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政權在兩漢人腦海中逐漸消失,反映了漢朝逐漸強大的思想控制

日航通鑑 發佈 2020-02-10T08:46:07+00:00

在秦與漢之間,其實是存在著一個政權的,即張楚政權。但是因為其成立時間極短,衰敗極快,留下來的歷史記載頗少,因此往往被人所忽略。

在秦與漢之間,其實是存在著一個政權的,即張楚政權。但是因為其成立時間極短,衰敗極快,留下來的歷史記載頗少,因此往往被人所忽略。我們現代人看張楚政權,也往往會因為楚漢爭霸的激烈而忽略到張楚。那麼漢代的人是怎麼看張楚呢?若是我們採用三種史料看張楚政權,那麼就會發現其中有趣的漢代的思想的變化。

一、張楚政權是什麼?

張楚政權呈現了一種前後性,張楚政權的第一階段,是以陳勝吳廣起義建立的政權為主,這一階段我們往往稱其為張楚;張楚政權的第二階段,是以熊心為傀儡之主,項梁、項羽為實際之主的階段,這一階段我們也將其稱之為西楚,個人認為西楚應該是張楚政權的繼承與發展。

張楚該如何解釋呢?說法還是比較多的,例如說有解釋為「張大楚國」,有解釋為「大楚」的。「大楚」這個解釋比較貼切個人覺得,因為當時吳廣還裝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來著。

張楚對應著弛秦,其實這個說法也很有意思。眾所周知,秦國一直都是類似於一張繃緊的弓,即便是統一了天下,這張弓也沒有鬆弛下啦。弓繃久了,勢必會失去自身的彈力,也就鬆弛了下來,以此為比喻來說秦國將滅,楚國將興,也是頗為有趣。

關於張楚的一些資料,我們可見長沙馬王堆帛書、《史記》、《漢書》而這三種記載,恰恰反映了漢代思想轉化的動態。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

二、《五星占》:正統王朝張楚

1972年,長沙馬王堆出土,這是中國考古史上的一件盛事。長沙馬王堆發現了很多珍貴的文物,其中帛書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在其中有一帛書名為《五星占》,其內容主要是涉及行星運行及運用其運行軌跡來推測吉凶的方法以及干支表,在裡面就出現了張楚年號。據記載:

「與華晨出東方,八 八.張楚 。」

值得一說的是,裡面對於朝代的排列順序是這樣的:秦始皇、張楚、漢元、孝惠元。裡面沒有秦二世,而是直接蹦到了張楚,然後是劉邦建立的漢。

長沙馬王堆據推測其年代應該是在漢文帝之前,其墓主人是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人。作為長沙國的丞相,利蒼的各種思想動態自然都是順著當時皇室所尊崇的主流前進。由此我們可見在當時人的觀念之中或是在主流的觀念之中,人們尊重張楚並且承認張楚,將張楚認為是和秦、漢同等地位的一個王朝。

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在漢初的時候,漢人的觀念之中王朝更替的順序應該是秦—楚—漢。

漢初看重張楚,必然不會是看重項羽的張楚了,不然這就是公然和高祖作對。漢初看重的張楚,應當是陳勝吳廣建立的張楚。例如說陳涉死後,被諡為楚隱王,漢初時候,高祖劉邦為陳涉墓置守墓人三十戶,與戰國諸王同等,承認了他的歷史地位和功績。司馬遷寫到:

「高祖時為陳涉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其中原因我們也可以分析一下。漢初看重張楚,可能看重的是張楚的首義精神。正是因為陳勝、吳廣率先起兵,人們才有勇氣推翻暴秦,而劉邦曾經又是陳勝、吳廣的臣子,尊崇張楚的地位也就不奇怪了。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因為漢初的尚未確立起一個強有力的思想控制,我們常常將漢初稱之為「布衣將相之局」,雖然制度上略有創新(但仍擺脫不了漢承秦制),但是在思想方面卻很難有大的作為。正如錢穆所說:

「此由漢廷君臣,多起草野,於貴族生活,初無染習。」

總的來說,在漢初張楚給人們留下的印象還是非常深刻,再加上漢朝的思想控制尚且不嚴,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便尊崇張楚為正統之一了。漢初尊崇陳勝吳廣建立的張楚,將其認為是正統王朝之一加以記錄。

二、《史記》:混亂的司馬遷

到了司馬遷時代,這種尊崇張楚為正統的情況便有所改變了。我們在司馬遷的《史記》之中可見,司馬遷尊崇的張楚已經不是陳勝吳廣的張楚,而變成楚懷王的張楚了

司馬遷尊崇張楚為正統,可見於他的十表。在十表裡面,司馬遷是如此排列的:《秦楚之際月表》、《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可見在司馬遷的心中,秦之後應該是張楚,張楚之後才是漢,司馬遷在心中就默認了張楚的正統地位。司馬遷還在《秦楚之際月表》中寫過如此一段序言:

「初作難,發於陳涉;虐戾滅秦,自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於漢家。五年之間,號令三嬗。」

