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不兩立還是和平共處?人類該怎麼對待細菌病毒

小院之觀 發佈 2020-02-07T20:37:03+00:00

戰爭雖然帶來大量死亡,但歷史上還是和平年代居多,戰爭並不是伴隨著每一代人。人類生存之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細菌、病毒這些古老生物的存在,我們談到它們不用勃然變色,它們並不都會致病,其中許多種對人類有用。

人類的歷史,伴隨著各種災難。

戰爭雖然帶來大量死亡,但歷史上還是和平年代居多,戰爭並不是伴隨著每一代人。

造成最多人類死亡的,不是戰爭,不是天氣等自然災害,而是看不見的細菌和病毒所帶來的瘟疫。

沒有戰爭、風調雨順的年代並不少見,沒有瘟疫的年代卻是稀少的,大大小小的瘟疫始終伴隨著人類,它們是人類始終與之對抗的敵人。

引發致病的病原體——細菌和病毒,都是極其古老的生物和類生物,存在時間遠遠超過人類歷史。細菌是微米級的,病毒是納米級的,就算在人類意識到它們的存在之後,很長時間也無法觀察到它。


要一一列舉人類歷史上的因細菌和病毒引發的瘟疫是困難的事情,相對來說,影響較大的有疫病以下幾種:

天花

天花是最早被人類文字記載的傳染病,它由病毒引起,至少有3000年以上歷史。

天花被東征的十字軍帶回歐洲,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更多的人臉上留下麻點。

天花最著名的傳播,是在殖民時期。登陸新大陸的西班牙人科爾特斯和他的300多名士兵把天花病毒也帶到了南美,在很短時間就傳遍阿茲特克帝國,10年內,2500萬人口的強大帝國只剩650萬人,天花幫助西班牙征服了新大陸。

在北美,天花的傳播更加迅速,印第安人從未接觸過這種病毒,毫無抵抗力。在天花的肆虐下,一個個印第安部落人口銳減或者完全滅絕,天花又幫助殖民者控制了南美。

清朝的康熙皇帝,就因天花留下麻點,同治皇帝被認為是死於天花。

1798年,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的辦法被英國醫生詹納發明,1976年,WHO發起消滅天花運動,天花被基本消滅。


霍亂

著名作家馬爾克斯有部代表作《霍亂時期的愛情》,背景就是哥倫比亞歷史上霍亂肆虐的一段時期。

霍亂是19世紀最嚴重的流行病。它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死亡率較高。

18世紀以來,霍亂爆發過7次全球範圍的疫情。1817年,霍亂在印度爆發,很快漂洋過海,成為「最令人害怕、最引人注目的19世紀世界病」,造成的損失無法估算。

1839年,霍亂疫苗問世,霍亂逐漸成為可以控制的疾病。即使這樣,它也沒有消失,20世紀中期又重現過幾次,就在1991年,拉丁美洲還受到了霍亂侵襲,40萬人得病,死亡4000人。


斑疹傷寒

斑疹傷寒是由普氏立克次體導致的急性傳染病,

它對拿破崙遠征俄羅斯的失敗起到了重要作用。惡劣的戰爭環境使衛生狀況極差,虱子大量滋生,拿破崙的大軍為斑疹傷寒的傳播提供了完美的條件。

當時一位隨軍醫生記載了虱子泛濫的程度:

「勃艮第到蘆葦墊子上睡覺,很快被虱子的動靜弄醒……於是,他脫掉襯衫和褲子並扔到火里,虱子的爆裂聲就像兩個步兵團在交火一樣……許多同伴被咬傷,繼而病倒、死去……」

拿破崙的軍隊大批被感染,不到一個月就損失了8萬人。寒冷、飢餓和斑疹傷寒,和俄國軍隊一起消滅了拿破崙稱雄歐洲的雄師。

一戰時期,塞爾維亞、俄國,都爆發斑疹傷寒,死亡人數超過百萬。

1937年,斑疹傷寒疫苗面世,加上有效的抗生素和殺蟲劑以及衛生條件的提高,現在斑疹傷寒能夠得到有效控制。


黃熱病

黃熱病的罪魁是黃熱病毒,它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死亡率高,傳染性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

