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貞婦愛色,納之以禮"是什麼意思?何為色?何為禮?

暮秋鴻雁 發佈 2020-05-09T14:44:24+00:00

《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是孩子的啟蒙書籍,這些書籍,旨在於在啟蒙階段,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及認字。

古代對孩子的啟蒙教育,一般都是以德育為先。《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是孩子的啟蒙書籍,這些書籍,旨在於在啟蒙階段,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及認字。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可見古人對孩子道德品質培養的重視。《增廣賢文》,便是一本啟蒙孩子的奇書。文中句子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便於啟蒙階段的孩子背記。文中內容多為俗語、諺語、古訓,為人處事之法,匯集了老祖宗的智慧。

增廣賢文》中有這麼一句話,估計大家都耳熟能詳。"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是它還有下一句,"貞婦愛色,納之以禮"。這句話知道的人就比較少了。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貞婦愛色,納之以禮。"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君子"二字,是中華儒家文化中很重要的兩個字,君子文化,則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何為君子?文質彬彬、德才兼備者、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者為君子。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則講的是,人人都喜歡錢財,人人都想要富貴。但必須在不坑害他人的情況下,用合乎道德、合乎法律的方法去取得錢財。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論語》里的這段話,就很好的解釋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歷史上,有很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人。比如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岩。

一位叫羅尚德的綠營兵千總,在胡雪岩的錢莊存了一萬多兩銀子,因為當時匆忙就被軍令調去戰場。所以存的銀子還沒來得及辦理手續。誰知這位總部在這次戰鬥中,戰死沙場。

在他臨時前,有交代兩個老鄉他存銀之事。希望老鄉能幫忙把錢莊的銀子取出,帶去給他的家小。這兩個人雖然答應了,但是心裡很沒底。因為沒有任何手續,貿然去錢莊取錢,且又不是本人去取,所以他們很擔心錢莊不會給他們錢。

胡雪岩得知這一情況後,二話沒說,當即將銀子給了他們,並給了三年的利息。經過這件事,胡雪岩的錢莊深得人們的信任,生意也越來越好。

當然歷史上也有很多,見利忘義,貪財之人,不過他們最終都是難以善終。比如明朝著名貪官劉瑾、清朝大貪官和珅,他們雖是貪得錢財無數,但也有命貪,沒命花。

貞婦愛色,納之以禮

這一句,最關鍵的在於"色"及"禮"這兩個字上面,很多人可能會把"色"字歪解。這裡的"色"是美麗的意思。"貞婦"二字則是指貞潔,"貞婦愛色"指的是一個貞潔的女子也有愛美的權利。

"納之以禮"的意思是說,想要別人接受,只能在禮儀習慣的範圍內。"貞婦愛色,納之以禮"說的是,人人都有愛美的權利,但貞潔的女人愛美,你的穿衣打扮,只能在大家都能接受的遵守禮儀的範圍之內。

在現代,很多人穿衣服可謂是大膽至極。什麼內衣外穿,有的衣不遮體。總之是很不好的。別的不說,走在大街上,女性穿的太過於隨意,會對青少年有很大的不良影響。

結語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貞婦愛色,納之以禮"主要講的是,錢財人人都愛,但想要得到它,需要通過正規的途徑,切不可為了錢財,去做道德敗壞以及違法亂紀之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都喜歡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但是你的穿著打扮,必須要在常人能接受的範圍之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