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影響馬雲一輩子,讓他明白教師的重要性

天津華圖 發佈 2020-01-18T11:26:27+00:00

馬雲畢業於杭州師大,曾教書六年,之後創辦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集團」,從教育走向創業,馬雲曾分享在阿里巴巴初期,他要員工將執行長CEO之中的執行E(executive),改為教育E(education)。因為當老師的經驗,讓他知道老師總希望學生能比他更好、更強。

馬雲畢業於杭州師大,曾教書六年,之後創辦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集團」,從教育走向創業,馬雲曾分享在阿里巴巴初期,他要員工將執行長CEO之中的執行E(executive),改為教育E(education)。因為當老師的經驗,讓他知道老師總希望學生能比他更好、更強。在企業經營,他也希望員工做的比自己好、超越馬雲。

以下是親子天下在2018年以及2015年分別採訪馬雲的報導精華摘錄:

文:黃敦晴、張益勤、賓靜蓀 整理:吳碧芳

不當馬主席,打造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生態系,培養下一個馬雲

2018年9月,馬雲宣布阿里巴巴接班計劃的同時,中國大陸杭州市規畫局官網正公告馬雲與阿里巴巴合伙人共同成立的「雲谷」學校計劃。不當馬主席的馬老師,正在打造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生態系,培養下一個馬雲……

在2018年9月剛開學的教室中,小一新鮮人沒有正襟危坐的緊繃感。因為教室里種了幾棵大樹,牆上掛了熱氣球的照片,窗戶是彩色的,地上還有個帳篷。

這些被稱做「小穀粒」的孩子,正是馬雲和阿里巴巴合伙人斥資12.8億人民幣,成立的雲谷學校的小一新生。

雲谷學校從2017年開始招收小學1年級和7年級的學生。

叫做「雲谷」,除了地理上這是杭州戮力發展的地區「雲谷板塊」,馬雲還希望孩子們有凌「雲」之志,又能虛懷若「谷」。

因為校舍還沒有興建完成,目前學生在別的地方借教室上課,連著2年都只招收1年級和7年級的新生,讓孩子順著學制一路升上較高的年級。待完成後,接近2/3個台北大安森林公園面積的校區,將成為一所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5年制學校,容納138個班級,讓3000個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

教師出身的馬雲,不是第一次辦教育

在中國大陸的教師節、9月10日當天,他宣布了明年(2019年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董事主席,「大家知道我是閒不住的人,除了繼續擔任阿里巴巴合伙人和為合伙人組織做努力和貢獻外,我想回歸教育,做我熱愛的事情會讓我無比興奮和幸福。」

馬雲在1995年創業之前,曾經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也就是現在的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擔任英文老師,長達6年多的時間。

他曾在公開場合談到,很懷念當老師的日子。

在阿里巴巴內部,大家稱他馬老師,同事間互稱同學,甚至像金庸的武俠小說主角們,有「花名」,儼然就像個學校,互動就像私塾。

事實上,他在2005年就回到母校杭州師範大學擔任客座教授,2008年跟杭州師範大學合作成立「阿里巴巴商學院」,其後無論是淘寶大學、湖畔大學、全球速賣通大學、阿里巴巴外貿學院、1688商學院……,每一個大學都整合實務與最新潮流,強調培養新時代的人才。

2014年,他成立了基金會,還把教育的種子撒向鄉村學校,獎勵偏鄉校長與老師,甚至引介海外交流。

透過雲谷學校,他的影響力往下紮根,彷佛也在教育界打造了「阿里系」生態,從幼兒園到大學栽培新一代的人才,很可能就從這裡誕生出幾個新馬雲!

雲谷學校跟其他的學校有什麼不同,馬雲將怎麼打造這個學校呢?

