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一般的夏朝文字——盤點考古中疑似夏朝文字的遺蹟。

閃電侯爵 發佈 2020-04-06T21:16:15+00:00

夏朝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一直是史學界未解開的謎團,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因為沒有發現夏朝存在的直接證據——夏朝的文字。

夏朝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一直是史學界未解開的謎團,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因為沒有發現夏朝存在的直接證據——夏朝的文字。雖然,考古學家已經在周朝的許多文獻中發現了較為詳細的夏朝歷史記載,但在商朝出土的甲骨文中確從未發現有關夏朝的記載,更沒有發現有關夏朝時期文化的演變,所以夏朝是否存在一直成迷。同時夏朝的文字也像迷一般在考古學的進程中忽隱忽現,始終未得到確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尋下夏朝文字的相關記載和與夏朝同時期的考古遺址中疑似夏朝文字的遺蹟。


關於中華文字誕生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時代的荀卿,他所說倉頡造字的說法成為歷代關於中華文字誕生的共識。後人對於倉頡造字這一傳說也多有提及。

《呂氏春秋·審分覽·君守》記載:

「奚仲作車,蒼頡作書,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


許慎《說文解字·敘》更為詳細的記載道:

「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

可是傳說終歸是傳說,夏朝及更早的文字遺蹟始終未能得到確認,在中國得到確認的最早的文字遺蹟是商代的甲骨文。因為商代的甲骨文是成體系的,可以成篇的翻譯成文。夏朝同時期出土的文物上很多都刻有一些類似於文字的符號。下面簡介幾個夏朝遺址出土文物中疑似夏朝文字的遺蹟。

1.龍山文化遺址——丁公陶書

龍山文化遺址據稱是當年大禹治水的遺蹟。也是夏文明的開元,於1965年被考古學家發現。在對龍山遺址考古期間,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更是出土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丁公陶文

丁公陶書

丁公龍山文化陶文距今約4200年,比小屯商代晚期甲骨文還早800多年。這一發現在考古學界和古文字學界引起了極大的震動。這陶片上的刻符是不是文字,是怎樣的文字?雖然專家們的意見並不一致,但大多傾向認為是文字。

史學家田昌五認為:陶片上的字有象形字,也有會意字,由於是刻在陶器上的成組文字,建議稱為「陶書」。

考古學者嚴文明認為:陶片上的有的字是象形字,有的字像是專為語言中某些難以用形象表達的詞而造的字,與納西族的東巴文比較接近,已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早期文字。

但最終因為這些符號不能完整的翻譯而未將其定論為文字。

2.二里頭文化遺址的夏朝文字符號

可以說二里頭遺址是出土夏朝文物最多的遺址,不但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酒器,同時還出土了夏朝宮殿的遺址,


二里頭文化已經有了一批表意的語言符號,可稱為文字」;有的則認為,二里頭陶器上的符號「不能認為就是正式的文字,基本上還是一些記事符號」。

也因此出土了更多帶有文字符號的器具。


這些符號雖然類似文字,但專家們也是意見不一,有的認為二里頭文化已經有了一批表意的語言符號,可稱為文字」;有的則認為,二里頭陶器上的符號「不能認為就是正式的文字,基本上還是一些記事符號」。


總之,關於夏朝的文字相關的文物出土了很多,但都因為這些符號無法成句成段的翻譯而最終沒有被定義成文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將來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出土文物的增多,一定會發現真正有意義的夏朝文字,為夏朝的歷史揭開神秘的面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