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都江堰」——戴村垻

汶水獨筆 發佈 2021-09-17T11:38:33+00:00

游戴村垻汶流不許歸東海,引入南湖運口糧。千里帆檣明月夜,薰風吹送棗花香。       ——清·張鵬翮  作為在大汶河邊長大的我,大汶河可謂是母親河,我兒時的搖籃。

游戴村垻

汶流不許歸東海,

引入南湖運口糧。

千里帆檣明月夜,

薰風吹送棗花香。

       ——清·張鵬翮

  作為在大汶河邊長大的我,大汶河可謂是母親河,我兒時的搖籃。大汶河,是中國唯一的一條東水西流的河流,起源於泰安、萊蕪,流經著名的的大汶口文化遺址、戴村垻在大清河入東平湖,大汶河是連接京杭大運河、大汶口文化和戴村垻的紐帶。戴村垻以上叫大汶河,以下叫大清河,運用老京杭大運河可以調節分水到南四湖。始建於明朝,後經大水多次沖毀、又多次修復。今天,我有幸遊覽了戴村垻。

  戴村垻,橫截大汶河,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素有「第二都江堰」之譽。我駕車一路東來,進入戴村,遠遠就可看見一座大壩如長虹臥波橫亘在大汶河,攔腰截斷自東西流的洪流。戴村垻始建於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它的修建主要是攔蓄大汶河水,使趨南旺,以濟運河水道,其功能等同於人的「心臟」,故把戴村垻譽為「大運河之心」。大壩氣勢雄偉,像巨蟒,若長龍,橫臥清、汶兩水之間,如銅牆,似鐵壁,把清、汶兩水豁然分開,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每當夏秋兩季,適逢大雨,滾滾洪水,白浪翻滾,龍吟魚躍,氣勢如虹。只可惜,冬季是枯水季節,我們沒有欣賞到虎嘯龍吟,濁浪滔天的景象。

  景區內建有戴村垻博物館。博物館大氣奢華。展示了戴村垻的歷史沿革。戴村垻的偉大之處在於它是我國北方重要的水利工程。它引大汶河之水,經人工開鑿的小汶河婉轉南下,使汶上西部的土地得以灌溉;最後從南旺注入大運河。為此古人在南旺建分水工程,可以隨意地將大汶河水分濟於大運河的南方和北方,故有「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之美譽。因而建廟、立祠、築店,使當時的南旺成為千裏運河上的一重要商阜繁華之地。戴村垻及其分水工程所以有了中國的北方「都江堰」之稱。

  戴村垻有三絕:一是在沙灘上用木樁築壩,技術處理堪稱一絕;二是「高一分毀垻,低一分水斷」,科學設計又是一絕;三是一垻使運河興國旺家500年,功能發揮也是一絕。當時修築戴村垻徵用了16.5萬名民工,歷時8年。壩體內採用柏樹打樁,糯米石灰漿澆築。大壩為石結構,巨大的石料鑲砌得十分精密,石與石之間用一個個鐵扣相連,把大壩鎖為一體。600多年來,經歷了6次大修,至今還很堅固。

  戴村垻的魅力在於它的古老、它的巧妙、它的完整。在當時經濟比較落後、科學技術還不發達、無精密測繪儀器的時代是非常驚人的。這充分表現了以白英為代表的我國勞動人民對治水有著巨大的力量和無窮的智慧。歷代人們承它恩澤,不斷修葺加固,壩體至今仍固若金湯。巍巍大壩,凝聚了古代人們的勤勞智慧和文化趨同的心理感受,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佳話傳說……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過的地方,用先輩同樣的黑眼珠打量著差不多的自然景象,靜聽著與幾百年前沒有多少差異的風聲嘶鳴,產生了一種特別的感覺:「善治國者必重治水」,古代哲學中「天人合一」 「因勢利導」的思想對治水產生了特定的影響。我們在追求發展的同時,也應該從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入手,讓大自然重新煥發生機。

  看著水平如鏡的水面,我懷古思今,浮想聯翩。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聖跡,我輩復登臨。江山永固,人生苦短。戴村垻經歷了多少滄桑歲月,至今仍風采依然,在我查閱資料時,搜到一首牛人寫的詩句:

手屈一指絕世空,宋禮計窮賴白英。

戴村石壩遏汶泗,南旺水流接杭京。

引蓄分排神造化,扣接灌注天評功。

滋潤華夏六百載,運河流觴慰蒼生。

  這是對戴村垻的最好總結吧。

庚子仲冬,十一月十二,侯存業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