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品牌化」的手工化妝品是誰的樂土?

中國美妝網 發佈 2020-02-27T23:01:01+00:00

有一種「去品牌化」,本身就是一種打造品牌的方法,例如無印良品、名創優品等等不強調品牌的模式,最終自己活成了頭部品牌。

有一種「去品牌化」,本身就是一種打造品牌的方法,例如無印良品、名創優品等等不強調品牌的模式,最終自己活成了頭部品牌。



還有一種「去品牌化」,實質上是「無品牌」,就像網上賣的那些純手工自製三無化妝品,把最簡單的面膜,到相對複雜的乳液、口紅等化妝品都涵蓋其中。


在不少購物網站上,也都有各種自製護膚品的原材料出售,但是否來自正規廠家不得而知。除了作為禮物來往相送,手工化妝品更被個別有心人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例如宣稱與國際大牌相同原料相同效果。


純手工產品滿足顧客需求,卻違法


通常在我們的一知半解里,會默認「手工」=「匠人」,因此在不同領域裡,手工也代表著價格昂貴。從手錶到名包和勞斯萊斯的手工皮座,手工代表了最頂級的工藝。


此外,手工一定高程度上彰顯了創作者的品味、身份標籤、情懷、生活方式,也感受不到被各品牌精心準備的消費陷阱所支配的恐懼,只會沉浸在由買買買營造的生活方式、人生品質中。


尤其是文青,只要你給商品打上傳統、復古、情懷、匠心、古法、手作、優雅、傳承、清淡、佛系等標籤,哪怕再粗製濫造庸俗不堪,也有人買單。


而且,消費者總有一種錯覺,手工的知根知底,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純天然,一定比機械化流水線生產出來的好。特別是一些宣傳成分與某國家大牌原料同根同源,藉此來宣傳自己的手工化妝品,由於減去了許多額外的成本支出,價格便宜,讓人感覺實惠。


在行業的共識里,化妝品是由多學科專業人士共同研發的,手工化妝品的製作者非專業人士,產品沒經過臨床試驗,並不具備穩定性。


再者,衛生部在2005年頒發的《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中早明確規定,化妝品經營單位和個人不得銷售未取得《化妝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的企業所生產的化妝品。因此,在朋友圈銷售成為了手工化妝品泛濫的溫床,或者通過抖音快手等平台低調散貨。


天然的「手工」化妝品看上去可愛,卻是培養了數億細菌病毒的載體。在企業生產中,產品須遵循嚴苛的衛生標準,並對各種製劑進行精確配比。


產品的生產每款產品上市前都需要各種報批手續,各種檢測報告。手工化妝品且不說成分是否安全,配比有沒有達到標準,就算家中再整潔,也屬於有菌環境。


而且「去品牌化」的手工化妝品,效果以及後勤服務也難以保障,消費者更不會有安全感。


品牌不僅是品質保障,還有信任保證


手工化妝品雖然不科學,但依然有很多人買,而且利潤頗豐,尤其是在淘寶等電商平台上隱秘出售。


化妝品本就譽為「暴利」行業,在深圳的華強北或者廣州的興發廣場,成本2元的化妝品賣出100元甚至更多,也是正常行情,更不用說手工化妝品了。


其實很多情況下,我們更願意買品牌貨,因為品牌代表著不管是質量還是權益維護上都有保障。


品牌在英文里只有一個單詞「Brand」,表示商標,牌子;而在中文裡卻是兩個字「品」和「牌」,有「品」的「牌」。可謂一隱一現,互相賦能。


品牌是走進用戶心智的高維競爭。然而,社會上有很多混亂的品牌理論,讓很多人把品牌理解為一個商標、一個名字、甚至是一則廣告等,其實是非常片面和粗淺的。我們要正確認識品牌以及品牌的價值和形象。


品牌最大賣點不在於它的功能,而在差異。品牌是消費認知,而定位是把品牌提供給消費者的過程。品牌個性則是為了獲取競爭優勢,塑造獨特的有價值的形象,把自家品牌和消費者認知直接掛鈎,以長期占據有利的心理據點,形成品牌鏈條的競爭優勢。


譬如「海飛絲」等於「去頭屑」,使用雅詩蘭黛的產品會有奢寵感,男朋友送迪奧口紅給你會換來你一個吻,但如果是淘寶爛大街的9塊9口紅,就會惹來你的一頓毒打。


做品牌強調不是結果而是過程,其作用像永動機,需不斷促使企業發展核心優勢。本質是尋找品牌需堅持的核心價值,不斷組織資源支持打造為優勢。


形象和概念塑造僅僅是明確核心價值後的具體表現,而大多企業往往重視後者而忽略前者,最終將做品牌淪為一場空洞短暫的視覺盛裝表演。


在產品日趨同質化的今天,僅僅是實物層面的競爭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品牌可以在消費環境、品牌形象等方面全面創新,拉開與競爭者的差距。


不管是對品牌主題自身,還是品牌所有者、使用者、投資者或者工作者而言,當「牌子」成為「品牌」時,品牌的所有利益相關方都能如願分杯羹。


今天的品牌,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牌子,而是一套身份識別系統和價值認知系統,它早已跟手工化妝品不在同一條跑道上。


我們之所以能看到流量平台和微信朋友圈能看到這些商品在兜售,歸根究底是平台方沒有做好監察的責任,而且消費這些產品的人們,雖然活在2020年,心智里對品牌的認知還停留在1980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