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甄嬛傳》到《金枝欲孽》:男人真的只愛美色嗎?

戀愛婚姻家庭雜誌 發佈 2020-06-06T08:22:22+00:00

重溫了《甄嬛傳》,仔仔細細不倍速看了一遍《如懿傳》,雖然魏嬿婉讓我覺得拉低了整個劇的格調,但為了迅哥兒,還是堅持看到了大結局。

● 作者 ╳林宛央● 來源公號 ╳宛央女子

● 配圖 ╳ 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____

這段時間,接連在家看了好幾部宮斗劇。

重溫了《甄嬛傳》,仔仔細細不倍速看了一遍《如懿傳》,雖然魏嬿婉讓我覺得拉低了整個劇的格調,但為了迅哥兒,還是堅持看到了大結局。

當然,也又重溫了我心中最好的宮斗劇《金枝欲孽》。

之所以把這幾部揉著寫,是因為我突然發覺,或許我曾經對男人也有一點誤解。關於女人,他們最先看到的一定是美色嗎?曾經我覺得是,現在我覺得未必。

《甄嬛傳》里最得男人喜愛的,當然是甄嬛。果郡王願意為她死,溫實初在她面前,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皇上雖然一方面常常懷疑她,但到後來是真的喜歡她,想留她一直在身邊。

可甄嬛,獲得這些喜歡,是靠美色嗎?

我不否認,容貌的確算是甄嬛的一張入場券,但非說那是她的通行證,令她無往不利,倒也不是。

真論美貌,大家公認的魁首,是華妃。她的氣質和容貌都很好,從太后皇上,到妃嬪宮人,不管怎樣不喜歡華妃這個人,但也都承認她的美無人能出其右。

但為什麼甄嬛被攆出宮,還能再度翻身,而華妃失去了娘家的勢力,就再也不那麼被皇上憐惜?

歸根究底還是因為,人,是很貪心的,美貌要有,但只有美貌,對他們來說似乎又不夠。

我個人認為甄嬛之所以能夠被那麼多男人喜歡,是因為她太能聊了,而且什麼都能聊。

皇上和果郡王是完全不一樣的性格吧。

可是你看甄嬛,正經起來,能和皇上聊文治武功、前朝後宮,不正經起來,能和皇上撒撒嬌調調情。

和果郡王那種文藝的中央空調式男人,她又能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學,慨嘆月圓月缺花開花落,他說喜歡合歡花,她就說夕顏花同樣很美。

和果郡王在一起時,甄嬛完全拋下了和皇上在一起時的那套務實價值觀,轉而變得滿腦子都是虛幻的男歡女愛。

就連不過是一面之緣的摩格,甄嬛都能在救人時,聊得摩格感慨此女子頗有見識,與眾不同。

除了甄嬛,皇上還喜歡沒事去找誰呢?

早期是眉莊,說實在的,如果不是眉莊自己心冷了,還真說不準她和甄嬛後來會不會也變得彼此計較,我覺得編劇還是深諳人性的,太了解長久的友誼只可能發生在兩個並無真正實際競爭的人之間。

細水長流的是敬妃,還有曹貴人,曹貴人如果不是後來太急著剷除華妃,也未必會被處死。

我那時就在想,曹貴人可不算好看吧,敬妃也是姿色平平,但為什麼皇上沒事就願意來和這兩個人聊聊天呢。

但看得多了,我就明白了,道理很簡單,和曹貴人、敬妃聊天是能聊得來的,大家都是聰明人,開個頭,就知道接下來該怎麼樣才不至於聊崩,一聊就能聊到人的心裡去。

不然,你讓皇上去找齊妃聊天嗎,聊「粉色嬌嫩,你今年幾歲」嗎?

