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ACROS與黑白膠片,富士X-PRO3和那些曾經的富士菲林的故事

91拍照聊相機 發佈 2020-04-28T06:16:35+00:00

富士數位相機上的ACROS膠片模擬功能。 最後按規則附上一張我本人的照片,這幅照片是用哈蘇相機和柯達TRI-X400膠片拍攝。

(由於本文討論的話題涉及膠片和數位相機對於細節的表現,因此推薦使用電腦顯示器在91拍照網站瀏覽本文,這樣可以獲得較好的對比效果)


接上期。在這個特殊的背景下,宅在家中和小區里拍照、寫作是最好的打發時間的做法。隨著各種物資消耗的增加,我發現有一種物資的消耗也在增加中。那就是膠片。還好,佳友在線的老編及時送來了富士X-Pro3,讓我可以調出黑白攝影模式替代黑白膠片。接上期,我狠狠地介紹了Velvia以及善用JPG可以為攝影帶來的高效率。今天要轉回話題去探討一種存在久遠和至今仍有無窮魅力的黑白膠片,以及膠片與數碼之間無法切割的聯繫。


現實中我經常使用的富士ACROS膠片。

富士數位相機上的ACROS膠片模擬功能。


ACROS膠片模擬在數位相機上,可以基本上很好地模擬出反差強烈的場景在膠片上的表現。

上圖,富士X-Pro3的ACROS膠片模擬模式拍攝,可以說拍攝的有幾分ACROS的神韻。 ACROS膠片模擬在數位相機上,同樣可以基本上很好地模擬出低反差且照明均勻的場景在膠片上的表現。

看了網上有不少人再說富士的黑白膠片如何如何優秀。我自己有些不太一樣的觀點。

我從大學時代開始接觸黑白膠片以後,一直很喜歡用黑白膠片拍攝,甚至不惜抄了一本顯影配方大全,試圖用更好的沖洗方式提升膠片的性能。前文我對自己在感光化學方面的學習成績頗感滿意,原因就是喜歡黑白攝影。那麼那些配方我當時和同學一起配置過多少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至少30種以上。什麼神秘的,偏門的方子都用了一遍。甚至柯達HC系列的都配置過一遍。

然而說出來的結果大家可能更加不信,柯達的D-76肯定是最好的。原因太多了。其中最靠前的2點原因:可靠 + 有一定的顆粒感。

ACROS是富士最後期的黑白膠片產品,當然,在2018年停產了。

我用ACROS的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它相對比較廉價。

在黑白膠片這個領域裡,富士一直不是很強大。富士曾經生產過的幾款黑白膠片從來沒有在市場上占據過主流地位。美國和歐洲的競品幾乎把這個領域全部拿下了。

所以我說富士數碼的ACROS模擬真的模擬的很逼真。如果不修正,ACROS的調子和我上面數碼片的樣子真有9成以上的相似。ACROS膠片本身,作為一種膠片,就看不到什麼顆粒,簡直就是數位相機。

ACROS是我用過的一種乳劑和片基都非常薄的底片。尤其是120形式的ACROS膠片,我想把取出的底片再次裝回片袋都顯得非常困難。有一張甚至花了我一分鐘才小心翼翼地裝回去。

再次對應我上期中對薄乳劑底片的批評,薄乳劑底片種種不好中我比較討厭的一點就是對後期製作的不友好。

每次掃描,裝袋,過程都必須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會損壞底片。這底片太精貴了!

