改變。

除此之外,宮崎駿在影片中還展現了自己的教育觀——對孩子自由。活在海里的波妞是不自由的,藤本依照自己的想法將波妞禁錮在泡泡中,波妞不能夠出去玩耍,也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藤本對波妞的偏執的愛其實就是在禁錮波妞的成長,所以波妞才會想要逃離城堡,想要到陸地上,想要變成人類。與此相反,麗莎給了宗介極大的自由,宗介可以一個人到懸崖下面的海邊玩耍,也可能把波妞帶到家中生活,同樣會把宗介留在家中,相信他。當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但是我們可以仔細想一下,有多少母親可以做到像麗莎這樣呢?你撿回來了一條金魚,媽媽不一定會讓你養,更別說你帶回來了一個女孩子。你獨自去海邊玩耍,媽媽很可能會訓斥你。但是宗介和麗莎的這種溝通是非常友好的溝通。

宮崎駿想要通過這種對比手法來表現出自由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同樣的,父母和孩子的平等溝通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關鍵因素。除此之外,宗介喊媽媽時直接叫麗莎,而不是媽媽,這在日本是非常少見的現象。


宮崎駿非常喜歡在影片中表達自己對於成長的關注,不論是《千與千尋》還是《幽靈公主》亦或是《懸崖上的金魚公主》。宮崎駿的這種特別關注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他曾說:我之所以對成長保持特別關注,就是為了讓那些女孩子們從電影中認出自己,並聽到我的鼓勵,從而更好地駕馭生活。

在《懸崖上的金魚公主》里,成長的不僅有波妞,宗介,還有波妞的爸爸藤本。作為劇中的「反派角色「,藤本就是因為看不慣人類對海洋肆意掠奪,污染,才選擇到深海中生活,為了不讓波妞沾染上骯髒人類的氣息,就把波妞關進了城堡之中,限制波妞的自由。但是藤本最終也明白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是不能建立在犧牲孩子的自由的基礎上的,從而實現了思想上的成長。

無處不在的構圖審美

相信看了《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之後,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想:太美了,每一幀都能當壁紙。實不相瞞,我就這樣做了,不論從哪一時刻截圖,都美得不像話。

動畫作品和普通作品相比之下有一個非常好的優點。那就是在色彩的把控上,普通電影如果想要通過構圖的色彩對比來反映主人公的心理變化情況時,往往是有一些難度的,有時為了拍到一個滿意的鏡頭,往往需要等待好多天,或者是用大量的燈光設備來造成畫面的色彩衝突。但是動畫作品不然,想要什麼樣的構圖,只需要畫出來便可以。強烈的對比,恰到好處的襯托,這些需要通過色彩光線才能夠表達的想法,放到動畫電影上就能夠輕輕鬆鬆的完成。


宮崎駿的很多作品都能夠鮮明的體現出自己的創作風格,這還要多虧了他對色彩的合理運用。宮崎駿對於很多作品裡人物的塑造就是基於他對色彩的獨到理解。通過對色彩的精準掌握,往往能夠表現出冷暖,輕重,遠近,甚至於角色的心理活動。

波妞身上的紅色,宗介身上的黃色,都是暖色調,宮崎駿就是通過這些暖色調來表達齣兒童的天真爛漫,童真與童趣。在刻畫麗莎是時,用的是深藍色和白色。耕一長時間在外,麗莎相當於自己一個人照顧宗介,所以辦事雷厲風行,果斷勇敢,這種暗冷的色調剛好完美的符合了麗莎人物性格。對於曼瑪蓮更是這樣,作為海洋女王,曼瑪蓮身穿一襲白裙,雖然非常簡單,但是又非常大氣,將「聖母「的氣質烘託了出來。

在畫面的布景上我們也能窺知一二。宮崎駿選用大量的日本特色景觀來進行布景。蔚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的大海,林木青翠的森林和陡峭的懸崖。除此之外,還有獨具日本特色的養老院,房屋,幼兒園。他用自己的構圖審美來表現自己眼中的日本,不僅不突兀,反而令人感到清新自然。

宗介的家所處的位置是一座圓圓的山坡,面朝大海,周圍鬱鬱蔥蔥,背後還有一顆大樹。這和兒童心中房屋的形象不謀而合。麗莎家中的家具同樣是很符合兒童的審美,大多都是圓圓的,大大的家具,比如茶杯和茶壺。對於一部面向低齡觀眾的作品,宮崎駿對於物象的設計更貼合人心。

在《懸崖上的金魚公主》這部作品中,宮崎駿並沒有著意刻畫善惡,表面看上去是「反派「的藤本,我們看一下他的房屋造型便知。看上去像城堡的家上面覆蓋了很多紅色的植物,藤本密室的門就像是一個孩子畫出來的一樣,他用來儲存「生命之水」的瓶子形狀也比較奇怪。但是整體來看,這些意象都是充滿著童趣的。這也進一步說明從一開始宮崎駿就沒有想要刻意的去刻畫善惡。


宮崎駿對色彩的運用以拿捏出精緻的畫面已經不足為奇了。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他通過這些色彩畫面所能夠傳達出來的美學價值和人文意義,正是因為這些特點,才使得宮崎駿的作品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藝術層面。

小結

《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之所以能夠成功,和宮崎駿的美學思想以及人文關懷分不開。宮崎駿的很多作品不僅能夠給觀眾美的感受,更能讓觀眾通過作品產生對社會,人與自然,生命的思考,這才是宮崎駿電影的獨特魅力。正是因為這種思考,讓他的作品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懸崖上的金魚公主》通過宗介與波妞的故事表達了人與海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值得我們學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