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幼兒園生髮課程有哪些?杭州西湖區的研學成果值得參考

幼師口袋 發佈 2020-02-27T02:46:07+00:00

近日,為最大程度降低疫情防控對新學期教學工作的影響,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頒發了《普通中小學、幼兒園各學科延遲開學期間線上教學提示的通知》,提倡充分利用網際網路、信息化等手段,發揮浙江省網絡教育資源優勢,開展幼兒園網絡教研活動。

近日,為最大程度降低疫情防控對新學期教學工作的影響,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頒發了《普通中小學、幼兒園各學科延遲開學期間線上教學提示的通知》,提倡充分利用網際網路、信息化等手段,發揮浙江省網絡教育資源優勢,開展幼兒園網絡教研活動。


杭州市西湖區各幼兒園研修團隊已經集結,並已經有了初步的網絡研修方案,跟著小編一起來解讀這份火熱的研修方案吧!


疫情過後,我們可以做什麼?


針對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在開學後帶領孩子們回顧這一次特殊的經歷,並轉化為有價值的教育活動呢?


一、審思現狀,釐清思路


基於兒童視角,教師需從「身心健康、社會情感、科學認知」三個方面連結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真實經驗和發展需要。


1.孩子可能會有哪些問題和困惑?哪些情緒和經驗需要表達?

2.孩子哪些零散的感性經驗有待被梳理?

3.哪些主題可以生髮,並蘊含怎樣的學習與發展可能


從而更好地立足以兒童為中心的課程創生,更好地支持兒童的學習與發展,確保課程開展的價值和意義。


研修素材及成果說明


☆ 一張圖:


用思維導圖寫明該主題蘊含的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必備經歷、重要資源等,附300字以內的主題說明;


☆ 一條路:


羅列主題行進的線索,標註擬重點研修的活動在主題行進線索中的位置和作用。


☆ 一份學案:


主題行進中的核心活動的預設性學習方案。


二、研修指南,主題審議


圍繞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社會大事件,我們將基於兒童視角,從「身心健康、社會情感、科學認知」三個方面,連結《指南》,回應兒童的真實體驗和發展需要,對接下來引發的兒童學習和發展可能性作以下思考更好地立足以兒童為中心的課程創生,確保課程開展的價值和意義。


01.身心健康角度


連結《指南》:

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技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在當前疫情背景下,我們需「關注幼兒樂觀積極的情緒狀態」,降低幼兒的恐懼。如小班幼兒在成人安撫下,能保持比較穩定的情緒;中班幼兒願意分享表達情緒,從中產生積極情緒;大班幼兒則能學會從容,自我管理、調節情緒。其次,更「注重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如保證喝水量,不偏食挑食,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養成體育鍛鍊的習慣,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與自我保護能力。


【兒童經驗識別】

1. 我們以後是不是可以不用戴口罩了?

(疫情結束了,會對口罩在日常生活中還有沒有用產生問題思考。)


2. 為什麼有的人會感染病毒生病?什麼樣的人不會感染呢?

(奇怪病毒只是跟某些人做朋友,會對「某些人」是什麼樣的人產生好奇。)


3. 我們現在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出去玩了?我太想玩XXX了。

(長期宅在家中讓孩子非常渴望能出來盡情玩耍,也許會有點貪玩了呢。對玩什麼、怎麼好玩產生期盼。)


4. 孩子生病了也許會緊張的問,我是被病毒傳染了嗎?

(對身體的變化會產生敏感反應)


5. 如果又有病毒來了怎麼辦?

(不確定還有沒有遠離病毒,產生保護人類,進一步打敗病毒的願望。)


【發展機會與學習可能】

1. 健康生活:從「生活規律、健康飲食」方面,指向於幼兒自主合理安排一日作息,形成健康的、熱愛生活的美好狀態。疫情發生以來,基於幼兒對於食用野生動物引發大規模傳染病爆發的已有經驗,引發幼兒對於科學合理膳食計劃了解和制定的興趣,從而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建立健康飲食觀念。


可能引發的主題:《健康作息我安排》《吃好了,才健康》


2. 運動習慣:從「堅持鍛鍊、增強免疫」方面,指向于堅持鍛鍊身體,運動中提高動作能力和身體素質。以「鍾南山爺爺就是一個熱愛運動的人」引發,鼓勵幼兒尋找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和遊戲。通過創設豐富多元的運動環境和運動文化,藉助於戶外自主遊戲等載體,讓幼兒積極熱烈地投入到運動活動中去,制訂運動計劃,開展計劃、實施和回顧。


可能引發的主題:《堅持運動身體棒》《我的健身好辦法》《病毒侵襲我不怕》


3. 安全保護:從「自我保護、衛生習慣」方面,指向兒童良好衛生行為及良好公共衛生習慣的主動養成。疫情期間堅持戴口罩,預防病毒保護自己;堅持勤洗手,用正確的方法洗手;公共衛生意識的養成,建立公共衛生觀念,學習正確的打噴嚏姿勢,保護自己的同時不傷害他人。


