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之後,皇室子孫後代現狀如何?

史海觀復 發佈 2020-02-02T23:04:14+00:00

清朝攝政王多爾袞一聲令下,百萬清軍踏入山海關,至此,整個天地換了顏色,龍椅換了主人。後期,清王朝也不免陷入腐敗落後的漩渦,從歷史橫線來看,是改朝換代的必經之路,可是,不幸的是,同期的歐洲走過工業革命,提高了生產力。

清朝攝政王多爾袞一聲令下,百萬清軍踏入山海關,至此,整個天地換了顏色,龍椅換了主人。統治多年的明王朝被馳騁塞外的女真族所取代,改明為清。之後,清王朝跨過難關險阻,歷經兩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保佑數萬百姓的平安。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後期,清王朝也不免陷入腐敗落後的漩渦,從歷史橫線來看,是改朝換代的必經之路,可是,不幸的是,同期的歐洲走過工業革命,提高了生產力。在彼盈我竭的情況下,不消百年,在最後一任皇帝溥儀的退位下,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走到了盡頭。清王朝的子子孫孫也流落四方,在這數十年後,那些皇室子孫現狀如何呢?

清王朝的皇室皆姓愛新覺羅,這姓氏是如何而來呢?身為遊牧民族的女真族並沒有自己的姓氏,族人都是冠以部族名為姓。元朝的完顏阿骨打的完顏就是部族名。清朝的皇室是屬於努爾哈赤族的,而努爾哈赤的遠祖姓夾古,是愛新部族的遠支。而當時部落遠支宗室劃分詳細,使用的遠支大宗之分,遂遠支都會冠以覺羅。

於是努爾哈赤一族就稱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等皇太極建國清朝,效仿漢制,取消遠支大宗之分,就使愛新覺羅成為一個姓氏。

隨著歷史的洪流,沖走了清王朝,但是清王朝的後代還是活下來了。由於,清王朝的覆滅,其子孫也改名換姓,大部分改做金姓。作為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格格和阿哥們,他們怎麼活下來呢?1920年5月23日,《民國日報》上曾刊登了一篇《今日之旗人生活狀況》,其中,清朝亡國之後,一類是享有《優待條例》皇室宗親,即使在家族的庇護下存有家底。

但在日積月累的花費下,入不敷出,另外一部分更是少不經事,「眾家丁分肥」,後面,皇室宗親也大致落得個窮困潦倒的下場。而在皇室宗親之中能夠自強自立的人,"此派為旗族中之尚佳者",慢慢的也與其他名族同化,不再講究其他,依靠自己的能力謀生;其他以漢軍旗人居多數,也有以人力車為謀飯之計,生活困頓但也能存活下來;最後一類就是什麼也沒有,只能靠著曾經的黃金夢過活,最後註定窮愁潦倒而死。

滿人貴族子弟大多不學無術,混混度日,沒有祖宗的庇護,又沒來得及學習一門技巧謀生,大部分人流落街頭、沿街乞討、挖掘祖墳、餓死街頭;而少部分有頭腦有志氣的人學起了做生意,有的賣蔬菜水果、賣魚肉,有的街頭賣藝等。也會有一些為自己鋪平後路,善於謀算的,帶著錢財移居海外。在清亡後有近三萬的貴胄回到了故鄉,回到了滿洲的起點——東北,改名換姓後重新生活。

在時代風氣逐漸寬鬆的今天,也有皇室子孫重新大張旗鼓的宣傳自己,其中當屬乾隆的第七世後孫愛新覺羅恆紹,與偏遠沾親帶故的皇室後裔愛新覺羅州迪。與不同於愛新覺羅•州迪不同,愛新覺羅恆紹是有族譜為證的正宗皇室血統,家中至今還珍藏著乾隆帝戴過的玉扳指。

愛新覺羅恆紹1958年出生於吉林,目前擔任吉林省政協常委、吉林市滿族聯誼會會長 。進入美國諾貝爾醫學研究院研習,最終也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就職于吉林一家中醫研究所,致力於中醫的研究與推廣。其中所做的醫學著作也是獲得大眾的認可。

令愛新覺羅聲名大噪的是一次祭祖儀式,據《吉林日報》記載:2015年4月25日,在吉林省吉林市烏喇公園,現年57歲的乾隆七世孫愛新覺羅恆紹號召各地的各地滿族同胞來吉林省參加祭祖大典活動。憑藉自己皇室子孫後代的身份嚴格遵循清朝的相關「規定」,將一切清朝的祭祀制度照搬不改。

裡面的地位有「皇帝」、「皇后」、「太監」、「宮女」、「文武百官」等人。不僅僅這些,就連那些「薩滿」等祭祀人員也請了過來。愛新覺羅恆紹帶頭「宣傳」祭祀工作。使得祭祖當天不僅多家媒體帶著大炮一連串的問題全程直播,還有大量民眾趕來圍觀老祖宗的祭祀。

儀式中,愛新覺羅恆紹身著龍袍,「扮演」皇帝,率領「文武百官」祭祀列祖列先,祭祀鬼神,最後還煞有介事的祭拜了長白山的「山神」。這一次祭祖展現了一次古代「正宗」的祭祖儀式,頗具規模,但在民主共和的今天,這樣的等級分明的祭祖儀式倒是顯得不倫不類。

愛新覺羅在心理十分認同自己的身份,也特別愛顯擺自己的身份,見人都要強調自己是愛新覺羅的後代,在外,他的穿著格外講究,祭祀時,他會穿一身清朝的服裝,作家族領袖出場,還會把眼鏡帶成溥儀的樣子。

在外講究皇室的牌面,格外注重自己的身份,就連在家也是極其看重,會穿上類似黃馬褂的衣服,彰顯自己皇室貴族的身份與威嚴。而他的妻子也和他一樣,穿上格格或者妃子的衣服,打扮的也是很像皇室人家。除此之外,他也將他的家打造成皇宮的風格,古色古香、金碧輝煌。

最令人好奇的是愛新覺羅.恆紹大拇指上的扳指,據他說是乾隆皇帝祖傳,有學者要求他上交鑑定一番,他卻斷然拒絕了。自稱這是傳家寶,不能輕易交給外人,因此,對於真假,我們也無從而知。

雖然清王朝覆滅,人們也走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新中國,但距離歷史最近,而有具體影像記載的清王朝,卻仍舊被人抓住這些機會,大肆宣揚鼓吹自己的身份,藉機炒作一番,為自己博得機會。後人有各種活法,最終結果怎麼樣,我們也不得而知,我們也只能依靠網絡而樂一樂,對於那些歷史的,過去的,就讓它消散吧。

文/史海觀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