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的關鍵:孩子的健康心態,家長做好引導,讓孩子越戰越勇

小允兒媽媽 發佈 2020-02-28T00:00:43+00:00

文| 小允兒媽媽挫折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有著功不可沒的影響。從小到大,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經歷著各種各樣的挫折,但是每個人應對挫折的方式不同,接受到的挫折教育不同,最後未來的命運也不相同。我記得我大學找工作那會,還是一個小白,什麼都不懂就一頭撞過去,每一次都被拒絕得頭破血流,但

文 | 小允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挫折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有著功不可沒的影響。從小到大,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經歷著各種各樣的挫折,但是每個人應對挫折的方式不同,接受到的挫折教育不同,最後未來的命運也不相同。

我記得我大學找工作那會,還是一個小白,什麼都不懂就一頭撞過去,每一次都被拒絕得頭破血流,但是每一次我都還是能夠積極的應對,直到我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最後我的確成功了。

其實我的這股子勁離不開我父母的教育,在我小的時候,我遇到任何問題和挫折,都是我的爸爸媽媽在積極的引導著我,讓我能夠正確的面對困難。

小學的時候數學成績非常差,而且特別害怕班上的數學老師,每一次數學考試我都是倒數的排名。所以做到數學作業的時候,我常常坐在書桌面前流眼淚,因為不會做,而且害怕老師的懲罰。

我父母就在旁邊積極引導著我,一步一步的攻克難關,與其說那是教會我寫數學題,實際上是教會了我應對挫折時候的積極心態。

從此之後我就是一個打不死的小強,遇到什麼問題我都能夠自己內部消化。

一、挫折教育的關鍵:孩子的心態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其實挫折的事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

所以父母們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得明白找到教育關鍵——孩子的心態。很多孩子都是由於心態不穩定所以導致應對挫折的時候產生了負面的想法,很多孩子往往會選擇逃避,而且會被打擊的不知所措,到最後越來越懦弱。

我到現在都認為,父母當年給予我的教育,是讓我終身受益的教育,讓我在未來的挫折中都能夠學會積極面對的。

並且在以後,我也會同樣選擇傳遞這份教育,讓我的孩子也能夠保持著良好的心態。

二、對外界看法的過度關注,讓孩子對挫折遲疑怯懦

心理學家卡爾•皮克哈特曾經說過:「孩子之所以會缺乏自信,是因為他們害怕在失敗後讓周圍的人所失望。這對孩子將來獲得成功來說具有不小的阻礙。」

不光是孩子害怕失敗,我們成年人很多時候過度在意外界的看法,往往會不敢前進,太過於猶豫的時候,面對挫折都不知所措。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不要存在這種壞習慣,讓孩子改變外界對自己評價的態度,能夠讓孩子在面對挫折的時候不再懦弱。

自信是面對挫折的最好良藥,學會讓孩子樹立自信,父母首先就要傳遞這份自信,將孩子的阻力化成前進的動力,使得孩子能夠更加勇敢。

三、化阻力為動力,家長如何讓孩子面對挫折越戰越勇

1、 利用賞識,教育孩子積極面對挫折

當孩子面對挫折的時候,往往都是最苦的時候。我們能夠做的就是要讓孩子能夠憶苦思甜,同時苦中作樂。

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讓孩子嘗到甜頭,再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誇獎,讓孩子不再停滯在挫折的苦難當中,學會抽離自己,轉變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自己。

2、適當增加「負面」教育,給予壓力讓孩子前進

當然,有了積極的賞識教育,相對的一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激勵孩子前進的負面語言。很多時候如果孩子知道我們只會賞識,下次孩子遇到挫折就學不會進步,反而會產生甜蜜的依賴。

所以我們可以在必要的情況下,適當的給予孩子壓力,語言上可以刺激孩子前進,讓孩子在挫折的時候能夠自己爬起來。

3、引導孩子明白挫折的意義,保持良好的心態和信念

當一個物體遇到阻力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避免下一次怎麼讓這個物體避免阻力,這一次如何把阻力轉化為動力。

同樣的,阻力的問題就是孩子挫折的問題,當孩子能夠明白挫折的原理和意義,就會知道如何處理挫折,並且保持一種良好的態度,這才是我們需要給予孩子的教育。

遇到挫折不可怕,對於孩子來說,遇到挫折大機率都是助於孩子前進,可是困難的就是孩子遇到挫折時候應該保持如何的心態,如何找到遇到挫折的平衡點,讓自己應對挫折變得更加勇敢才是關鍵。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允兒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