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都有哪些響噹噹的武林宗師?頂級武學,為何會失傳?

文史道 發佈 2020-02-29T16:39:16+00:00

宮寶田、葉問、霍元甲,「最後的鏢王」李堯臣,武當劍仙李景林,這些耳熟能詳的武林高手,在那個動盪而又充滿活力的時代,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近百年的歷史上,民國時期是一個偉大的時期。不僅新文化運動造就了數以千計的文化名人,同時崇尚習武的風俗也使民國成為一個武林宗師輩出的輝煌時代。

宮寶田、葉問、霍元甲,「最後的鏢王」李堯臣,武當劍仙李景林,這些耳熟能詳的武林高手,在那個動盪而又充滿活力的時代,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

一代宗師:葉問

葉問祖籍廣東省南海縣桑園,出身大地主家庭。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後來拜「詠春拳王」梁贊的關門弟子陳華順為師,以一人之力,把詠春拳推廣到世界各地。

詠春拳和葉問的名號,近年來廣為人知。一方面得益於影視劇《葉問》的播出,另一方面得益於李小龍。李小龍是葉問晚年收的一個弟子。其在武學上的成就早已超越葉問,他融百家武學之長,創立的「截拳道」至今還是世界武學的巔峰之作。



最後的鏢王:李堯臣

李堯臣的武學絕技是太極拳無極刀。當年京劇旦角大師梅蘭芳為演《霸王別姬》,曾向他學習劍術。後29軍副軍長佟麟閣曾特聘他教部下大刀,喜峰口一役,「大刀向鬼子的頭上砍去」,讓他的無極刀法從此天下聞名。

宮猴子:宮寶田

宮寶田的得意武功是八卦掌。先師承八卦掌宗師董海川弟子尹福,後得董海川親授。年輕時其武學造詣就已經名揚江湖、上達天聽。27歲時被光緒帝召入宮,先後任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近身侍衛,成為清廷最後一任大內侍衛總管,加封四品帶刀侍衛。



武當劍仙:李景林

李景林的核心武學是,武當劍法、楊氏太極拳。抗戰時期,李景林曾是奉系著名軍事將領,後來僑居上海。因其在武學上的至高修為,連當時的上海灘黑幫老大杜月笙和黃金榮都十分敬重他。晚年時期,提倡全民國術化,是楊氏太極拳的開創者與推動者。

臂聖:張策

得意武功:通臂拳、太極拳。史料記載,比武時曾一招撂飛張作霖的警衛,張作霖最倚重的貼身保鏢。太極五行通臂拳之祖,後來也是張學良的恩師。



歲月激盪,榮光一時。想當年民國時期是何等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宗師雲集,震驚寰宇。可現如今大師的名字只能鐫刻在時代的光影里。

於是不禁在想,民國時期的那些武林宗師都去了哪裡了?他們的武學精要,難道就沒有繼承嗎?在思考一番之後,略有所得,不免遺憾。

英雄無用武之地

民國時期之所以能夠湧現出如此多的武林宗師,只因為當時的環境使然。大師們也是人,不是神仙,要食人間煙火。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學武不僅可以防身自保,還有機會去大貴族家當武師,運氣好點的話還可以去皇宮當保鏢。



那時候,學武可以說是一項技能,一個出路。所以全民習武,自然會湧現出天賦秉異的武林高手。現如今重視的是經濟發展,科技制約了武學發展,所以不再會有大師出現了。

太艱辛幾近失傳

大家都知道,練武最講究的是童子功。要想在武學上有所成就,可以說是窮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努力才會有修為。現代人急功近利,沒有人吃得了那樣的苦頭,所以不會有武學大師的出現,還有很多小門派的武學已經接近失傳了。


讀者們,關於「民國武學的失傳」,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