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送給美國太空軍成立的最好「禮物」:靠近監控「鎖眼」衛星

矢量加特林 發佈 2020-02-09T23:06:43+00:00

近日有報導指出,俄羅斯某個疑似失控的衛星即將撞向美國已報廢大型衛星,從而可能造成一場軌道浩劫。其軌道選擇相當巧妙,因為兩個衛星距離基本保持在150至300公里之間,而且幾乎是在相同軌道上一前一後並行,這樣俄羅斯衛星就可以持續「咬住」美國衛星,從而進行連續觀察。

有人喜歡稱俄羅斯為戰鬥民族,形容其民風之彪悍,在其軍隊身上已有體現。

今年1月份俄羅斯海軍「伊萬·胡爾斯」號偵察艦直奔美軍艦艇而去,生猛無比,直到快裝上了才打滿舵急轉彎而去。


2018年,俄羅斯空軍一架蘇27戰機在攔截美國反潛巡邏機的時候,大膽做出「危險動作」,最近的時候距離只有1.5米!這也等於在空中擦肩而過,可見戰鬥民族之彪悍。


海軍、空軍如此英勇,俄羅斯空天防禦軍(已與空軍合併)也對美國人玩了一把「極限施壓」。

近日有報導指出,俄羅斯某個疑似失控的衛星即將撞向美國已報廢大型衛星,從而可能造成一場軌道浩劫。雖然這場危機只有千分之一機會發生,但若真的發生了,地球低軌道衛星群可能受到嚴重影響,不可謂不嚴重。

然而同一時間,美俄兩國卻發生另一宗鮮為人知的「太空暗戰」,且仍在發酵中:美國普渡大學航天專業的學生髮現俄羅斯於2019年11月25日發射的不明用途衛星Kosmos-2542(俄羅斯說是用於監測自家衛星),先是在12月16日放出小衛星(後來給予編號Kosmos-2543),然後於2020年1月21日突然多次調整軌道高度,並於1月24日停靠在美軍軍用衛星USA245號附近的固定軌道。

其軌道選擇相當巧妙,因為兩個衛星距離基本保持在150至300公里之間,而且幾乎是在相同軌道上一前一後並行,這樣俄羅斯衛星就可以持續「咬住」美國衛星,從而進行連續觀察。現在美國太空軍已經向俄羅斯發出警告:若該衛星對美國衛星有任何進一步動作,將會招致嚴重報復。


衛星中的「寂寞高手」-KH-11系列

俄羅斯的衛星型號暫時未知,美國衛星則是大名鼎鼎的「鎖眼」KH-11光學偵察衛星 (正確來說是第四批次的第三號星),號稱當下地球上最精密的光學偵察衛星。其也是首個引入CCD成像技術的衛星,甚至能夠通過地面發射站或中繼衛星,將資料實時傳回美國國家偵察局(NRO)做進一步分析。

第一、二批次型號在1977時已達到最高20厘米級別的分析水平(即地表上20厘米物體等於一像素)——這可是現在最好的商業衛星都達不到的水平(美蘇爭霸激發了人類的最大潛能,也燒光了太多財富,所以難以為繼)。到1990年代,該衛星進一步加入紅外偵察功能,並以新技術進一步增強成像能力(可能包括用雷射進行大氣測量,以確定大氣穩定度並進行影像調整的光學自適應技術),據傳已經達到最高10厘米甚至以下的水平。

除先進的性能外,「鎖眼」KH-11系列之所以能成為最強偵察衛星,原因也就一個字:大。它是除大型太空站、航天飛船及補給太空船外最大最重的衛星,後期型重量達到19噸,基本上就是一支巨大的物鏡(透鏡組)倒向著地面的」反射式望遠鏡「。了解望遠鏡的朋友大概都知道,物鏡愈大,所收集到的光也越多,分辨角越小,影像也越清晰,KH-11的物鏡直徑有2.34米及3米兩種,就算放在地面上,也是相當優秀的中、大型望遠鏡了。

不過也因為又大又重,加上涉及技術異常複雜,只有重型運輸火箭及太空梭能運載,而美國太空梭的貨艙尺寸,當時就是以空軍第一類貨物的尺寸作為參考,事實上就是指當時尚未解密的KH-11。

到現在為止,KH-11連同其延展型的「迷霧」系列隱身偵察衛星,總共只有18個,尚在軌道運行的有6個(仍能運作的可能只有4個)。由於實在太大,加上為求最佳影像解析度,近地點往往達到280公里以下,所受大氣阻力相當大;另一方面,由於質量大,調整軌道的燃料也用不了太多次,加上有時需要大幅度變軌以對某些目標進行實時及重複偵察,所以第二批次及之前的型號壽命最多不超過8年,有的甚至只有大約4年,相比當時西方軍事衛星而言,其實算很短命了(當然,仍比只有幾個月的KH-9好)。


