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電影節「生意經」|「鮮·數讀」電影節

烹小鮮 發佈 2020-02-29T14:08:46+00:00

今年的柏林電影節是特別的,除了70周年,它也是擔任主席18年的DieterKosslick卸任後,新任藝術總監Carlo Chatrian和運營總監Mariette Rissenbeek聯手接任的第一屆。



這是鮮喵的第 1234篇吐血原創

喵族碼字員:未藍

編者按

電影節和頒獎禮,是世界電影人夢寐以求登上的電影藝術殿堂。

在這裡,電影人關注世界最新電影和優秀人才,光影之間,承載著世界電影的未來與希望;圍觀群眾討論哪個明星走了紅毯,誰能捧得沉甸甸金燦燦的獎盃而歸,閃光燈下,是影迷對好電影的沉迷與期待。

而在電影節和頒獎禮,發現、扶持、獎勵世界優質電影、電影人和提供國際文化交流平台的背後,其強大的商業運營體系和產業經濟布局同樣值得業內人的關注與研究。它們在支撐起電影節、頒獎禮這樣國際大型電影活動的高效運轉的同時,也為活動和整個產業帶來了倍數增長的經濟效益。

藝術之外,它也是一門生意。

以奧斯卡頒獎禮為開篇,烹小鮮( pengxx01)推出「 「鮮·數讀」電影節」系列專題,希望在電影藝術之外,可以讓電影人更多地關注到這個巨大文化交流平台的商業屬性,藉此一窺國際電影節、頒獎禮商業運營的特點與鮮為人知的秘訣,也為國內電影節的運作帶來更多的思考與借鑑。

2月20日開幕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作為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在2020年迎來了自己的第70個年頭,也正式開啟了2020年國際電影節的新一輪征程。

第70屆柏林電影節海報

和坎城、威尼斯電影節在旅遊勝地舉辦不同,柏林電影節是唯一在擁有三百多萬人口、近百家電影院的國際大都市、德國首都柏林舉辦的「三大」。雖然誕生之初帶有鮮明政治意味,70年發展至今, 柏林電影節已經憑藉強大的民眾基礎和基礎設施支撐,成為最親民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每年二月,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影人、影迷聚集在柏林,在開年首個A類電影節上提前一睹400部最新電影,在市場會議、影節論壇又或是街邊餐館,回顧過去一年的成績,討論預測新一年的電影趨勢,甚至敲定合作。

今年的柏林電影節是特別的,除了70周年,它也是擔任主席18年的Dieter Kosslick卸任後,新任藝術總監Carlo Chatrian和運營總監Mariette Rissenbeek聯手接任的第一屆。開幕前兩天,由於創始人涉嫌曾為納粹德國時期電影部門服務,電影節決定停頒以他名字命名的「阿爾弗雷德·鮑爾銀熊獎」。賈樟柯以新作《一直游到海水變藍》重回柏林。德國愛情片《溫蒂妮》大爆,成為金熊獎熱門。電影《列夫·朗道:娜塔莎》創造了一個虛擬世界,帶有實驗性的創新廣受矚目和討論,也註定被載入影史......

而當我們把目光從電影和電影人移向更宏觀的電影節,除了二十多萬名影迷、媒體、電影人,同樣紅火的電影市場、會展、餐飲、酒店、贊助活動、文創等更是撐起了電影節的骨架,維持著電影節的正常運轉,讓柏林電影節成為一年一度的全民狂歡和城市「吸金石」。

相比類別細分、五花八門的各類小規模獨立電影節、觀眾電影節,柏林電影節作為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雖沒有坎城電影節那般商業氣息最為濃厚,電影節的運營成本依舊不菲,從11年的1950萬歐元增加到了19年的2600萬歐,從14年開始,以每年100萬歐元的規模穩步增加。

在19年的2600萬歐總預算,約合人民幣2億元中,有820萬歐元來自聯邦政府文化部撥款,其他收入包括電影交易市場各種收入、品牌贊助、廣告和電影節相關活動及旅遊的各種分成。相比03年預算1000萬中有650萬來自聯邦政府, 如今的柏林電影節對商業收入的依賴更加明顯。

區別於只為專業電影人開放觀影的坎城電影節,作為最親民的電影節之一,每年的柏林電影節也是影迷們的一大盛事。在長達11天的電影節期間,電影節主會場柏林電影宮和其它放映影院大廳永遠人頭攢動,而從每天早上七點開始,就能看到睡眼惺忪的影迷在波茨坦廣場的中心售票處前排起長隊,等待著400部電影節展映電影售票和撿漏的機會。

根據官方數據,19年柏林電影節觀影人次突破了48萬人,共售出33萬張電影票。以每張票價10-16歐計算,電影節的門票收入就可達到450萬歐左右,全球規模最大的公眾電影節名不虛傳。

柏林電影節70周年紀念商品

而展映影片以外,柏林電影節深受影迷喜愛的另一個版塊,是電影節官方推出的文創商品。紀念衫、背包、鋼筆、水杯、海報......種類繁多、設計新穎、應有盡有,鮮明的電影節特色和柏林熊的存在感,讓影迷很難空手而歸。

電影節期間,幾家官方紀念品商店當天供應的商品數量有限,有時到了下午商品就已經售罄,影迷只能改天來買。各大讚助商也會推出電影節專屬商品,實用之餘也多了更多的紀念意義。

