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你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來看中招沒?

藝術圈art 發佈 2020-02-06T01:40:13+00:00

最近,朋友圈流傳一張輿論心電圖,生動反映出廣大網友朋友這些天的心情,每天猶如過山車,跌宕起伏,大起大落。

最近,朋友圈流傳一張輿論心電圖,生動反映出廣大網友朋友這些天的心情, 每天猶如過山車,跌宕起伏,大起大落。


還有一張漫畫更直白「年紀輕輕看什麼微博,看,被氣死了吧。」這調侃背後既心酸又好笑。

確實,

看到物資被各種攔截,送不到需要的人手中,氣的想要摔手機;

看到貧困縣的農民朋友,為了幫助武漢,用手硬拔了3天大蔥,忍不住熱淚盈眶;

看到有人沒弄清楚情況,就盲目結束掉小動物的生命,想要破口大罵;

看到送貨物的志願者大哥疲憊的嚼著煎餅,輕鬆的說:沒有錢,總是要出點力。默默的想要點讚……

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早上刷病例新增數量已經成為日常關注的第一條新聞,

看著有增無減的數據,無奈只能做好不出門不給國家添亂。

儘管這樣,還是會莫名的感到焦慮與煩躁:

看到大家轉發的各種求助,揪心的難受;

聽到身邊有人咳嗽,條件反射想要拉開距離;

與家人爭執有沒有必要戴口罩,無奈到想要爆粗口;

夜深人靜,放下手機感受大腦中頹廢與反頹廢的思想掙扎,久久不能入睡;

禁閉家中卻還不想返崗,對未來對工作充滿焦慮;

我,這是怎麼了?

前兩天看到一篇心理學文章,提到很多朋友在經歷疫情事件後出現「代替性創傷」症狀,突然意識到,關注疫情的同時,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

什麼是「替代性創傷」

「替代性創傷」主要指:在目擊大量殘忍、破壞性場景之後,損害程度超過其中部分人群的心理和情緒的耐受極限,間接導致的各種心理異常現象。這些異常現象,通常是出於同情和共情,從而使自己身心困擾,精神崩潰。

的確,疫情關係到每個人,我們的每一次刷微博、每一次轉發都是將自己置身在事件中,免不了陷入悲傷,受負面情緒影響。

我們雖不在武漢疫情區,卻出現了過強的應激反應。

疫區外的我們,被網上各種疫情信息包圍,在各種群里憤世嫉俗,同步疫情最新進展,恨不得將自己視為「疫情最前線」。畢竟人們對疫情的風險知覺很大程度上是由媒體建構的。處在疫情颱風邊緣的我們很容易被信息左右。

過渡恐慌讓我們失去理智。開始搶口罩、搶酒精、搶雙黃連,最後精疲力盡,擔憂和緊張絲毫不減。

誠如2003年「非典」的期間,北京老百姓對「非典」威脅的擔心其實並沒有外界所預想的那麼強烈;2011年日本海嘯引發的核泄漏風波引起我國多地的搶鹽風波。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僅給全民造成身體上的危機,還帶來心理層面的考驗。今天給大家推薦一些心理學書單,希望大家在這次危機中能理性面對,及時調整好心態,共渡難關


防控疫情,從我做起——個人與社會群體

《心理學與生活(第16版)》

作者:【美】理察.格里格

推薦理由:

這是一本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心理學入門經典,十餘年來累計重印70餘次,發行70餘萬冊,在豆瓣上的近萬條評價中一半以上為五星,還有著近千條書評和書摘,足以說明讀者的喜愛。《最強大腦》節目嘉賓Dr.魏等多位學者傾力推薦。

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當代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因其卓越的斯坦福監獄實驗而聞名於世,曾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被公認為「當代心理學的聲音和面孔」。

本書不僅介紹心理學的經典理論知識,而且致力於利用堅實的科學研究來與心理學中的錯誤觀念作戰。將心理學理論和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繫起來,是一般大眾了解心理學、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質的極好讀物。

《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中譯本修正版)》

作者:[美] 菲利普·津巴多 麥可·利佩

推薦理由:

系統地總結了心理學在態度形成和改變方面的研究理論和實踐,從而幫助讀者理解你是如何影響他人,反過來又是如何被他人和其他系統性力量所影響的。

書中包括了社會影響的所有內容:說服,依從,從眾,認知不協調和自我歸因,條件反射,社會學習,態度與行為的關係,態度的捲入,偏見,非言語交流,甚至閾下影響

《社會心理學(第8版)》

作者:【美】戴維.邁爾斯

推薦理由:本書將基礎研究與實踐應用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以富有邏輯性的組織結構引領學生了解人們是如何思索、影響他人並與他人建立聯繫的。是人們了解自身、了解社會、了解自己與社會之間關係的指導性書籍。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第7版 中譯本》

