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進化論是正確的,那麼現在的女人是不是比古代的更漂亮?

騰飛說史 發佈 2020-02-28T00:31:36+00:00

第一:人類的兩性異形生物的兩性異形,簡單來說,就是同一物種的兩性之間存在一些差異,最主要的差異,就是生殖構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性徵,但是第一性徵的差異與生物的性選擇沒有多少關係,由性選擇造成的兩性異形,主要是指第二性徵,如體型、聲音、毛髮等等,雄孔雀有非常漂亮的羽毛,雄獅子擁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人類的性選擇對人類進化的影響,以前我們分析過人類的直立行走、腦容量的擴大以及符號語言的產生對人類進化所產生的影響,但是,沒有專門討論過人類的性選擇在人類進化中所起到的作用。生物的性選擇確實會對生物的外形產生影響,比如生物的兩性異形,就是因為性選擇而造成的。

第一:人類的兩性異形

生物的兩性異形,簡單來說,就是同一物種的兩性之間存在一些差異,最主要的差異,就是生殖構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性徵,但是第一性徵的差異與生物的性選擇沒有多少關係,由性選擇造成的兩性異形,主要是指第二性徵,如體型、聲音、毛髮等等,雄孔雀有非常漂亮的羽毛,雄獅子擁有威風凜凜的鬃毛,雄象擁有長長的獠牙基本都是性選擇造成的。

我們人類在擇偶的過程中,也特別注重顏值,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類是不是變得越來越漂亮了呢?現在的女人是不是比夏朝的女人更漂亮呢?其實,恰恰相反,人類的兩性異形衰退了。

生物的性選擇可能會導致新物種的產生,人們一般認為鳥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的,有一些恐龍是有羽毛的,性選擇在羽毛的進化過程中可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那些擁有閃亮羽毛的恐龍得到了更多雌性恐龍的偏愛,更有機會產生後代,於是,羽毛的進化路徑就是變得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多,甚至是具備了飛行的能力。恐龍一旦進化出羽毛,就能夠適應寒冷的氣候,並生存至今。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恐龍並未滅絕,它們當中的有一部分進化為了鳥類。

性選擇在推動鳥類羽毛的進化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我們在今天的鳥類中可以明顯看得到,例如:公雞的羽毛金光閃閃,而母雞的羽毛則要遜色很多;雄孔雀的尾部長有漂亮的覆羽會開屏,而雌孔雀則不會。鳥類中的雌性對這些外部特徵有明顯的偏好,從而推動了雄性羽毛的進化。

動物為什麼一般都是雌性挑剔雄性的外貌呢?這主要與生物的親代投資有很大的關係,生物在繁衍的過程中,為了親代更好地生存,是要付出投資成本的。人類生兒育女,需要投資大量的金錢,動物也是一樣的,只不過動物的投資相對來說要少一些而已。雌鳥在生兒育女的過程中,需要花費時間來孵蛋,在孵蛋的期間,很少外出覓食,小鳥出生以後,雌鳥還要負責餵養小鳥,這些都是投資成本。因為雌性在生兒育女的過程中,付出的成本,要比雄性多很多,所以,雌性在性選擇上更加的謹慎。雄孔雀開屏,能夠嚇退天敵,代表著雄孔雀擁有強大的基因,有利於後代的生存。一個獅群里的雄獅,在爭奪雌獅的過程中,總會打鬥一番,獲勝的一方往往成為獅王,獅王會與獅群里的絕大多數雌獅交配,雌獅之所以樂於選擇獅王,是因為它擁有更多的領地,能夠為後代提供更多的資源。

當然,在親代投資的過程中,也會出現「現有子女」與「未來子女」利益的衝突,如果雄性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討好某一個雌性的身上,意味著它和這個雌性所生育的後代,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但是,卻減少了它與另外一個雌性繁殖後代的機會,妨礙了它生育更多的後代。於是,生物總是在「現有」與「未來」之間權衡。所以,自然界的任何一個物種,都不會出現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在性選擇上,雄性顯得更花心,而雌性則比較的謹慎。

人類也有兩性異形,人類的男性體型更大,長有鬍子,擁有喉結,但是,人類的兩性異性卻出現了衰退。男人的體型不是越來越高大,鬍子也不是越來越長,人類社會是男性更加注重女性的外貌,人類的兩性異形與動物是「相反」的,比如,人類女性的皮膚更加白皙、乳房更大、臀部更寬等等。人類擁有了衣服、化妝品之後,所有的這些外在的修飾,都是女性專屬的,而不是男性專屬的。說明,人類社會是男性更加注重女性的顏值,而不是女性更加注重男性的顏值。因為人類的兩性異性衰退了,所以,男性固有的一些特徵,反而被弱化了,比如,男人擁有鬍子,但是在現代社會,更多的場合,男人並不是鬍子越濃密越好看,而是颳得乾乾淨淨更好看。

第二:人類兩性異形衰退的原因

人類兩性異形的衰退,與人類的生育方式密切相關,人類實現直立行走之後,與直立行走相伴而行的是腦容量的持續擴大,直立行走需要一個變窄的臀部,寬臀是不利於直立行走的,人類的臀部變窄了,腦容量又擴大了,於是,就出現了生育困難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類的嬰兒都變成了「早產兒」,人類的孩子其實都是在還未完全成熟的時候就出生了,因為一旦成熟之後,就很難生育下來了,所以,我們才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小馬、小牛在出生不久以後,很快就能圍著母親轉,甚至站起來行走,黑猩猩在出生不久以後,也能夠抓住母親的毛髮和身體,隨著母親到處行走,而不會掉下來,而人類的嬰兒在出生以後,連爬都不會,幾乎沒有任何獨立行動的能力,人類的嬰兒之所以如此的脆弱,是因為人類都是早產兒,有一部分的發育是在出生以後完成的。

