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廣夜聽|原來,這就是「焦點效應」

中國交通廣播 發佈 2021-10-10T00:31:03+00:00

聽夜晚的聲音根本沒有人會把你當作生活的重心,圍繞著你運轉。來源:洞見 作者:洞見hongzhuang 主播:高雅點擊下方音頻 收聽更多精彩內容和細節 一個人站在人群中。在他心裡,自己是那麼的與眾不同,仿佛一顆閃閃發光的綠寶石。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關注著自己的一舉一動。

聽夜晚的聲音

根本沒有人會把你當作生活的重心,圍繞著你運轉。

來源:洞見 作者:洞見hongzhuang 主播:高雅

點擊下方音頻

收聽更多精彩內容和細節

一個人站在人群中。在他心裡,自己是那麼的與眾不同,仿佛一顆閃閃發光的綠寶石。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關注著自己的一舉一動。

但其實,在別人看來,他不過是一個毫不起眼的透明人。甚至,根本沒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

心理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焦點效應」。

指的是人很容易太過看重自己,從而高估別人對自己的關注程度。

關於這一點,康奈爾大學的教授基洛維奇曾做過一個實驗。

他買了一件樣式特別前衛的新款T恤,讓一個學生穿上。

進入教室前,他問這名學生:「你覺得大概多少人能注意到你的T恤?」

學生回答:「肯定有過半的同學會注意我!」

課程結束後,基洛維奇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調查,問他們是否注意到有一名穿著前衛T恤的同學。

結果只有23%的人注意到了這一點。

生活中,你肯定也有過這樣的體驗:

會議上,不小心說錯了一句話,一整天便處於焦慮之中,生怕同事們笑話自己;

吃飯時,衣服無意間沾上了油漬,便覺得所有人都在盯著自己;

走在路上,不留神摔了一跤,會立馬站起來溜走,擔心路人記住了自己的窘迫。

事實上,你口中的錯漏、衣上的污點、走路時的磕絆,並不會引起太多人的關注。

供職於雪梨大學的心理學家科林·克利福德曾在英國《每日郵報》發表過一篇研究:

「我們總是傾向於假定別人正在注視著自己,即使可能事實並非如此。」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的存在感,不過是一種自我幻想。

根本沒有人會把你當作生活的重心,圍繞著你運轉。

《魔鬼經濟學》的作者史蒂芬·都伯納有句名言:「年輕的時候,我以為所有人都很關注我的行為。而事實卻是,沒有人在乎我在做什麼。」

人生在世,千萬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沒了你,地球依舊運轉自如,太陽照常東升西落,別人也會繼續往日的生活。

- END -

交廣夜聽

願忙碌一天的你

在這裡洗去疲憊

好夢入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