也正因為它的底片非常薄,非常軟,所以乳劑是薄型的優秀乳劑,解析度高,顆粒感低。或者說是肉眼看不到顆粒。

上述,這就是我自己用ACROS,但是卻用的不太多的一個原因。它也僅僅用在我的120相機上。

說到底片,我上兩期就說到過我的觀點。這個世界上是沒有人看得懂底片的。

但是,作為資深的攝影人,或者暗房操作師,我們需要學會如何讀懂底片。讀懂底片,不是指讀出底片的畫面內容,而是讀出底片的技術參數。

談到讀懂底片,首先就是要會看底片的密度,進而判斷出這幅底片的曝光是否是合適的。

比如上圖中的ACROS,太透明了,這就是密度低,說明整幅底片存在曝光不足的問題。但是,請仔細看很透明的部分,還是有細節的,這幅底片還可以挽救。但是,這幅底片的視覺反差有點問題。

傳統照片(負片也好,反轉片)反差不是由曝光決定的,而是由沖洗工藝決定的。一個沖洗工藝對應一個伽馬曲線。你顯影時打破規範,多攪動幾圈,多提升1度顯影液溫度,多增加30秒顯影時間,這都會提升反差;反之則降低反差。

數位相機也是一樣,反差的伽馬曲線是你在拍攝時設置好的,鮮艷模式下伽馬曲線陡峭,人像模式時伽馬曲線平緩。

所以,我說的上圖反差弱,不是技術上伽馬曲線的平緩,而是實際靜物中的反射光太一致了,或者說照明太柔和了,沒有強烈的高光,也沒有強烈的陰影。

這樣對一幅底片的解讀就完成了。


如何通過底片查看我的沖洗工藝是否正常。很簡單,看膠片側面的富士LOGO就可以。這是出廠時用標準工藝曝光上去的。大家可以看到上圖中FUJI 100 ACROS的字樣黑白分明,反差適中,字跡清晰,說明沖洗的非常好。


同樣,我們再來練習解讀一下下圖:

密度正常而均勻!說明曝光值給的非常好!

畫面中有緻密的高密度,有透明的低密度(近似透明的部分還有細節),說明畫面中照明的反差足夠好。是白天太陽下拍攝的。這樣的照片最容易掃描和製作。


如果把我之前拍攝的ACROS膠片圖像轉換成數字圖像(上圖,來自翻拍而不是底掃,所以效果略差,見諒),和數碼模擬的有幾分相似。顆粒不太容易被發現,反差適中,層次豐富。僅僅在細節描寫上不如數碼。翻閱了一下存檔的資料,ACROS膠片採用「Super Fine-Grain Technology」和富士當時新開發的P.I.D.C. (Precision Iodine Distribution Control) 技術。個人的體驗,顆粒很細膩,反差適中,過渡平滑,而且對於沖洗耗材有很好的兼容性。我都是使用標準的柯達D76工藝沖洗。得到ACROS底片都有良好的反差。 ACROS膠片個人使用的體驗,它不太害怕欠曝光,但是比較擔心過曝光。這點與其他負片有些不同。真的帶有一些數位相機才有的數碼特徵。


如同前2期的討論一樣,我要稍微花點篇幅來評價一下我對幾種黑白膠片的個人認知。

首先無法迴避柯達T-MAX是黑白攝影領域當之無愧的業界標準這個事實。這種膠片在全世界的運用範圍是最為廣泛,可能是目前攝影圈使用最頻繁的黑白膠片。可惜的是我與T-MAX從來就沒有緣分,在我自己20多年的攝影生涯中我一卷T-MAX也沒有用過。就像我寫了旁軸相機的書,但是卻不願去了解下什麼是八枚玉一樣。這不是可笑。而是一種緣分。T-MAX首次問世的時候我正在讀大學。沒有擁有,是因為買不起。畢業後,我一直沒有買柯達黑白片是因為我那段時間在做商業攝影,沒有機會去體驗黑白膠片。再到後期,有點錢了,那還要去買T-MAX幹嘛呢?

