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美術學院之2019「煉」第五屆薪技藝國際青年工藝美術作品展

眼緣藝志 發佈 2020-02-27T18:35:52+00:00

GM迎來了新一期番外篇,在這裡也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南有喬木」——她是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美術學中國畫實踐與理論研究專業研一的學生,平時酷愛畫畫、看書和書法。

GM迎來了新一期番外篇,在這裡也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南有喬木」——她是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美術學中國畫實踐與理論研究專業研一的學生,平時酷愛畫畫、看書和書法。「南有喬木」小姐姐剛放寒假來到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參觀了2019「煉」第五屆薪技藝國際青年工藝美術作品展。在本期GM中,「南有喬木」小姐姐會為大家詳細介紹幾個參展的工藝美術作品。作為一枚有著眾多愛好的在讀美術學子,又會給大家帶來怎樣的精彩呢?便從這張墨意連連的薪火海報開啟本次的展覽吧!



工藝美術,是指具有審美性與實用性統一的手工藝品,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工藝美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前考古學家研究考證,這種不斷發展、複雜化的藝術在冰河時期就已經存在了。人類幾萬年的工具製造歷程,積累了大量形式美的經驗技巧。人們運用各種材料,裝飾自己,裝飾工具、器皿、房屋等物品。隨著文明及時代的發展,這種手工藝品所賦予的美感也具有了民族性和時代的特點。尤其是近年,很多工藝美術家除了關注工藝美術的技巧經驗等形式美以外,逐漸將注意力轉向工藝美術品的美學內涵之中。







2019年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了以「煉」為主題的第五屆「薪技藝」國際青年工藝美術作品展。這次展品種類繁多,主要以陶瓷、金屬、纖維、漆藝、玻璃、印染、木作、小雕塑、紙藝等共計300餘件工藝美術作品,分別由全球10餘個國家60餘所院校提供。在工藝作品展上,這些具有東方審美亦或是東西交融的藝術作品,推動著工藝美術的多元化發展,給人們帶來了深刻的視覺美感體驗,也深刻體現了當前人們對工藝美術作品有著極高的審美需求和文化內涵的追求。






早在2015年初春,清華大學以《禮記·月令》曰:「大者謂之薪,小者謂之柴」中的「薪火相傳」為載體,舉辦了第一屆「薪技藝」國際青年工藝美術展,並與國內外友好院校的許多青年藝術家進行探討,誕生了「薪技藝」青年藝術家團體。歷經「燃」「炎」「靈」「燦」四次主題後,此次以「煉」為主題,重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使得工藝美術的發展以星火之勢,薪火相傳,成為如今的燎原之勢。




此次展覽的主題「煉」源於甲骨文中的「煉」,原指烈火冶金,精選提純。旨在傳統文化再興的時代潮流中,重新認知東方文化精髓。19世紀末,歐洲的工藝美術運動推動了工業發展,當今的工藝美術不再停留於工業生產和物質的層面,而是進一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在科技的推動下,人們對於工藝美術的要求與日俱增,不僅重視作品的獨特性,更注重情緒的表達。本屆「薪技藝」也將關注點放在創新設計及傳統文化精神的延續上。工藝美術以物載文,以藝載道,通過進一步與西方藝術家的溝通交流,以全新的視點欣賞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而進一步​研究東方審美取向和審美意象。​​



就拿此次展覽展出的《書寫的維度——錦灰堆》為例。從造型來看,此件工藝品似乎是以中國古錢幣為主題,採用玻璃材料,結合古代銅錢的造型和文字樣式,一股中國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實際上,錦灰堆起源於元代,盛行於清末,俗稱「打翻字紙簍」,是中國傳統藝術珍品之一。錦灰堆的創作採用三維視覺藝術特點的寫實畫法,多以書房一角的隨意勾勒為主,比如,翻開的字帖,廢棄的畫稿等等,以雜亂無章的堆疊形式收入畫中。徐偉軒巧妙利用錦灰堆這一藝術形式,通過真實描繪各家書體來表現中國造型藝術之一的書法。「非書勝於書,非畫勝於畫」,看似雜亂的構成布局,體現出的是元末至清初的文人情懷。



再如《嵩山印象》。在很多人看來嵩山不僅承載著少林寺博大精深的文化,長年地質演變而形成壁立千仞的奇觀也吸引著無數人。這是一次因採風而萌發的創作構想,劉紅生的《嵩山印象》採用瓷土為材料,以少林寺內的磬和鼓為創作原型進行塑造。工藝品表面看起來是用刀刻畫成豎條的肌理效果,與嵩山書冊崖的山石自然形態十分相似,綠中泛紅的窯瓷外表更體現出一種若有若無的意境之美。劉紅生將少林寺磬鼓的文化之美與器物外表刻畫的自然形態肌理統一起來,人工美與自然美共同呈現在器物上,是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天人合一」的典型體現。





縱觀我國歷史,多篇文章都給予工藝美術極高的評價。從《韓非子》「客有為周君畫莢者」的盡成龍蛇禽獸車馬的萬物具備,到《核舟記》中以徑寸之木刻畫各具形態的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的「大蘇泛赤壁」,無一不體現著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







本次展覽聚集了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參展,作者多為45歲以內的青年藝術家,這些藝術家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同時也會對當下社會的科技變革產生新的思考與見解。義大利博洛尼亞美術學院的教授賈奈蒂也表示,他對東方工藝美術所具備的極致精細的高水平工藝而倍感尊敬。自古以來東西方文化差異甚大,但從80、90年代開始東西方在藝術領域得到了較好的交融發展,致使這種差異逐漸淡化。此外,賈奈蒂教授還認為,科技發展對工藝美術的影響是一個正向的啟發,並不會改變工藝美術的製作模式。










隨著「薪技藝」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其展覽的陣容也隨之進一步擴大,逐步打造成了以關注、啟發和培養當下工藝美術發展為目的的優質平台。下一屆「薪技藝」國際青年工藝美術作品展將會在義大利舉辦,期望屆時能有更加優秀的青年藝術家及作品進入我們的視野。


本期精彩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啦!下期「南有喬木」會為大家介紹給更多的繪畫作品,敬請期待吧!



歡迎轉載,但請標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