年齡越大,越惜命,也惜時,很不想把時間浪費在解釋上,就會越來越喜歡那些通透的人。

《金枝欲孽》里同樣的。

雖然也有人質疑,安茜以一個宮女的身份,只不過用了一晚上,就被冊封為嬪,很不現實。

我卻覺得,安茜會得皇上喜歡,那簡直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內。

《金枝欲孽》里的皇上,是扮豬吃老虎,看似木訥,實則是個很聰明的人。

如妃失寵被禁足後,其實他根本就沒有幾個真正能說到一起的人。

爾淳是個好的聊天對象,可是那時她的心,根本就不在皇上那裡,而且爾淳從小被徐公公調教的,用的都是那種並不高明的吸引男人的方式,每次和皇上在一起時,都矯揉造作到我壓根沒眼看。

玉瑩,是不輕易拋擲真心的人,又立的美貌無腦人設,在皇上面前,她刻意讓他覺得她就是一隻寵物,用來滿足他高高在上的虛榮心。

皇上,其實很寂寞,很想有個聰明人看穿自己的心事。

碰巧,安茜來了。

安茜是個一眼看穿別人心事的人,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哪怕只是聊聊天,都會覺得很解乏。所以,安茜受寵,一點都不奇怪。

此外,《金枝欲孽》里,皇上最喜歡的就是如妃了。

如妃無子無女長達十餘年,仍然榮寵不斷,堪稱後宮第一人。

可如妃並不是後宮裡最好看的女人啊,年紀也並不小了。每三年都有人新秀女入宮,但也沒人能擠走如妃在皇上心裡的位置。

後來的玉瑩,美到令所有人忌憚,但算計來算計去,也不過是個嬪。

但只要大家認真看過《金枝欲孽》,就一定不會奇怪,何以如妃可以做到這一點。因為,美色真的不是她的利器,通透以及深諳人性,才是她能穩占後宮C位的原因。

甚至,後來,我覺得孔武都有對她動心。如妃是那種,會讓人有交心之感的人。

在和皇上的相處中,爾淳太伏低做小,皇后太自以為是,玉瑩美則美矣,終究無趣。她們不是沒靈魂,但在皇上面前不願意做一個有內容的人。

安茜和如妃卻是,能讓皇上從心底里覺得——那些說出來別人不理解的話,她是能聽懂的。

階層的壁壘,真的不僅僅只存在於經濟條件上。

更堅固更牢不可摧,也更能把人分成不同群體的階層壁壘是——想法、感悟力。

具體表現出來就是——那個人懂不懂你,能不能聊得不那麼費勁兒。

甄嬛能成為最大贏家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真的太了解人性,書也讀得多,所以一兩句聊下來,就會讓人有一種「她很懂我」的感覺哎。

《金枝欲孽》里的如妃和安茜也是這一型。

包括《倚天屠龍記》里的趙敏郡主,也是那種通透女性。

趙敏的父親評價自己的女兒說,喜歡她,就是因為她從小就能猜透人心。

周芷若始終嫉妒趙敏的一點也是「她能看得透人的心,我終究是不如她的」。

或許是我偏愛趙敏吧,我始終覺得,就算再給周芷若多少次重來的機會,就算她沒有聽從滅絕的命令奪取倚天劍屠龍刀,她也抵不過趙敏在張無忌心中的分量。

因為跋涉紅塵越多,越有疲累之感,所以越喜歡和那些能輕易讀懂自己的人在一起。

和懂自己的人在一起是解乏,和那些怎麼說都說不明白的人在一起是受罪。

可《金枝欲孽》也好,《甄嬛傳》也罷,裡面的哪一個人不是跋涉紅塵已久呢?都很累的,所以當然要找個懂自己的人在一起,放過自己不好嗎?

只有太年輕的人才喜歡彼此折磨,有過人生經歷的人,都更想好好生活。

所以,說真的,男人也好,女人也好,到最後,靠的都不是美色。

美人會遲暮,但美好聰慧的心性從不遲暮。

男女都好,還是要做個有內容的人。

作者:林宛央。公眾號:宛央女子。瀟洒派生活者,暢銷書作者,未來知名編劇。一個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卻過得比誰都瀟洒的姑娘。忌矯情,治拎不清,喜歡你的不盲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