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非洲合作在高質量發展中友好共進

直通非洲 發佈 2021-10-13T13:47:41+00:00

中非始終真誠友好、團結合作,江蘇與非洲的情誼同樣源遠流長、歷久彌新。10月12日,江蘇—非洲合作交流會暨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論壇江蘇分論壇在南通舉行。

中非始終真誠友好、團結合作,江蘇與非洲的情誼同樣源遠流長、歷久彌新。10月12日,江蘇—非洲合作交流會暨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論壇江蘇分論壇在南通舉行。

作為江蘇省對非合作的機制性會議,本次交流會由江蘇省外辦、南通市政府共同主辦,主題為「團結合作、共謀發展,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來自納米比亞、維德角、奈及利亞等8個國家的嘉賓與江蘇省相關部門和企業代表,聚焦友城合作、經貿投資、教育醫療等議題,共敘友情、共商合作,攜手推動江蘇與非洲國家合作高質量發展。

友城合作架起友誼之橋

江蘇與非洲的交流合作中,一個「友」字貫穿其中,友誼的紐帶將雙方緊密相連。

在南京市建鄴區廬山路與平良大街交匯處的國際友誼公園,各國旗幟迎風飄揚,多個友城的雕塑作品坐落於此。走進國際友好城市展覽館非洲廳,一張張照片映入眼帘。援非醫療隊與術後患者的合影、小紅花藝術團在納米比亞演出時的照片定格了友城印象,非洲友好團體贈送的紀念牌和工藝品記錄著友城記憶。

江蘇省外辦副主任楊菁介紹,目前江蘇已與非洲建立20對友好城市關係,友城網絡初具規模。「隨著非洲友城朋友圈不斷擴大,友城交往已成為江蘇聯繫非洲的友誼橋樑和開展合作的有效載體。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雙方合作也沒有按下『暫停鍵』,反而逆勢前行,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旺盛的活力。」

山川異域緣不斷,心橋飛架友城間。納米比亞溫荷克市市長喬布·安姆潘達特別提到江蘇友城在抗疫合作中提供的幫助和支持。「2020年3月,納米比亞頒布國家法令,宣布採取疫情防控措施。讓我高興的是,南京、南通和蘇州是首批響應溫荷克應對疫情行動的姐妹城市。此外,這三座友城還向我們捐贈了防護裝備,幫助我們抗擊疫情。」

作為此次活動的主辦方之一,南通已先後與4個非洲國家締結5對友城。「我們高度重視與非洲國家的友好合作。友城交往、經貿投資、教育醫療等領域合作不斷深入,拉近了雙方民眾心與心的距離。」南通市副市長潘建華在致辭中表示。

經貿投資實現合作共贏

近日,萬里之遙的辛巴威哈拉雷國際機場改擴建項目工地傳來消息:儘管疫情給項目如期完工帶來嚴峻挑戰,但該項目目前已完成近一半進度,辛巴威總統對承建單位中江國際集團表示由衷感謝。

「項目部共有120多名員工,他們當中很多人春節期間還在堅守崗位,有的甚至已經連續4個春節在辛巴威度過。」中江國際集團總經理朱新寶介紹,中江國際在非洲深耕多年,完成了諸多標誌性、有影響力的工程,衣索比亞國家博物館、援尚比亞國際會議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也正在有序推進。

在對非交流合作中,江蘇始終強調一個「實」字,一大批合作項目在非洲落地生根,成果惠及中非人民。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非合作的明星項目,江蘇省建設的衣索比亞東方工業園已吸引126家企業入駐,協議投資超過10億美元,創造就業崗位近18000個。

今年是江蘇省「十四五」開局之年,非洲大陸自貿區也正式啟動,雙方如何進一步加強產能合作,實現共贏發展?

江蘇省貿促會副會長叢蘇峰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向縱深推進,貿促會將努力搭建貿易和信息服務平台,積極拓展新業態新模式下的合作領域,助力江蘇企業走進非洲。

江蘇省商務廳對外合作交流處處長陳曉冬建議,江蘇企業要積極把握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帶來的新機遇,以境外園區為載體,利用線上展會、線下博覽會等平台,深度融入當地供應鏈產業鏈。

南京大學非洲研究所所長張振克認為,對非交流合作中,跨部門合作十分重要。「非洲各國投資環境、政策法規、社會文化風俗各不相同,對非研究機構可以在智庫支撐方面提供服務。」

教育醫療合作促進民心相通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教育、醫療等領域的交流,增進了江蘇與非洲人民的情誼,成為中非民心相通的有力支撐。

「我要借這次機會,特別提一下我們與常州的合作成果——我們的學子也可以申請常州高校的獎學金了。」模里西斯博巴森-荷津市市長大衛·戴德·尤泰爾在視頻發言中說,常州大學啟動了博巴森-荷津市優秀學生交流援助項目,兩年來已從該市招收12名留學生。

江蘇省教育廳對外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施蘊玉介紹,2020年共有來自54個非洲國家的8639名學生在江蘇長短期學習,目前共有非洲籍在冊生6292人。

除招收來華留學生外,境外培訓辦學也是教育領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方式。在非洲從事境外培訓工作的教職員工當中,還有一些令人敬佩的「逆行者」。南通職業大學校長褚金星說:「我校教師今年按時前往加彭恩考克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從事師資培訓工作。因疫情原因,歸國航班屢遭熔斷,他們兩周前才從加彭回國,目前還在隔離中。我和我的同事為他們感到自豪!」

9月21日是中秋節,在這萬家團圓的日子,第31期援桑給巴爾醫療隊整裝出發。隊員們並沒有攜帶很多生活用品,反而帶了不少疝氣補片、引流管等醫療用品,甚至連手術縫線都裝了半個行李箱。

作為首個承擔援外醫療隊派遣任務的省份之一,江蘇自1964年8月起就開始向桑給巴爾派遣醫療隊,57年來累計派出804人次,還建立了中國醫療隊眼科中心、微創外科中心、微笑中心(唇齶裂修復中心)、創傷中心、疝病中心等,以授人以漁的精神致力提高當地醫療水平。

隨著中非醫療衛生合作的發展,雙方合作也從單純的門診、手術技術傳輸轉向更多更好地培養當地醫務人才。江蘇省人民醫院國際合作處處長汪秀琴說:「在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項目建設中,我們把當地醫療骨幹人才的培養納入管理體系,通過醫療隊現場帶教、來華培訓、中方專家組落地指導等多種方式,為雙方醫療合作貢獻江蘇智慧和江蘇經驗。」

友好共進、合作共贏。中非合作前景廣闊,面對新形勢新機遇,與會各方成立了江蘇—非洲合作高質量發展聯盟,相約在各領域合作中攜手並肩,以務實有效的地方合作共築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來源:交匯點新聞)

「直通非洲」

中非合作信息

權威發布平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