可能引發的主題:《口罩的秘密》《泡沫戰士保護我》《細菌不是用來分享的》《我和自己有個約定》


4. 心理情緒:從「情緒調節,心懷美好」方面,指向於識別、表達疫情期間的情緒感受和情緒調節。不讓此次疫情成為幼兒童年的陰影,是幼兒教育的目的和意義之一。當下,通過適宜的方式幫助幼兒克服恐懼、害怕的心理(特別是來自疫區的、或被隔離家庭的幼兒),從緊張、害怕情緒到隨著對病毒認知經驗的增加、防護工作的到位以及父母陪伴、社會力量的感知下,逐漸穩定、有安全感和信心。長遠,引導幼兒獲得勇敢面對、心存希望的困境應對方法,並對未來生活產生美好憧憬。


可能引發的主題:《我的感覺》《我的情緒歷程》《一切會變好》


02. 社會情感角度

連結《指南》:

家庭、幼兒園和社會應為幼兒創設溫暖、關愛的氛圍,尤其在疫情籠罩下,讓幼兒「感受關心與同情,尊重他人」,並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係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是很重要的。如小中班幼兒能關心和體貼身邊的人;大班幼兒則更關注新聞和社會熱點,尊重和感謝幫助我們的人,初步理解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大愛情感和行為。


【兒童經驗識別】


1. 我為什麼不能出去,去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玩?我想好朋友了怎麼辦?

(開學後,可能見到同伴會格外親昵,摟摟抱抱、打打鬧鬧。)


2. 為什麼那麼多醫生叔叔、醫生阿姨要到武漢去?武漢在哪裡?我們這裡安全嗎?

(開始對不同的地域產生好奇,對不同的省份、城市有所關注。)


3. 為什麼有人回不了杭州,為什麼回不了家?什麼叫隔離?

(對自由和限制產生困惑。)


4. 爸爸、媽媽為什麼要在家上班?在手機里買菜?

(對人們在非常時期的生活方式的變化產生好奇。)


5. 為什麼那麼快就能造好醫院?那些快遞員難道不怕病毒嗎?

(對在疫情期間堅守崗位的工作者有好奇和關注。)


6. 「志願者」是幹什麼的?什麼是「逆行者」?為什麼要聽「醫生專家的話」?

(對媒體報導中的一些反覆出現的熱詞產生好奇,對一些疫情中的公眾人物產生進一步了解的願望。)


【發展機會與學習可能】


1.親情、關心:指向享受親情、表達關心、付出行動。讓幼兒能正視當下生活形態的變化和自我的內心感受,體會家人親情和陪伴的同時也學習關心身邊的人。


可能引發的主題:《奇怪的新年》 《寫給(武漢或疫區)小朋友的一封信》《不出去玩,也快樂》《公共衛生我出力》


2.關愛、尊重、感恩:指向感受身邊的關懷、責任、勇氣、守望相助、眾志成城的大愛情感,激發喜愛、尊重、感恩之情。


了解身邊人的故事。在疫情發生的過程中,幼兒身邊的人是最直接的感知對象,也是讓幼兒去關注、了解這些對象的契機。讓孩子們去了解認識在這次疫情中不同工作崗位的人們為大家所付出的關愛行動和努力。利用這些特殊的事件讓兒童更好的去理解,進而去喜愛、尊重社會中為我們做出貢獻的人,對於形成兒童良好的親社會行為和社會情感能起到重要作用。


可能引發的主題:《我們身邊的抗疫英雄》《爸爸媽媽在「戰場」》


3.自豪、熱愛(對家鄉、祖國):指向讓幼兒感受祖國一家親,產生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對科研人員、在一線抗疫的醫生護士的崇拜、自豪之情。


愛家鄉目標落到具體的事件上,在本次疫情中那些專業精深的醫生義無反顧的奔向武漢疫區、有著科研智慧的科學家日以繼夜的鑽研抗病毒藥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同胞友誼等等典型事件都能讓兒童感受到祖國各地人民之間的互助團結之情,並知道祖國在這次抗疫中的重大成就,為自己是個中國人感到自豪。


可能引發的主題:《可敬的鐘南山爺爺》《李蘭娟奶奶是浙江人》《聲援武漢熱乾麵》


03 科學認知角度


連結《指南》:

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是幼兒科學學習的主要內容。病毒既離孩子很遠,又離孩子很近。首先,可「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究興趣」,鼓勵小中班幼兒提出各種問題,大班幼兒則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刨根究底;其次,「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幼兒的探究行為,鼓勵幼兒尋找答案;生命教育也是重要的內容,「引導幼兒感知和理解生命、生活、生態之間的內在聯繫」,進而珍愛生命,尊重和保護自然。


【兒童經驗識別】


1. 哪些地方會有病毒,為什麼我們看不見它?

