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的追悼會上,他的妻子瓦妮莎為什麼不停地撥弄頭髮?

遇見寶寶姐 發佈 2020-02-28T12:54:15+00:00

瓦妮莎,是科比的妻子,這是科比離世後她第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在整個演講過程中,儘管瓦妮莎已經儘可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說到動情之處,還是數度哽咽、落淚,令聽者人動容。

文|高寶寶

轉眼間,NBA巨星科比離世已經將近一個月。美國時間2月24日,在洛杉磯斯台普斯中心舉辦了一場名為「生命的禮讚」的追悼會。科比的家人和朋友用這種方式,向科比和他的女兒做最後的告別。

瓦妮莎,是科比的妻子,這是科比離世後她第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

在過去的20年,科比把他用籃球征服來的世界,全部呈現在她眼前。她是幸福的,但她也是不幸的。

當天有超過兩萬人來斯台普斯中心參加科比的追悼會,他們坐滿了整個會場。

當天,科比的妻子瓦妮莎做了20多分鐘的演講,向全世界訴說她對丈夫和女兒無際的愛和思念。

在整個演講過程中,儘管瓦妮莎已經儘可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說到動情之處,還是數度哽咽、落淚,令聽者人動容。

追悼會結束後,大多數網友都為瓦妮莎的堅強而感嘆。而另一些細心的網友卻發現了一個細節——在瓦妮莎20多分鐘的演講過程中,她一共撥弄了43次頭髮,5次調整話筒的高度。

她的這一動作引來了網友的評論:



瓦妮莎真的是在作秀嗎?

不是。

這個從17歲開始就和科比在一起的女人,20年以來一直生活在丈夫的臂環之中、保護之下。可是隨著科比的墜亡,她幾乎在頃刻間就失去了所有的依靠。她不但要化解自己內心的傷痛,而且還要承擔起獨自撫養三個未成年孩子的職責。

瓦妮莎不是明星,以往每次出現在大眾面前,她都是躲在山一般的科比身旁。如今,還未從悲傷中走出來的她,要當著現場兩萬多人和電視機前數不清的觀眾,她無疑是緊張的。

而她不停地撥弄頭髮和調整話筒高度的動作,正是她內心極度緊張甚至恐慌的表現。

我們每個人在學習和工作中,都免不了要有在大庭廣眾之下演講的機會。很多人平時說話頭頭是道,收放自如,但是一遇到公開場合,就會變得緊張不已,甚至前言不搭後語。

美國有一項調查:人們對當眾演講的懼怕,甚於死亡。

著名作家沈從文第一次走上講台時,慕名而來聽課的人擠滿了整個教室,這讓他緊張不已。

上課鈴聲響了很久之後,沈從文才慢慢平靜下來,開始講課。可是因為緊張,原本要講解一整節課的內容,竟然被他三下五除二,只用了10分鐘就講完了。

課講完了,可是離下課時間還早呢!這讓他再次陷入窘境,不知如何是好。

在師生面面相覷了幾分鐘之後,沈從文轉身在黑板上寫了一句話: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課,人很多,我緊張了。

全場爆發出一陣善意的笑聲。因為緊張,沈從文的第一節課就這樣結束了。

大名鼎鼎的前英國首相邱吉爾,當年在演講台上也是臉色發白,四肢顫抖,直到被觀眾轟下台去……

可見,在大庭廣眾之下,緊張是很正常的一種行為。

人為什麼在公共場合演講會緊張?

1. 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

幾百萬年前,當我們的祖先在野外和野獸不期而遇,就會通過具有恐嚇性的、長時間的彼此注視來試圖擊退對方。所以,人類最初對注視的理解,是為了威懾,帶有攻擊性。

到今天為止,人類雖然經過了幾千年的進化,但是並未擺脫這種原始的生理反應,它還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當中。所以當我們被長期注視的時候,不安和緊張的情緒就會油然而生。

2. 準備不充分

一篇好的演講稿,是需要時間反覆修改打磨的。任何一位優秀演講者的一篇稿子都要打磨了十幾遍,甚至幾十遍。

如果明天就要上台演講了,而你今晚才動筆。時間倉促很難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東西,而你也會因此變得非常焦慮。這種焦慮會被你帶到講台上,使得你的緊張感加劇。

3. 得失心太重

從精神分析理論來講,當眾講話是一種口欲的滿足。演講這種行為,除了可以讓別人更好地了解我們,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我們渴望演講的成功給自己帶來的愉悅感和自豪感。同時,我們也懼怕和排斥由失敗帶給自己的羞恥感和挫敗感。

說白了,就是害怕和擔心自己表現得不完美,得不到別人的認可。

怎樣克服公共場合演講的緊張情緒?

1. 熟悉演講環境

很多小朋友,第一天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哭。為什麼?因為他們對這個環境不熟悉,不知道等待他們的是什麼,他們用哭表達自己的緊張。

任何一個人,當他面對陌生的環境時都免不了會緊張。演講前儘可能通過文字資料或者實地考察的方式去了解、熟悉演講的環境,對緩解緊張情緒很有幫助。

2. 熟悉演講內容

俗話說:熟能生巧。之前我看過一個資料,一名在別人眼裡很有名氣的大學講師,在上每節課之前,都要準備上萬字的逐字稿,並且熟讀。這是他在眾人面前侃侃而談的資本。

演講不是一門知識,而是一種技能。它像游泳、打球、開車一樣,是可以通過大量的練習來積累經驗,從而提高水平的。

準備的充分了,熟練了,人就會自信了。而自信,是驅趕緊張情緒最有效的方式。

3. 給自己心理暗示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我們面對一群地位或者年齡低於自己的聽眾時,我們當眾講話就會相對順暢一些。相反,就會緊張,從而狀態百出。

對於那些不自信的人,社會心理學家艾米•卡迪提到過一個方法:如果你想要變得自信,你就先要裝得自信,這樣你就會變得自信。

「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成功」,這句話不僅是對孩子的鼓勵,它適用於每一個人。

4.適當分散注意力

如果上邊的幾點都做到了,你還是緊張的話,可以適當放慢講話的語速,嘗試做一些手勢或者動作,或者有規律地做深呼吸。這樣都可以緩解內心的緊張情緒。

世界著名四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帕瓦羅蒂,剛開始上台演唱時,由於緊張,常常忘了歌詞。於是他就想了一個辦法:手裡拿個小手帕,時不時給自己擦擦汗,以此來舒緩自己的緊張心情。

記住,在演講的過程中,適當的停頓不是問題。相反,不但演講者需要有適當的間隙來調整節奏和情緒,而且聽眾也需要適當的間隙來接收和消化演講者的演講內容。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口才具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但絕對不是絕對的。沒有誰是天生的演說家,所有在大庭廣眾之下滔滔不絕的侃侃而談,都經過了千錘百鍊。


作者簡介:

高寶寶

15歲寫小說

38歲考取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院

20年中文教育經驗

一手把女兒培養成港大一級榮譽學士及倫敦大學教育碩士。

讓她溫暖而有力量的文字,陪伴你一路前行,遇見更好的自己。

微信公眾號:遇見寶寶姐(ID:gaobaobao-52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