T-MAX是一種非常有開創性的黑白膠片,也是它首次在膠片乳劑中使用了一種稱為T晶體的顆粒。其實T晶體就是扁平顆粒。我在第一期談到富士Provia反轉片的時候就談到了這個技術。這個技術的出現,讓乳劑層薄型化變成了可能。但是富士Provia反轉的扁平顆粒肯定比T-MAX的要先進,因為它是六邊形規則結構,而柯達的T顆粒還沒有做到這一點。所以富士Provia反轉片的鹵化銀顆粒團的排列非常緻密有序。用放大鏡看過T-MAX的顆粒,我就沒有去買T-MAX。從此一直沒有使用過。

如前文所述,薄乳劑層的膠片對於實際使用來說,特別是後期製作來說也是不太友好的。據當時我們對柯達的了解,T-MAX最好的沖洗方式是使用柯達D76原裝耗材進行沖洗,這個對當時的中國業餘攝影愛好者來說是很難做到的。這個也是我前期一直沒有使用T-MAX的一個理由。當然,現在我們的經濟條件已經大為改善。買原裝耗材不是什麼難事。所以,我的朋友圈中有確實有很多人在使用T-MAX。

柯達T-MAX100既然作為業界的標準存在,那肯定有它的理由。它的顆粒度均方根描述可以達到:RMS 8,解析度可以達到:200/63線(高反差/低反差)如果能達到這個標準,在黑白膠片中算是頂尖的。

不巧的是:富士ACROS比它更加優秀,所以也導致了我一直與T-MAX沒有緣分。

富士ACROS在配合專用顯影液沖洗的情形下,RMS均方根顆粒度是7,比T-MAX還要高一個等級。

但是為什麼我自己對於ACROS使用的也並不是很多呢?甚至,我沒有用過135規格的ACROS。

最本質的原因:ACROS和T-MAX是同一類的產品,就如同Provia一樣,是一種標準。在我的眼中,它們是膠片中的數位相機。它們太標準了。顆粒細膩,反差適中,寬容度大,耐迫沖,對沖洗耗材的要求相對比較低,幾乎100%的中庸。因此,也就沒有什麼個性。

我目前常用的最多的膠片伊爾福PAN400,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多次推薦過。它品質穩定,顆粒有點粗,但是緻密均勻,後期特別容易打理。它相對比較便宜!

準備好膠片,今天我使用的是一種非常廉價而且容易進行後期沖洗的英國原裝伊爾福PAN400黑白膠片。為什麼說它容易沖洗呢?因為它屬於一種厚乳劑層膠片。所謂厚乳劑層工藝,也就是它是最傳統的滌綸片基材料上塗布最傳統的全色黑白膠片膠片乳劑。相比新款的T型顆粒乳劑(一種薄型、扁平化的乳劑顆粒),它的塗層比較厚實。但是正是因為工藝穩定,塗層厚實,所以它更加適合我們業餘愛好者在家中以業餘條件沖洗。當然交給專業工廠處理的時候,老師傅們也更加樂意沖洗這類底片。因為不容易損壞乳劑塗層。PAN非常適合用D76來沖洗,這意味著自己動手沖洗也不是什麼難事。

順便給小白朋友們補充知識。我剛才說的全色黑白膠片,並不是說黑白膠片是彩色全色膠片。黑白全色膠片是普通民用黑白膠片的學名。這裡的全色,是指這種黑白膠片能對所有可見光譜的波長敏感,並不是記錄為色彩信息的意思。既然是全色域波長敏感,也就意味著黑白膠片其實實際的感光範圍要略微大於這個頻譜範圍。進一步說, 較強的射線也可以讓膠片感光。感光度越高的膠片,對射線越加敏感。

我之所以選擇PAN400這種膠片,主要是用來練習,所以我不太介意它比較粗的顆粒。畢竟ISO400的感光度可以讓我以更高的快門速度完成手持拍攝。

上面組圖中粗粗可見的均勻顆粒,增加了空氣的凝重感。這點是ACROS和T-MAX都不具備的。

當然,如果用Tri-X,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

依爾福 DELTA100 專業全色片,我在大學時代有幾次嘗試,說實話它比T-MAX還貴,所以僅僅是稍微嘗試了幾卷。沒有原裝沖洗耗材的幫助,僅僅依靠自己配置的超微粒顯影液,對於DELTA100似乎無效,反而反差降下來了不少。因此沒有更多嘗試就放棄了。