他自稱「谷主」指出,雲谷學校希望做一所創新型和探索型的學校,為中國的教育改革做一些努力和嘗試,培養出能面對未來的孩子。

他希望每個孩子都成為活生生的人,有正能量、對未來有信心,樂觀面對挑戰與挫折,且能解決問題與創新;希望老師懂得激發孩子的興趣與熱情,建立孩子的自信。

這個理想,得從制度著手。

首先,雲谷引進了華人教育圈較少見的導師制、學院制和走班制。

雲谷的師生比是1:5,希望每一位學生都有一位專屬的導師,叫做big buddy(大哥哥大姐姐)。就像是國外大學的mentor(導師)、或是美國中學的advisory(顧問)體制,根據孩子的學業、情緒、態度與興趣,給予學生在不同年齡量身訂做的協助。

例如,協助低年級學生的生活、溝通技能,中學生的成長困惑等,也跟家長保持聯繫,成為家庭與學校的橋樑。

學院制則像英國的牛津大學,每個學生隸屬某個學院,讓學生不受限於班級,在所屬學院這個社群中,能跟更多人共處與學習。

例如,雲谷在第一屆7年級的學生,就分屬3個學院,學生自己取名為:暘谷、棲雲(棲雲)、含溪。

走班制也打破班級的限制,就像國外影集裡的孩子們,每一科都在不同的教室上課,同學也不一定相同。

因為雲谷在每一科,都按學生的學習狀況分為雲班跟谷班,所以每個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課表,除了因材施教,也讓上課更動態、同學可以學習跟不同的人共學。

上課的學科,也跟著調整,充滿試驗性。雲谷把各科目重組成5個領域:雙語言、人文與社會、數學科學與技術、體育與生活、藝術,鼓勵孩子跨領域思考,跟生活更貼切的學習。

但要落實,得在課堂上翻轉傳統的教育方法。

以數學科學與技術為例,基本上是承襲來自國外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領域綜合教學的觀念。

在同學的作業中,老師每天出數學習題,例如蒸1個包子要3分鐘,蒸5個要幾分鐘;孩子則要用畫圖的方式來呈現題目的情境,並且解題。

有的孩子5個包子一起蒸,有的孩子畫著因為蒸籠太小放不下,所以要分批蒸。在過程中,同時訓練了孩子的計算、邏輯、以及溝通表達的能力。

到了中學,也不是傳統的老師講課、學生抄筆記。

在雲谷7年級的一堂科學課程中,學生席地而坐。

老師先用問答的方式複習上一周學到的植物分類,接著用圖片和問答教大家動物的分類。介紹完後,老師讓學生分組,腦力激盪討論,如何根據動物的分類來對植物進行分類,學生在此時就要自己思考,提出各種點子。老師藉此就可以確定,孩子是不是真的理解課程,也可以訓練孩子獨立思考,並且舉一反三。

即使是傳統的人文與藝術,例如介紹文物和參觀博物館,也不是靜態的聽講、或事後教心得報告。

學生在參觀完了之後,老師會帶領學生思考,如果明天就要上戰場,如何給自己選一件鎧甲?如果回到先秦時代,要拿什麼貨幣去市場買東西?如果明朝貴婦要去喝下午茶,會帶什麼樣的首飾?在在都需要學生對歷史與社會情境的充分理解與深入觀察。

這樣的教育理念,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馬雲明白指出,雲谷是為了用於「解決外籍人士和高層次人才的子女就學問題」,沒有高考指揮棒和升學率,估計很難考取重點初中,也很難考重點高中。

但是他希望雲谷的孩子升入高中以後,經過3年的學習和累積,在選擇大學的時候不是為了升學、就業去選擇大學,而是遵循自己的內心、按照自身的興趣和專長,放眼世界去挑選大學。

雲谷1年的學費是96,000元人民幣,在大陸私校中並不便宜,但比雲谷更貴、一年要15萬-20萬人民幣以上的學校也所在多有。

雲谷小學部招生「戶口學區不限」,中學部也僅要求「應屆優秀小學畢業生」,並且同時招募父母有政府部門「人才引進證明」、以及外籍和港澳台的學生。

但學生除了通過書面資料審查,也要面談,確定孩子是否合適。2017年開始招生的雲谷,2018年預定招的3班1年級、2班7年級,共108人,全部額滿。

雲谷還要花幾年的時間,才能興建完成,招滿所有的班級與學生。但是從馬雲跟阿里巴巴辦大學的經驗,不難想像他的教育企圖心、執行力,以及可能的成就。

以志在培養數字時代人才與創業者的阿里巴巴商學院為例,課程可以自主規劃。

阿里巴巴的高階主管跟馬雲都在學校授課或演講,學生擁有第一流的市場洞見。學生在學校就要修創業課,練習在網絡上賣東西,也包括自己找供應鏈等管理,運用阿里巴巴生態系提供的資源,例如金流、物流。