司馬遷看來,陳涉為張楚的開創者,項羽為張楚的繼承者,但是最後的勝利者是建立了漢朝的劉邦。在劉邦建立漢朝的過程中,「號令三嬗」,這「三嬗」恰恰就是秦、張楚、漢這三者的延續關係。

但是在看待張楚一事上,我們通過《月表》可見,司馬遷更加看重楚義帝的張楚而並非陳勝吳廣的張楚。司馬遷將陳勝稱為「楚隱王」,而將雄心稱作「楚義帝」,一王一帝,高下立判,而項羽則被單獨拎出來成了一個「項」,與楚並立。

但是在具體歷史書寫之中,司馬遷卻不提「義帝」熊心,而代之以《項羽本紀》,《陳涉世家》。本紀為帝王傳記,世家為大家族傳記。由此可見司馬遷以項羽為帝王,而置陳勝於項羽之下,而沒有獨立傳記的義帝則是又在陳勝之下了。

因此我們可見,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面對著複雜的張楚歷史也陷入了混亂之中。在《月表》之中,司馬遷認為項羽=義帝>陳勝;在傳記之中,司馬遷認為項羽>陳勝>義帝。

其實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司馬遷的混亂心理的來源。首先司馬遷心中很明白,項羽雖然號稱是楚義帝的臣子,但是實際上楚義帝是項羽的傀儡,而且還是一個來歷不明的傀儡,而項羽才是背後的操控者。因此司馬遷在關於楚義帝和項羽的處理上,便使用義帝年號但是以項羽實際事跡為主,為項羽寫《項羽本紀》但卻沒有寫《義帝本紀》。

一直以來,課本上都告訴我們因為司馬遷看重陳勝,因此才將農民起義軍陳勝寫入了世家之中,這是對陳勝的破格提升。但是說實話,司馬遷對於陳勝的處理反而是對陳勝的一種貶低,因為陳勝作為張楚的開創者,完全是可以被寫為《陳涉本紀》的。我認為主要原因應該是因為陳勝沒有完成推翻秦朝統治的任務而是半路夭折,這個任務最後是由劉邦(此時仍是義帝臣子)完成,因此司馬遷便尊崇義帝而非陳涉了。

雖然在張楚一事上,司馬遷有所混亂。但是司馬遷還是有一以貫之的東西的,那就是秦漢之間的張楚的法統地位是必須堅持,不可動搖的。這也反映了司馬遷時代的大眾看法。

四、《漢書》:被抹殺的張楚

到了《漢書》之時,張楚的地位卻被班固所抹殺掉了。班固為東漢時代的御用史官,奉命編纂《漢書》,班固在《漢書》中的各種思想我們可以認為是當時漢朝的官方思想。

例如說在記述帝王事跡的本紀之中,項羽便被排除在外,班固未設世家,最終項羽與陳勝並列於同一傳記之中,取名為《陳勝項藉列傳》,可以說是地位大跌。在官修史書之中,如果一個人地位尊崇,往往會單獨列傳記,例如說《董仲舒傳》、《張湯傳》等;如果一個人跟另一個人關係密切、事跡相似,可能兩人並列一傳記,例如《陳勝項籍傳》、《衛青霍去病傳》……通過班固的分類方式,我們就可見項羽和陳勝在東漢之時的地位已經大大降低,不復西漢時期人們對於二人的看法了。從這二人地位降低我們可見張楚的地位實際上也在被降低。

然後我們再看錶。在《漢書》的《諸侯王表》中,班固絕口不提張楚一事,也沒有提及楚義帝,而是直接以漢元年為界,以劉邦為尊,開始記述各個諸侯王之事。在序言中班固如此寫到:

「今漢獨收孤秦之弊。鐫金石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其勢然也。故據漢受命,譜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統,乃以年數。」

可見班固在其中只強調了漢的功勞,但是卻絲毫沒有提陳勝吳廣的首義之功或者是項羽的事跡。由此可見在班固的眼中,更加注意的便是以漢代秦的變化以及漢繼承秦的合理性。

個人認為這種思想上變化最早出現在漢武帝時代,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一統下,儒家思想便開始更加注重正統觀念以及大一統的觀念。這樣的做法統一了人們的思想,在這種思想一統的情況下,滅掉秦朝的功勞便被歸到了劉邦的身上,陳勝、項羽等人的功勞便被縮小甚至抹殺了。

到了班固所處的東漢時代,這種思想更是被大大強化,我推測此時的漢人的思想之中,人人都記得劉邦滅秦的壯舉,但是很少卻有人記得項羽、陳勝的壯舉了。因此我們可以說在東漢時代,張楚的正統地位被抹殺,項羽、陳勝的貢獻也被大大縮小了。

五、總結

漢初之際,官方作《楚漢春秋》,在書中裡面還是承認張楚地位;此後的馬王堆帛書再次為我們展現了在漢初之際,人們承認張楚的正統地位,並且以陳勝吳廣的張楚為尊;到了司馬遷時代,人們更加看重楚義帝下的張楚,但是張楚的正統地位沒有動搖;但是在司馬遷時代之後,張楚便逐漸消失在了歷史記載之中,並且其功業也逐漸被劉邦取代,在東漢時期,這種思想已經完全鞏固了下來。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