作者:[美]羅傑·霍克

推薦理由:

從歷史的角度深入闡述了心理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40項研究,並介紹了這些研究的後續進展和相關研究。

本書從十個專題講述心理學:人類行為的生物學基礎,意識和知覺,條件作用和學習,認知、記憶和智力,畢生發展,動機和情緒,人格,心理障礙,心理治療以及人類互動和社會行為

防控疫情,從我做起——家庭關係與自愛療愈


《解憂小鋪》

作者:[美]馬丁·羅斯曼

推薦理由:

解憂小鋪里沒有心靈雞湯,有的是詳實的關於焦慮問題的闡釋及其解決方案,讓每一個讀者都可以在解憂小鋪中重新找回對生活的控制權,回歸健康與安寧的生活常態。

為讀者提供了詳盡的心身練習以調整焦慮,回歸內在的智慧。同時附送:自愛療愈音頻

《親密關係(第5版)》

作者:[美]羅蘭·米勒 丹尼爾·珀爾曼 著

推薦理由:作者綜合了心理學多個分支的研究理論和成果,用饒有趣味的論述,總結出人們在交往與溝通、愛情與承諾、婚姻與性愛、嫉妒與背叛等方面的行為特點和規律。讓人們能更好的建立起心靈匹配的親密關係,盡享幸福。

《療愈失親之痛 治癒哀傷的365天冥想練習》

作者:【美】瑪莎·惠特莫爾·希克曼

推薦理由:

這是一本安慰了數百萬失親者的靈魂之書;

連續23年位居美國心理自助類圖書前5名,累計好評1385條,銷量超過1000000冊

書中沒有任何虛幻的宗教安慰,沒有任何多餘的道德說教,甚至也沒有所謂的心理療法。書中包含365篇詩歌一樣優美的文字,每一個字都是一顆感人肺腑的珍珠。借著由顆顆珍珠串成的痛失之項鍊,人們也能獲得直面生死無常的力量,最終接納摯愛之人的離去,並承載與離人共有的美好記憶而繼續前行。


《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作者:【美】埃倫·蘭格

推薦理由:在疾病與衰老面前,怎樣做才能越活越年輕? 病來如山倒,除了求醫問藥,我們真的毫無辦法? 當衰老到來時,除了迎接死亡,我們只能束手就擒? 面對疾病,我們總是盲目地聽從醫生的安排;面對衰老,我們則不假思索地把自己交給命運。難道我們真的沒有其他選擇? 在《生命的另一種可能》中,積極心理學奠基人埃倫·蘭格為我們揭開了醫生和心理學家沒有說出的真相,激勵我們成為健康學習者,活出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防控疫情,從我做起——經營高質量的親子關係

《與青春期和解》

作者:[美]勞倫斯·斯坦伯格

推薦理由:放鬆點!你聽說過的許多關於青春期的現象都不是必然的。青春期出現情緒是正常的,叛逆是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必要部分。在本書中,作者將為我們展示一個真實的青春期。書中講解了與青春期有關的腦科學、神經科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的研究成果,並且輔以幾十個鮮活的青春期案例。幫助家長順利地應對孩子的青春期

《童年之謎》

作者:[以色列]羅尼·索蘭

推薦理由:

童年早期,孩子最需要的是具有安全感的母嬰關係,而這種安全感並不是通過全天候的陪伴給孩子的,而是通過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為其提供相應的照顧。比如,什麼時候應該給孩子讀書、什麼時候應該餵奶、什麼時候應該讓孩子學著獨立行走等,都有周期可尋。唯有遵循周期,才能讓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長。

本書從發展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視角,細緻解讀兒童生命初期的情緒發展理論,指出自戀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並對健康自戀的發展與形成過程做了闡述,讓父母理解孩子的內在心理過程,孩子的情緒記憶及其對以後關係的影響,讓父母學到落地的兒童心理學知識,真正按照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教育孩子,給孩子提供相應的幫助與指導。

《這不是你的錯》

作者:【美】貝弗莉·恩格爾

推薦理由:遭受過童年創傷的人,在成年後會面臨諸多問題的困擾,如過度的自我批評、忽視自己的需求、賭博、酗酒、吸毒、性行為不檢點、人際關係混亂、做出危及自己及他人生命的行為等。本書創造性地提出了治療童年創傷的五步療法:自我理解、自我寬恕、自我接納、自我關愛和自我鼓勵,是創傷心理學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這是一本操作性很強的自愈手冊將帶你踏上逐步克服羞恥感的旅程,教你用一雙不同的眼睛看世界——一雙不被「我低人一等、殘缺不全、毫無價值、不值得被愛」等觀念蒙蔽的眼睛。