在學校的「創業園」就像育成中心,提供學生有大型桌面與座位的計算機教室,學生就在裡面經營自己的電子商場,跟訪客侃侃而談商品與運籌計劃,已經開始賺錢。

沒有自己創業的,也已經練好加入數字時代的職場力。

阿里巴巴商學院近3年平均就業率98%以上,5年來近5成的畢業生加入阿里系、騰訊、百度、美團、網易等企業。

馬雲持續增加對阿里巴巴商學院的捐贈,也在各國際場合誇讚這是他所知道最好的大學,並且引進跟中國大陸政府、企業、國外學府的合作,獲得不少國際肯定,更被視為杭州發展電子商務的一大功臣。

也是在杭州,2015年,馬雲跟柳傳志、馮侖、錢穎一、蔡洪濱、邵曉鋒等9名企業家和知名學者,共同發起、創辦了湖畔大學,瞄準創業3年以上的創業者,希望讓企業能夠活得更長。

有了一樣坐落在杭州重點發展地區的雲谷學校,馬老師在最愛的領域、教育的布局,完整包辦了從幼兒延伸到了高等教育與在職菁英教育,不僅可能培育更多的馬雲,影響力也遠遠超過杭州、阿里巴巴、中國大陸,更不限年齡,無遠弗屆!

將教書精神用於創業,期待員工做更好

馬雲在2015年6月5日獲頒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名譽博士,台師大教育學院院長許添明表示,馬雲不但創造了嶄新的消費模式,也經常鼓勵年輕創業者發揮創意、潛力,期待馬雲獲得教育學名譽博士之後,能持續替年輕人鋪路。

馬雲畢業於杭州師大,曾教書六年,之後創辦阿里巴巴王國。當時校長張國思認為,馬雲將一個教師的精神用到創業,「希望下一代比他更好」,不但鼓勵年輕人創業,也「希望員工超越他,希望員工做得比他更好」,符合師大對教師的要求:「熱情」和「志工」兩項特質,因此頒予教育學名譽博士。

獲頒名譽博士,馬雲也期待未來可以參與台師大的發展與建設。

馬雲也以自身為例,說明老師的無私。他談到,中學時他自學英文,受到老師的鼓舞,「我的英文老師告訴我,我有一天英文會講得比他好」。這句話影響馬雲一輩子,讓他不但對自己更有信心,也認為「老師不是知識最多的寶庫,而是平台」,目的是在用盡一切方法成就學生。馬雲也將名譽博士視為榮譽與責任,未來會為教育做更多的貢獻。

欣賞年輕人,用三十年後的眼光思考人才

從教育走向創業,馬雲提到一開始也有不適應。

他分享在阿里巴巴初期,他要員工將執行長CEO之中的執行E(executive),改為教育E(education)。

馬雲指出,因為當老師的經驗,讓他知道老師總希望學生能比他更好、更強。在企業經營,他也希望員工做的比自己好、超越馬雲。

這些想法讓他獲得許多年輕人的支持,因此也呼籲大家一起「欣賞年輕人,期待、希望、相信年輕人能超越我們」。在阿里巴巴的組織文化就是如此,五年級(出生在六〇年代)都退到二線,六年級擔任主管,並大力培植七、八年級的年輕員工。

對台灣的大學教育,馬雲以「朝氣蓬勃」、「有禮貌」形容,但是他也提醒台灣教育,要把眼光放遠,思考「三十年後是一個怎麼樣的社會?商業組織長什麼樣子?」從全球的角度思考人才培育。「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馬雲以狄更斯的名言鼓勵年輕人把握時機,在社會上努力證明自己。

未來人才能合作、相信別人好我才好

馬雲認為,過去的經濟型態是彼此競爭,但孩子面對的未來將是面對貧窮、疾病、天然災害等「共同敵人」,未來的人才必須要有全球化的眼光、能與他人合作、懷抱利他主義,相信「別人好我才好」。馬雲表示,「未來屬於不抱怨、不怕失敗、願意改變自己、不斷學習的人。」

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馬雲期待孩子能「快樂、健康、有自己的觀點」。華人父母常要孩子有出息,但「我現在很有出息,卻忙得見不到父母,」他難得開玩笑的表示。因此他不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大事,但一定要對於未來懷抱希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