美國國防部從沒公開過KH-11系列衛星的照片,而衛星追蹤發燒友也只在地面拍攝過KH-11非常模糊的影像,現在只知道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基本架構是來自KH-11 BLK I及II型。而NRO曾送給美國太空總署兩顆備用衛星,但他們從沒交待過型號,且照片保密度極高。由於它們相當巨大,有太空專家指出KH-11除改變軌道外,對於跟蹤衛星也沒什麼好辦法。

KH-11系列同樣是史上最昂貴的衛星系統之一,最後兩台KH-11(包括USA-245)的價格合計超過50億美元(還未計兩次共4億美元的發射費,也就是說這相當於三艘神盾驅逐艦的價格),而不算很成功的兩顆「迷霧」系列衛星(KH-12),更超過123億美元(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的價格)!這價格除美國人之外,幾乎是沒有任何國家可以負擔的。無它,單單物鏡製作及打磨時間就需要一年以上,而且容許誤差也非常小。

俄羅斯衛星:戰鬥機的變體?

現在還不知道俄羅斯衛星的具體確鑿型號,不過參照蘇聯末期研發的一種新型衛星殺手 Naryad 14 F11型 (後來蛻變成太空接駁艇,協助發放不同的小載荷到達不同軌道),其也是一種子母式設計,所以現在也有人表示,這次俄羅斯的衛星很可能是Naryad 14 F11的改進型,或者是利用Naryad 14 F11發展出來的多功能監察衛星投放系統。

事實上,這次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雖然針對對方高價值衛星進行軌道偵察並不是沒有發生過(冷戰時期部分太空梭的任務即和這事有關,美國也發展過Prowler衛星,但沒有正式部署),而且由於軌道固定關係,有地面監察基本就夠用了,所以雖然可能性不低,但在冷戰時期也很少聽聞類似事情。如果這事是真的,這就是第一次以衛星靠近跟蹤衛星的「戰例」 (俄羅斯自己的說法是,該衛星可以監控俄羅斯在軌資產,算是側面證實了該衛星的某些功用) 。不過,這事想來倒沒有什麼令人意外的,畢竟KH-11對美國太空戰略的重要性甚至大於航母,對手派監察衛星來「慰問」是可以預期的。

美俄太空暗戰

這次俄羅斯的目的暫時還不明了,因為實際上美俄兩國近日的「明斗」並不明顯,最大爭執也只是美國強硬懲罰了與俄羅斯合作鋪設天然氣管道的德國公司,還有一些在敘利亞的雞毛蒜皮式小鬥爭;至於在烏克蘭方面的鬥爭中,因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推動與俄和解政策,而美國陷於烏克蘭門事件,這一點讓俄羅斯稍占上風。

綜合衛星的發射日期來看,事情還是比較明朗的:

美國太空軍正式成立的日子是2019年12月17日,而衛星是在三個星期前發射的,並於太空軍成立後一個月展開行動,這應該是在測試太空軍成立後的運作體制;加上太空軍在最近一次民兵3型彈道飛彈測試動機不明,可能和在太空中偵察彈頭有關,但也有可能是試驗在緊急時用民兵3型飛彈摧毀在軌軍用衛星 (1970年代美國空軍就曾試驗過這種手段,事實上90年代時也曾規划過用民兵系列飛彈的助推段發射動能攔截器,作為攻擊大部分高度軌道衛星的KE-ASAT計劃),這顯示美軍正急於尋找符合其作戰特性的武器。而俄羅斯此舉有可能是表示他們不但能有效監察衛星,必要時甚至能用相當快速的手段驅趕甚至擊毀衛星。

更重要的是,近日美國潛艇開始部署一種新的、威力更低(只有3000-5000噸當量)的核彈頭。這種行動最初目的是作為與俄羅斯互相威懾的一部分,然而對俄羅斯來說這可是更大的威脅,因為潛射飛彈可以靠近以低角度發射,在更短時間內擊中目標,俄羅斯根本來得及反應。

冷戰以後,俄羅斯鮮有如此公開地在太空與美國對著幹,不排除這是俄羅斯一種對美國的公開抗議手段。由於太空及彈道飛彈技術算是美俄現在差距最小的軍事項目,而且太空領域的爭鬥本質上很難發展成熱戰,可以預見的是,兩國在這方面的交鋒將會愈加激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