如果說電影節是集中展示一年之中優秀電影作品的盛會,那麼和電影節同期舉辦的「歐洲電影市場」(European Film Market),則是全球電影片方、製片人、投資方、發行方、買家、銷售代理等業內人士洽談合作、完成交易的真正平台。

在全球各大電影節中,柏林電影節每年2月率先舉行,這也使其具備了得天獨厚的時間優勢,成為各影視公司展映新的一年主打影片的最佳選擇。

19年,共有來自135個國家和地區的18556位電影人註冊參加電影節,共有551家參展商、10946名賣家在歐洲電影市場放映了1060場、751部電影。根據證件類型的不同,這些電影人每人也需要繳納125到425歐元不等的註冊費,加上3510名記者,每人60歐元的註冊費,柏林電影節19年產生了約580萬歐元的註冊費收入。

除了門票和註冊費收入,電影節更多的收入,來自品牌贊助商。

柏林電影節B2B網站顯示,根據贊助金額的大小, 柏林電影節的贊助商分為四個等級:主贊助商、合作贊助商、第三方贊助商和官方供應商。其中,主贊助商和合作贊助商最多有四個。據了解,主贊助商贊助費用大概在100到200萬歐元之間,一般贊助商則在40萬歐元一下。

歐萊雅是柏林電影節最長壽的贊助商,從1999年便成為主贊助商至今。另外,ZDF和奧迪也分別從1999和2005年起,成為柏林電影節的主贊助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合資企業通靈珠寶,自2009年起,也成為柏林電影節官方合作夥伴,並從2014年開始連續三年任主贊助商,還曾聯合電影節發起「亞洲璀璨之星」頒獎典禮,讓更多優秀的亞洲,特別是華語電影和電影人,在國際舞台中被看到。

通靈珠寶董事長兼CEO沈東軍和前柏林電影節主席Dieter Kosslick、品牌代言人唐嫣在第67屆柏林電影節開幕式紅毯

在贊助商動輒百萬的贊助費面前,報名參賽影片幾十到幾百歐的報名費雖然顯得微不足道,但50萬部長短片的報名數量還是讓報名費收入變得相當可觀。

除此之外,電影節開幕式、閉幕式,以及主要活動的轉播權,和當地合作酒店的合作費用,以及其他活動、場地等「邊邊角角」的各項合作費用,都讓柏林電影節變成了「一本萬利」的生意。

作為柏林最盛大的文化活動之一,柏林電影節帶給柏林這座城市的,不只文化意義,還有對城市經濟的積極影響。事實上自1951年第一屆舉辦以來,柏林電影每年都會吸引很多電影愛好者慕名來到柏林。不僅是影院,電影節對於柏林,特別是內城地區的零售、酒店、運輸、餐飲、購物等行業,都起到了巨大的刺激拉動作用。

影迷,尤其是專業電影觀眾,比起普通柏林遊客,在城市停留的時間更長。根據柏林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個普通遊客在柏林平均停留2.4天,而一個專業的電影節遊客會在柏林停留4到9天。他們的消費也會高於普通遊客,在柏林住宿、食品、交通、購物、文化等方面的日消費可以達到230到320歐元。

根據柏林投資銀行(IBB)數據,2019年,第69屆柏林電影節共吸引了約10萬觀眾觀影。調查顯示,約64%的影迷來自柏林,20%來自德國,16%來自其它國家。這些遊客在柏林共計花費1600萬歐元,這其中還不包括商務遊客的支出。

對於那些來電影節進行交易、預算較高的商務遊客們(包括上文提到的18556位註冊電影人和3510名記者),他們的支出可達到3900萬歐元。

加上電影節2600萬歐元預算的很大一部分,以及所得贊助,最終都將留在柏林,用於支付電影租賃、配音工作室、電影電視製作公司、攝影工作室、廣告公司、活動主辦方、安全團隊和柏林航空公司等員工的各種費用。

柏林電影節放映場館之一Friedrichstadt- Palast(圖片來自網絡)

綜上所述,包括酒店、餐飲、展覽、文化、交通、門票等行業在內, 19年柏林電影節為柏林帶來了8000萬歐元(約6.1億元人民幣)的消費收入,並額外拉動柏林GDP增加1.3億歐元。

有形的經濟收入以外,柏林電影節也成為柏林這座城市最矚目的名片,樹立了柏林年輕的現代文化城市的形象,並帶來了積極的國際媒體報導,通過電影節認可的859家印刷媒體,到達了約1.7億的國內外讀者。同時,柏林電影節官網的瀏覽量也超過了1300萬次。通過電影節這扇窗口,柏林的城市魅力散發到了更遠的地方。

走過七十年,柏林電影節在孕育它的這座具有歷史厚重感的城市上,年復一年散發著獨一無二的藝術魅力。

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依舊在歐洲最寒冷的二月舉行,和紅毯上明星們瑟瑟發抖的笑容、影院裡影迷跟隨電影的喜怒哀樂、論壇上大師們思想碰撞的火花同時發生的,還有電影市場上寫滿數字的交易合同和酒會活動現場觥籌交錯的身影。

和其它大型商業活動一樣,電影節也是一門生意,需要精明的商業頭腦和系統的運營體系,但更重要的,是它永遠把電影藝術捧在至高無上的寶座上。

這也是柏林電影節70年風雨走來,依舊在寒冬中熾熱奪目的原因。敬畏電影藝術,尊重商業規律,它是柏林藝術與商業價值完美結合的「城市名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