依爾福HP5 PLUS是我以前用的比較多的一種黑白膠片。顆粒細膩,反差舒適,是柯達Tri-強有力的競品。感光度為400,是依爾福最為經典的產品之一,從1935年發布到現在已經有大半個世紀歷史。HP是Hyper-sensitive Panchromatic的縮寫,意思是高速全色膠捲,歷經數代的發展,直至現在的HP5 PLUS,是HP的第五代型號。它和Tri-X一樣都是傳統的厚乳劑膠捲。單憑這點就討我喜歡了。不過我覺得它的顆粒還是太細了,因此出現一種返璞歸真的選擇。我現在的120膠片基本上只用Tri-X。135用伊爾福PAN 400或者柯達5222,純屬練手。

柯達TRI-X也是我常用的底片,主要用在我的祿來福來相機中。我接受和喜歡上這種非常傳統的厚乳劑膠片可以說完全是受到了道格拉斯.鄧肯的影響。我印象中看了他當時給畢卡索拍攝的圖片,我就覺得他用的TRI-X具有很優秀的顆粒感,同時 TRI-X 400也給我比較高的感光度。相比伊爾福HP5 PLUS,TRI-X的顆粒感更加明顯。因此,對於追求顆粒感的我就顯得比較重要了。TRI-X 400也是目前我唯一仍然在使用中的柯達膠片。

經常聽到使用黑白攝影的行家在討論,曝光足與不足會如何?迫沖一檔或者2擋會如何?但是在我自己寫的體驗中幾乎很少看到這樣的討論。這類東西在大學時代測試的太多了,已經厭倦。你如果仔細看我的文章就會發現玩膠片似乎和我的個性一樣循規蹈矩。我從來只追求最合適的曝光(見我上篇對Velvia的體驗,不是追求最適中的曝光),最正統的D76工藝,絕對不多攪動,也絕對不少攪動,也沒有任何迫沖,當然也絕對不去體驗昂貴的八枚玉。

如果要分析個中的具體原因,針對膠片沖洗,我的回答很簡單:迫沖和非任何非規則沖洗會導致反差改變(也就是伽馬曲線改變)。對於負片來說,沒有必要去改變伽馬曲線,因為後期都是可以矯正的。

針對鏡頭,我也非常不推薦那些聽起來名貴又遙不可及的鏡頭,用過一圈之後,我同樣選擇了返璞歸真。富士相機,我建議就用富士原廠鏡頭,而且沒有必要去買特別大光圈的。普通的定焦鏡頭就有非常棒的表現。


用X-Pro3的圖片分割以後要開始數碼的話題了。

既然我說ACROS數碼模擬的功能可以接近9成地模擬出ACROS膠片的特徵,那麼剩下的1成差異在哪裡呢?

我想說其實富士數位相機膠片模擬直出的JPG圖像肯定要比你用膠片拍攝,再做底片掃描,再進行後期修正得出的JPG圖像要優秀。這就是剩下的10%的差異部分。

ACROS數碼模擬具有最標準的反差曲線,細膩平滑的灰階過渡,這些都是數位相機最基本的特徵。但是它可以比ACROS膠片包含更多的畫面細節,那才是它真正和膠片拉開差距的地方。下期,我會專門用一個篇幅來說一下膠片可以等效多少像素的CMOS。

總之,用ACROS數碼模擬的功能可以得到影調在細節再現能力上遠遠超過了膠片。

還有,它幾乎不需要後期製作,相當於可以把後期的製作直接在前期拍攝時一次做完,大大提升了拍攝效率。


真正的黑白照片,不是黑和白組成的,它是灰的。當你面對一幅畫面,它的某些部位具有充分的照明,另外一些部位又有照明不充足的地方,同時還有大量照明均勻中性的地方,請趕緊拿出相機拍攝。這是非常適合黑白攝影的場景,這是非常適合黑白膠片和富士ACROS膠片模擬模式拍攝的畫面。

