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到底有什麼過人才能?讓劉邦一直追隨

小鴨子的成長史 發佈 2020-06-03T06:27:05+00:00

張良為人,輕財利而重情義。為了覆亡暴秦,他離開韓王,一路出謀劃策,幫助劉邦順利入關。現在劉邦受到項王的分封,前往漢中,有了自己的歸宿,張良則堅持要返回韓王身邊去輔佐韓王。驟然離開劉邦,有些過意不去,便堅持把劉邦送到褒中。

張良為人,輕財利而重情義。

為了覆亡暴秦,他離開韓王,一路出謀劃策,幫助劉邦順利入關。現在劉邦受到項王的分封,前往漢中,有了自己的歸宿,張良則堅持要返回韓王身邊去輔佐韓王。


驟然離開劉邦,有些過意不去,便堅持把劉邦送到褒中。分別之際,張良勸告劉邦道:「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劉邦覺得張良言之有理,「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前邊送走張良,後邊就立即燒毀棧道,劉邦對張良可謂言聽計從。


然而,戰爭年代,世事難料。張良風雨兼程回到韓國,卻找不到韓王成了。原來由於張良追隨劉邦西去,助其先入咸陽,項羽遷怒於韓王,把韓王由國君降為侯,人也被帶到彭城軟禁起來。

為了保韓王性命和消除項羽對劉邦的疑慮,張良對項羽言道:「漢王已燒絕棧道,無還心矣。」又寫信給項羽說齊王田榮有反叛的跡象。項王對張良的話信以為真,從此不再擔心漢王東來攻打自己,而是全力以赴發兵攻打田榮。


張良充分利用他和項伯的特殊關係,並用金銀財寶對其加以利誘,為劉邦從項羽那裡爭取到漢中之地。接著又想出燒毀棧道的妙計,並將漢王燒毀棧道一事在項羽那裡廣而告之,成功地麻痹了項羽,使其對劉邦不加設防。這樣就為劉邦以漢中為中心,勵精圖治,積蓄力量,伺機入關,東向決戰,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只因張良為漢王從項羽那裡爭取到漢中之地,他才會陪送劉邦到了漢中,在原褒河石門下游的如盆凹石上寫下「玉盆」二字;只因張良為漢王從項羽那裡爭取到漢中之地,漢中才有了劉邦駐蹕的漢台,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歷史典故,才有了劉邦拜韓信為將的拜將台,才有了飼養劉邦坐騎的飲馬池。


韓信的悲劇人生,從本質上來說,是劉邦剪除異姓王政策的必然結果。然而,張良、陳平出於利害關係的考慮,對韓信做出的有意或無意的抹黑,也在客觀上推動了悲劇的發生。


在一個「布衣將相之局」的時代里,堅持貴族思維和做派的六國諸王失敗了,陳余失敗了,項羽失敗了,韓信的失敗也是如此。講究利害關係、非常實際、不擇手段的平民們勝利了,其思維雖然稍顯黑暗、不近人情,其手段雖然殘酷,但這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適者生存,生存的遊戲本來就沒有太多溫情。只是,從此以後,中國歷史進入到了一個政治家、軍事家們只講利害、不講契約精神、爾虞我詐的漫長時期。人們津津樂道的鬥智鬥勇的歷史故事,往往都缺乏契約精神,而且老百姓普遍默認:只要是好的一方,只要是出於好的目的,哪怕不擇手段都是好的。追究其根源,就不能不上溯到戰國秦漢之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