(因為看不見病毒,害怕病毒的存在,會對病毒與人體的關係產生好奇。)


2. 冠狀病毒長得像皇冠,那麼其他的病毒又長什麼樣?它們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危害?病毒和細菌一樣嗎?

(在建構和繪畫作品中會出現關於「病毒」的表征形象。)


3. 為什麼這次醫生看病要穿成這樣?

(看到新聞中的醫生著裝,對護目鏡、手套、防護服、口罩等防護裝備產生好奇。)


4. 為什麼這次的感冒發燒會這麼難治?這些新的病毒來自哪裡,我們會打敗病毒嗎?科學家是怎麼發明新藥的?

(關注科技的進步,對科學家、醫學研究工作者的工作產生興趣。)


5. 野生動物身上有病毒?那可不可以讓它們從這個地球上消失?

(對人與自然的關係、野生動物與人類的關係產生思考。)


【發展機會與學習可能】


1.認識事物和現象及事物之間關係:指向對病毒外形特徵、生存環境、與人類的關係等問題的探究和表達。


可能引發的主題:《冠狀病毒小怪獸》《病毒與我》


2.探索興趣、探究能力:指向激發幼兒好奇心和支持幼兒觀察記錄、交流表述、調查概括、推理論證等科學探究方法的體驗和運用。


可能引發的主題:《口罩的學問》《病毒的傳播與防護》


3.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指向感受大自然的美和震撼、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曉生命的不可重複性。


了解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界限,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支持幼兒在接觸自然、生活事物和現象中積累有益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通過戶外活動、種植活動、飼養活動等,感知生物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以及其生長發育、繁殖和死亡的過程。感受在大自然面前,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係。


可能引發的主題:《從一隻蝙蝠開始》《大自然的美好》《地球媽媽》。


三、小班組,成果共享


小班組

「疫情過後,我們可以做什麼」

-西湖區協同教研員團隊出品-


思考1:小班主題版塊的定位

研修指南中,確有許多備選的主題,可對於小班而言,一定更多地從身心健康的版塊中選擇,社會情感和科學認知會相對少一些。


操作要點:

小班年齡段3維度選擇比重:身心健康>科學認知、社會情感


思考2:適宜小班的學習方式

小班幼兒主要是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的方式來學習的。


操作要點:

在修改完善「一張圖」、「一條路」的過程中,更多地把小班孩子的學習方式思考進去,這樣也能產生更有「兒童味道」的學案。


關於「一張圖」

知識點1:核心經驗(主題價值)

即可發展的「價值點」。要凸顯明確,是作為實施過程中價值判斷的依據的。有目標導向卻又不等同於主題目標。


知識點2:必備經歷

即可親歷的事兒。這部分要轉化為孩子可以做的「有趣又有價值、有情感參與」的事情。強調在親歷中獲得感性的情感態度能力的整合性發展。


知識點3:重要資源

即可利用的資源。它是一個儲備庫,發現兒童需求、興趣時可以隨時給予支持,也是兒童可操作可體驗的物質基礎。


關於「一條路」


知識點1:規劃好經驗增長

兒童的學習是日復一日的經驗流淌、生長起來的。


知識點2:課程行進的路線

包括話題、任務、名稱、事件等,不只是呈現集體活動,將兒童的學習整合併串聯一系列必備的經歷、融合多種學習場域的事件、活動。


知識點3:設想呈現重要時刻

記錄那些有豐富表達、有分歧、有感受、有困惑的時刻,這些時刻代表著一些新的學習契機。


知識點4:留白和分支的可能

要有一些留白和分支,去結構化,順應實施中兒童的需求。


知識點5:整合與歸納

與一張圖中核心經驗、必備經歷、重要資源以及家庭社區等活動進行統整。


研修成果一覽,每張圖都值得點開仔細研讀哦!

1.身心健康

主題《大家戴口罩》——聞裕順幼兒園



主題《泡沫戰士保護我》——翠四幼兒園




主題《堅持運動身體棒》——小和山幼兒園




2.科學認知

主題《冠狀病毒小怪獸》——轉塘幼兒園


3.社會情感

主題《愛的保護》——幼師幼兒園




溫馨提示:中、大班組共享成果請關注幼師口袋公眾號平台後續文章哦,或者掃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西湖兒童研究」查看原文。


最後的話


前幾日從分享安徽、湖北、溫州到今天杭州西湖等省、市、區的幼教團隊們針對疫情的不同研學活動。我們看到每一段沉痛的經歷,都有可能蘊藏著更大的教育契機教學突破


在這一段延遲開學的特殊日子裡,讓我們所有幼教人吐故納新、反思蛻變,一起努力讓我們疫情後新學期的課程實踐變得更加的適宜兒童吧!


歡迎更多幼教團隊分享你們的研學成果,讓我們共同努力成長!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西湖兒童研究」(ID: xihuertongyanjiu)。小編:紫霞幼兒園 王雨佳,申花路幼兒園 邵莉莉,文苑幼兒園 馮昕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