《依戀與12種親子關係力》

作者:張琳琳

推薦理由:關係決定關係,童年期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決定了其成年後各種關係的質量。本書將親子關係的內核——依戀 細化分解為更易懂且可執行的12種親子關係力:富養力、尊重力、接納力、信任力、放手力、共情力、情緒力、拒絕力、遊戲力、獨處力、真實力及幸福力。 對於年輕的撫養者來說,無論對自身問題是否覺知,《依戀與12種親子關係力》都可以讓大家在自我成長的同時完成作為父母的修行,與孩子建立高質量的親子關係,引導孩子健康地成長。

防控疫情,從我做起——回歸自我,提升認知

《與自我和解:超越強迫、成癮和自毀行為的治癒之旅》

作者:【美】奧馬爾·馬涅瓦拉

推薦理由:當想得到某物的慾望足夠強烈時,我們幾乎會用盡一切辦法來獲得它——有時甚至不惜損害自己的身體、智力以及人際關係。我們為什麼會無法抑制地感覺自己需要某些東西?我們怎樣才能恰到好處地滿足它們而又避免放縱?這本書將給你希望和激勵,幫助你通過改變行為來重組大腦,從而徹底擺脫渴求,與自我和解。

《最熟悉的陌生人:自我認知和潛能發現之旅》

作者:[美]提摩西·威爾遜

推薦理由:為什麼我們歷經辛苦得到夢寐以求的東西時,卻不如原來設想的那樣幸福?而失去生命中最寶貴的人或物時,也沒有想像中那樣痛苦,反而恢復得如此之快? 只要遵循社會心理學大師提摩西·威爾遜教給我們的方法,保持清醒的內省和洞察,多關注我們正在做什麼以及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就不難了解自我判斷、感覺及動機的真實原因,從而更有效地開發內在潛能,重新發現生命的意義,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孤獨:回歸自我》

作者:【英】安東尼·斯托爾

推薦理由:

這部洋溢著迷人哲思和詩性光輝的革命性著作中,對精神分析學說進行了系統梳理,矯正了其過於注重親密關係的弊病,並以無比的深情和悲憫剖析了牛頓、貝多芬、維根斯坦、卡夫卡等天才的心理作為佐證:個人所能感受到的極其深刻、治癒的心理體驗都發生於內部。因此,獨處的能力是成熟的標誌,它不但可以激發個體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還能夠引導他們完成內在的整合和精神的升華。

《自愈的本能——抑鬱、焦慮和情緒壓力的七大自然療法》

作者:【法】大衛·塞爾旺-施萊伯

推薦理由:

1、一探隱藏在身體里的自愈機制,擺脫抑鬱、焦慮合壓力的自然療法;

2、在全球熱銷120萬冊,並被翻譯成29種語言

3、本書提出的七大自然療法包括眼動脫敏與再加工、飲食療法、日出仿真器等都是全新的、自然的醫學療法,並且有效性都經過了科學研究的證實,多個鮮活的案例更是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與運用自然療法。毋庸置疑,這本書是深陷抑鬱、焦慮痛苦的人群的福音,也是現代心理學領域的重大發現。

《我戰勝了抑鬱症:九個抑鬱症患者真實感人的自愈故事》

作者:【澳】格雷姆·考恩

推薦理由:

1、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博士傾力推薦

2、收錄了美國前眾議員甘迺迪、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的首席顧問坎貝爾、谷歌公共政策主管布爾斯汀、電視脫口秀主持人戈達德以及作者本人等9位國際知名的公眾人物走出抑鬱症的真實故事,這些故事充滿希望和治癒的能量,不但告訴你如何正確認識抑鬱症,據此選擇適合自己的療法,而且能夠培養你從抑鬱中快速恢復的能力,幫助你獲得持續性的改變,從而完成生命的重建。

《在抑鬱打敗你之前戰勝它》

作者:【美】羅伯特·L.萊希

推薦理由:你是否覺得自己被消極的想法所迷惑,被孤獨感淹沒,被對失敗的恐懼麻痹?如果是這樣,請相信你並不孤獨。本書作者基於其30多年的治療抑鬱症的寶貴經驗,用清晰易懂的方式介紹了抑鬱症的成因、症狀,並結合眾多真實的案例,揭示了運用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抑鬱者戰勝絕望,停止自我苛求,克服完美主義,擺脫孤獨感,重新鞏固友誼、愛情、事業,找到人生動力,最終打破抑鬱症的魔咒的方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