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帝畫像及命運,若是明未亡,崇禎以後的皇帝該怎麼起名

怡樂兒 發佈 2020-02-27T01:43:23+00:00

台北故宮藏《明代帝王像》,原藏紫禁城南薰殿。此處奉歷代帝王像,畫像最多的便是明太祖,他一人就有13幅,如今12幅都在台北故宮。 圖為明太祖朱元璋坐像 明開國皇帝,年號洪武,在位31年,死時年71歲。明代帝後御容中,唯開國皇帝朱元璋,存在面貌截然不同的兩種肖像,一為端莊之像,一為怪異之像。這是歷代帝王像中的罕例。

圖為明成祖朱棣坐像 可以看出朱棣與其父很像,也算是一位創業之帝。在他任內徹底擊垮危險明朝的漠南諸部,他將京城遷到北京,奠定了中國的根基。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在位22年,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大帝。 話說,前一陣的《大明風華》中王學圻老師飾演的朱棣十分深入人心

圖為明仁宗朱高熾坐像 是不是現在提起他,大家腦子裡想起的都是梁冠華老師版的胖胖的憨憨的但心裡通透的太子爺形象呢。 永樂二年(1404年),立為皇太子。在明成祖數次北征時,以太子身份監國,朝無廢事。做了20年太子,登基不過十個月就去世了,但正是因為他崇文治國,與兒子開啟了明朝的仁宣治。

圖為明宣宗朱瞻基坐像 算的上是明朝聲譽頗高的一位皇帝了,大明出現第一個盛世。幼年就深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永樂九年(1411年)被成祖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朱棣征討蒙古。 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短短十一年,但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同時,明宣宗也是傑出的書畫家。之前也專門介紹過他的繪畫作品,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搜一下哈

圖為明英宗朱祁鎮坐像 前後兩次在位,共計二十二年。三十七年的人生,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禁,最後八年又當皇帝。 第一次繼位稱帝,年僅九歲,滿腦子就想著御駕親征蒙古,最成想到成了蒙古人的俘虜。被俘後其弟登基成為景泰帝,被迎回北京後成為了無權的太上皇,度過七年軟禁生涯。之後景泰帝病重,他復辟二次當皇帝,勤於理政,並任用李賢、彭時等賢臣,仁儉愛民,美善很多,還廢除了殉葬制度,重新做了好皇帝的榜樣。

圖為明憲宗朱見深坐像 他爹兩次做皇帝,他也是兩為太子,朱見深英明寬仁,在位初年恢復了朱祁鈺的皇帝尊號,平反于謙的冤屈,任用賢明的大臣商輅等治國理政,可以說有君王的風度。不過最有名的莫過於寵愛年長自己很多的萬貴妃。 鬥彩瓷器,創燒於明代成化時期,一對成化鬥彩雞缸杯在萬曆朝時已值錢十萬。

圖為明孝宗朱佑樘坐像 在位十八年,享年三十六歲,是中興明朝的君主,勵精圖治、整肅朝綱、改革弊政,士農工商得到發展,被稱為弘治中興。一生僅娶妻孝康敬皇后張氏一人,也不封貴妃、美人,每天只與皇后同起同居,過著平常百姓一樣的夫妻生活。

圖為明武宗朱厚照坐像 明朝第十位皇帝,年號「正德」,是明朝中期一位頗受爭議的皇帝,史學家們對他褒貶不一。明武宗時期,曾經在北京城內建有很多「虎房」、「豹房」,沉湎於玩樂。 武宗雖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點也不糊塗。武宗處事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叛,大敗蒙古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這些都是正德年間大事。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

圖為明世宗朱厚熜坐像 明世宗屬於旁系入繼大統,年號「嘉靖」,前期還算勤政,後期在深宮修道,搞得怨聲載道,他是唯一一位歷史被宮女集體暗殺的帝王。

明穆宗朱載垕[hòu]坐像 穆宗以親王繼承皇位,十分勤政,開創了隆慶新政及實行隆慶開關,解決北虜南倭的問題。不過由於常年縱情聲色在位七年就去世了。

明神宗朱翊鈞坐像 10歲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前十五年,明朝一度呈現中興景象,史稱萬曆中興,而在位中期亦主持萬曆三大征,保護藩屬,鞏固疆土。但是後期長期不早朝,成為明清最長時間不早朝的帝王。 萬曆的定陵也成為至今中國惟一被考古學家打開的皇陵,這座萬曆皇帝為自己耗資800萬兩打造的陵寢都出土了那些文物,之前有專門介紹過,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搜搜看。

明光宗朱常洛坐像 在位一個月,史稱「一月天子」。朱常洛是明代傳奇色彩最濃的一位皇帝,作為朱翊鈞的長子,本來很自然應該是太子,可是從小不得父愛,太子之位也是經過大臣們流血鬥爭才換來的。但他沉湎酒色,縱慾淫樂,導致身體日益羸弱,僅僅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一命嗚呼了,運氣可謂極差。

明熹宗朱由校坐像 14歲匆忙登基,在位七年。任內任用魏忠賢,導致明朝日益腐朽,朝內爭端不絕。落水生病後服用「仙藥」身亡,終年23歲,將爛攤子留給了繼位的弟弟崇禎,雖殺了魏忠賢,無奈積重難反還是無法挽救腐朽的明王朝。 但他替父親完成了一個未完的心愿,就是厚葬了自己的祖母——孝靖皇后王氏,原本是太后身邊的侍女,被萬曆皇帝臨幸後生下朱常洛,但卻一直備受冷落甚至是幽禁至死。死時雖是皇貴妃,但並未得到厚葬。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何台北故宮只有13幅畫像呢?少了誰呢,一是崇禎帝朱由檢。 明朝皇帝的畫像都是崇禎帝命人畫的,當時崇禎帝還健在自然不能畫他的畫像了,之後清朝統治者不可能去畫崇禎帝的畫像,所以南薰殿之前也沒有崇禎的畫像,在台北就更不可能出現了。

第二個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當皇帝沒多久就被朱棣篡位,而他的下落更是一個謎題,至今不知道其當初是被燒死了,還是逃走了,他更是沒有留下子孫。明朝之後的帝王都是朱棣的後人,自然沒有他的畫像。

第三個是明景帝朱祁鈺,在明英宗被困之際被大臣擁立為皇帝,英宗被放回,他也不願意放棄皇帝,可是他的兒子夭折,後繼無人,不久後病重,英宗趁機復位,並廢其帝號,自然不會有他的畫像,而他也是明代遷都北京之後,唯一一位沒有葬於明十三陵的皇帝。

朱元璋給25個兒子+侄孫靖江王,每人定了輩分表,每表20字,另又規定第三個字以火土金水木之順序作為偏旁的字。舉個例子,仁宗高熾,是高字輩火旁;宣宗瞻基,是瞻字輩土旁;英宗祁鎮,是祁字輩金旁;憲宗見深,是見字輩水旁;孝宗佑樘,是佑字輩木旁。這時五行轉了一圈,又從火開始。 若明未亡,以後的皇帝該叫什麼呢?「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崇禎帝朱由檢是由字輩從木,所以下一任將是慈字輩火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