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讀懂了「道」和「德」,就讀懂一半的「道德經」

小鴨子的成長史 發佈 2020-02-06T23:01:25+00:00

一提起《道德經》,許多人馬上想到「道德」兩個字,覺得很陳腐,認為現在的很多新思潮遠不是這兩個字所能比的;他們這是誤解了這兩個字。

一提起《道德經》,許多人馬上想到「道德」兩個字,覺得很陳腐,認為現在的很多新思潮遠不是這兩個字所能比的;他們這是誤解了這兩個字。《道德經》中的「道德」,不是現代所理解「道德」;它包含著兩個概念:「道」和「德」。

現代漢語中所說的「道德」,指的是做人的一種境界,做人的一種品德;而《道德經》中的「道德」指的是《道經》和《德經》,它們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道德經》難以理解,但是,一旦讀懂了「道」和「德」,也就讀懂了一半的《道德經》。

那麼,《道德經》中的「道」和「德」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的「道」,是一種觀念上的東西,它無形無色無味,手觸摸不到它,眼睛看不到它的存在,鼻子聞不到它的氣味,它無限大,有無限小,大到想像不到它的影像,小到眼睛看不到它的存在;然而,它又無處不在,無時不再,萬物遵循它的運動狀態而存在。

一株小草中有「道」,一株大樹中有「道」,自然界遵循「道」而存在,人類社會同樣遵循「道」而存在。它類似於人的觀念,類似於具體的規律;但它遠比人的觀念和具體規律要深遠,博大的多。因為人的觀念畢竟只限於人所認識的事物,一個規律,畢竟只適合於一個事物的發展變化。

所謂的「德」,是「道」在人類社會的具體化,是人和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都必須遵循的規則,一旦違背或有所偏離,就會產生難以估量的後果;它和「道」的關係,用現代話來說是個性與共性的關係,是「道」在人類社會的具體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講,「道」和「德」是想通的。

那麼,「道」究竟是什麼呢?

因為它無限大,又無限小,既無形,又無色,也無味,任何語言都無法正確的把它描述出來,如果拿一種物質來比喻,只有水和它相似;因為水無形,可圓可方,即能成為眼睛看得見的有形物,也能化為眼睛看不見的無形物,並且隨遇而安,包容萬物,又滋養萬物,卻又不刻意為之,並且奔流不息。

學習《道德經》能夠明白世界是以什麼樣的狀態存在,我們應該怎樣與之相處;學習《道德經》能夠讓我們知道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並怎樣去做,如果出現了偏差,也知道正確的方向在哪裡。《道德經》之所以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受到尊崇,原因就在於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