黃熱病從加勒比海地區開始傳播,17世紀末在加勒比海地區作戰的西班牙軍隊和鋪設鐵路的法國人都受到黃熱病的侵襲。

它在18世紀逐漸蔓延到南美和歐洲。黃熱病襲擊了英國海軍上將弗農的軍隊,將他在登陸哥倫比亞的1.9萬人減少了一半,幫助哥倫比亞挫敗了英國的進攻。

19世紀,黃熱病在美國流行,它在美國留下的死亡數量記錄,與奴隸交易的記錄平分秋色。

黃熱病沒有特效療法,但可以通過接種疫苗產生免疫力。


鼠疫

鼠疫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為之色變的瘟疫。鼠疫在齧齒動物間流行,老鼠、旱獺等是鼠疫桿菌的自然宿主,跳蚤是它的傳播媒介。

在世界上,它有過三次大流行。

第一次是在公元6世紀,它從埃及傳到當時幾乎所有著名國家,遍及歐洲和北非,最嚴重時一天就有5000到7000人死亡,這次瘟疫被稱為「查士丁尼瘟疫」或「地中海瘟疫」,它使東羅馬帝國失去大量人口,是其衰落的重要原因。

第二次是公元14世紀,這就是著名的黑死病。

這次爆發在歐亞大陸此起彼伏,持續了將近300年時間,造成了歐洲2500萬人死亡,帶走了當時歐洲四分之一的人口。

第三次距今更近,它在19世紀末流行,在20世紀30年代達到高峰,波及歐亞非美等大洲60多個國家,死亡人數在千萬以上。

攜帶鼠疫桿菌的齧齒動物對鼠疫免疫,人類卻是鼠疫的普遍易感者,這是鼠疫流行範圍極廣的重要原因,預防接種可以獲得一定的免疫力。


當近現代終於逐步控制住黃熱病、斑疹傷寒、霍亂、鼠疫、天花等這些古老疾病後,文明世界本身卻又醞釀和傳播出另一些疾病。

進入20世紀中後期我們可以發現,新的流行病不斷產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年都在侵襲人類。

動物之罪?

人類歷史上流行的瘟疫,大部分傳染源來自動物,比如鼠疫、瘧疾、登革熱、黃熱病等等。

到了現代,猿猴、果子狸、蝙蝠又成為了新的傳染源。

這很難說是巧合,更像是大自然對人類的無知和不檢點的一種報復。

諸多病毒被認為來自動物,但是人類能怪罪動物嗎?要怪只能怪人類自己,貪吃、無知、不講衛生,才是新型疾病傳播的根源。

人類以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實則我們卻只是依賴著動物和植物們生存。幾十萬年磨合下來,三者構成了一個食物鏈,而如今,自大的人類屢屢伸出貪婪之手,破壞這個賴以生存的基礎。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為了一點點物質利益和朵頤之快,人類失去了對動物,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人類文明發展到現在,已經培養出大量安全的家禽家畜提供肉類蛋白質來源,不吃蝙蝠、果子狸,人類不會餓死。

亂吃野生動物,人類可能滅絕。


現代化的傳播

現代疾病傳播迅速的條件,又與人類的活動範圍分不開。

全球環境的污染,化學物質使用的頻繁,逐步惡化了生態環境,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平衡。

現代文明的城市化進程,大城市特大城市數量增加,人口密度膨脹,相對擁擠的生活空間又為病毒和細菌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

現代越來越便利的交通,把以往能局限於一個地區的疾病輕鬆傳播到全球各地,現代疫情已經不是一國一地的概念,動輒就牽動全球。

拿愛滋病的傳播來說,起於非洲,不到兩年就傳到歐洲,隨後傳遍全球。如果不是世界交往變得容易,它不會有如此速度。

2009年,甲流H1N1在墨西哥東部被確診,它到達中國只花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期間要突破31個國家和地區的封鎖。

其他現代疾病也與其類似。除非回到過去那種各地區被自然條件隔絕的年代,否則就算嚴防死守,要完全阻隔流行病的傳播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生存之戰

現代醫學技術固然發展很快,面對新型疾病,或許很快就能找到克制辦法。但如果人類不知收斂,不能保持對大自然的敬畏,大自然就會在某個無法預料的時間和地點,以人類預想不到的方式,對肆意破壞環境的人類進行反擊。

人類生存之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細菌、病毒這些古老生物的存在,我們談到它們不用勃然變色,它們並不都會致病,其中許多種對人類有用。

細菌和病毒的存在本身就是生態的一環,不可或缺。它們的降解能力對生態至關重要,沒有細菌和病毒,地球將成為屍體的世界。

如果想要指望以消滅致病細菌和病毒的方式來取得勝利,人類的勝利遙遙無期,病原體總能不斷進化,找到辦法對付人類的藥物。

人類難以消滅它們,如何做到相互尊重、和平共處,才是從根本上戰勝瘟疫的辦法。


關於病毒的其他文章,請點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