因為人類的嬰兒十分的脆弱,所以,人類的男性和女性在生兒育女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彼此之間的配對關係,配對關係的加強是為了讓父親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起到作用。大部分的鳥類和哺乳動物,都是雌性獨立撫養後代的,而人類如果選擇由女性獨立撫養後代,那麼,人類的後代就無法生存下來,人類也會滅絕。

發情期的消失與隱性排卵的出現也是人類生育的獨特之處。動物都是有發情期的,動物一般只在發情內對異性產生興趣,平時則「老死不相往來」,動物的雌性在排卵的過程中,有明顯的外部特徵,以便於雄性發現哪些雌性正準備受孕,而人類的女性則是隱性排卵,隱性排卵意味著人類的女性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能夠懷孕,男性更無法察覺。隱性排卵,需要加強男女之間的配對關係,這可以增加受孕的機會。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原始社會,一個女性如何才能讓一個男性長期守在自己身邊呢?她必然是更加注意自己的外貌,保持長久的吸引力。因此,人類的隱性排卵,也促成了男性更加注重女性的外貌。隱性排卵,可能也促成了人類發情期的消失,如果人類也有發情期,那麼,由於隱性排卵,人類的受孕機率就會大大下降,這是不利於物種繁衍的。動物在兩性關係上,似乎更加注重節省能量,而人類發情期的消失與隱性排卵的出現,實際上是在浪費能量,在兩性關係上維持長久的吸引力和加強配對關係,這不是浪費能量嗎?所以,人類生育的獨特性,可能與人類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人類使用工具以後,獲得的食物越來越多了。

第三:人類的女性的顏值與金髮女郎的出現

在動物界,雄孔雀的覆羽、雄獅的鬃毛和大象的獠牙,是強大基因的證明,但是,由於人類的親代投資成本太高了,人類至少要長大到6歲以後,才有獨立行動的能力,在漫長的未成年時代,他還要學習各種技術,這都需要投資成本,所以,父親僅僅擁有強大的基因是不夠的,社會技能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原始社會,擁有強大的社會技能意味著擁有更多的資源,更容易受到女性的青睞,更有利於子女的成長,這些原始人類更有機會繁衍後代,社會技能與腦容量是密切相關的,因此,人類的性選擇,反而導致了人類變得越來越聰明,而不是身體越來越強大。人類的身體甚至在退化,比如,我們的味覺、嗅覺都不是十分的靈敏了。

因此,人類社會的複雜性的增長與腦容量的擴大,形成了一個正反饋的關係,而與身體的強大沒有形成很強的正反饋關係,人類的顏值其實也是身體強大特徵的一部分,孔雀的覆羽、獅子的鬃毛和大象的獠牙,直接代表強大的基因,強大的基因背後是有利於親代投資的,因此,如果覆羽、鬃毛、獠牙算顏值的一部分,那麼,這些動物的覆羽、鬃毛、獠牙會越來越漂亮,甚至直到這些外部特徵影響到自身生存時,才會停止進化,例如,孔雀的覆羽太長,並不利於自身的飛行,當影響自身生存時就會停止進化。

當然,說到這裡,其實我們所有的討論,都是幾百萬年前、幾十萬年前的原始社會發生的事情,只有百萬年、十萬年的尺度,才能看出「進化」,我們並沒有討論文明社會發生的事情,人類的文明不過只有五六千年的歷史,五六千年不足以造成人類的外貌特徵發生明顯的變化。然而,在文明社會,我們卻繞過了生物進化的慢車道,用科技手段改變了自己的外貌,最初的科技手段,就是化妝,人類女性的嘴唇,其實並不是那麼的紅潤,由於男性的偏好,人類選擇了使用口紅,讓自己的嘴唇變得紅潤了。在現代社會,人們甚至選擇了整容。這些事實都是在闡述一個道理,我們試圖繞過生物進化,用科技手段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漂亮。

在原始社會,其實也出現了一個特殊的情況,使得人類女性的顏值變得越來越好看,在歐洲的高緯度地區,人們的膚色都比較淺,皮膚較為白皙,這與自然選擇有關,因為北歐和西歐光照資源不足,淺色基因有利於維生素D的合成。人類遷徙到北歐和西歐以後,深色皮膚不利於合成維生素D,這些原始人類往往會因缺乏維生素D而罹患佝僂病,於是,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淺色皮膚的人就擁有了生存優勢。但是,皮膚白皙的人,頭髮不一定是金色的,有可能是褐色的或者是栗色的,有的科學家認為金色頭髮的出現與人類的性選擇有關,在遠古時期的北歐,男人經常在外面狩獵,死亡率非常高,整個社會形成了男少女多的特殊的人口結構,擁有金色頭髮的女性更容易受到男性的青睞,擁有子女,於是,在北歐地區,人們的發色就演化出了金色,金色頭髮在白種人當中其實是十分罕見的,擁有金色頭髮的人群絕大多數都出自北歐地區。即便是人類的性選擇對金色頭髮的出現產生了推動作用,但是,這也是幾萬年之前發生的事情,時間是以萬年為尺度的,而且與男少女多的這種特殊的人口結構有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