亮部的依稀可見細節,中間的影調層次豐富,陰影中含有幫我們拉開差距的深灰,此時僅僅需要通過富士ACROS膠片模擬模式那條近乎標準的反差曲線,就可以將這些細節一一展現給大家。

對於沒有明顯的白色和黑色的景物,也是適合富士ACROS膠片模擬模式表現的場景。正如本文的第一幅照片,X-Pro3的富士ACROS膠片模擬模式可以很柔和地展現畫面特有的灰調帶來的憂愁感。視覺可以在其中遊蕩,因為影調的細節非常多。

富士ACROS膠片模擬模式的特點是中性,也就是沒有什麼特點。那麼我略微i調製,讓它有些個性,可以嗎?

回答是當然可以。下面,我用另一台富士XE3加一點顆粒感來調製出接近TRI-X質感的影調。

這是一組時候左手持相機拍攝自己右手,一會兒右手持相機拍攝自己左手的照片,一邊喝著廣式早茶,一邊完成了敘事性的拍攝。富士ACROS膠片模擬模式帶來的樂趣盡在其中。上述拍攝,我僅僅使用了一隻很普通的富士自動對焦定焦鏡頭就完成了。廉價的定焦鏡頭往往比較小,與相機的配合可以產生很好的平衡感。這樣我才有機會可以用左手拿相機給自己的右手拍照。

我強調數位相機在運用時前期的技巧要充分發揮,不要在後期給自己找麻煩。請留意我在ACROS膠片模擬模式中並沒有完全選擇了標準狀態,而是多了一個「Ye」的標誌。這個不是YES,而是YELLOW,是YE濾鏡的標誌。

YE濾鏡是我在大學畢業後的一個階段特別喜歡用的黑白攝影專用濾鏡,

因為它產生非常微妙的攝影效果, 有時接別人無法察覺,只有我自己知道它輕微幫我改善了畫面。

天空當中其實含有大量高色溫的光線,也就是藍色,如果用YE濾鏡,那麼天空中的雲朵就會更加突出一些。

當運用到肖像攝影, YE濾光鏡可以改善皮膚的外觀, 使膚色更加平衡, 畫面中更加容易拍攝到更明顯的瑕疵或雀斑。

YE濾光鏡可以改善你的植物攝影, 以及, 因為它使樹葉和淺色的花朵更明亮。

富士ACROS膠片模擬模式,可以選擇不帶數碼濾鏡,帶數碼YE濾鏡,也可以選擇帶紅色濾鏡。我不喜歡用紅色濾鏡,天空的調子太誇張了。藍天會被壓黑。要慎用。但是YE濾鏡,幾乎是萬能的。

其實針對人像攝影還有更好的黑白濾鏡,黃綠色濾鏡。只是這種濾鏡很少存世了。我以前用的基輔相機中幾乎每個鏡頭都有一套原裝濾鏡配置,其中就有黃綠色濾鏡。後面有段時間我幾乎沒有再使用YE濾鏡是因為優質的YE濾鏡本身已經很難從市場上買到了。

所以,當我們在拍攝前就選擇帶YE濾鏡的富士ACROS膠片模擬模式,可以獲得比單純的富士ACROS膠片模擬模式更好的效果。送給你的功能要儘可能用起來。

如果想把臉上的雀斑再現出來的時候,記得調回標準模式。

聽說今年ACROS膠片又要復產了。這對於喜歡它的朋友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最後按規則附上一張我本人的照片,這幅照片是用哈蘇相機和柯達TRI-X400膠片拍攝。下篇,我們會用這幅圖片來說說膠片對應的像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