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古道遺蹟,位於我們三門峽市陝州區的世界文化遺產

猛獁三門峽 發佈 2020-02-29T01:18:03+00:00

淆函古道是古代對洛陽到潼關這段道路的統稱[崤:指崤山,函:指函谷關],自古已今,淆函古道是連接兩京[洛陽,西安]的鎖鑰,也是中原通往關中,到達西域的咽喉要道,又是絲綢之路,淆函古道前後延續了3000多年之久,在保障絲綢之路,東西方交流發展有重要的地位。

石壕古道,位於我們陝州區硤石鄉車壕村東南。石板坡車壕印痕約1000多米,路面寬6至8米。轍寬1.06米,車轍壕深0.25米,系車輪在石坡上長期壓碾而成的。古道呈西北,東南向,當年唐代大詩人杜甫路過這裡,曾寫下了著名的【石壕吏】。


淆函古道是古代對洛陽到潼關這段道路的統稱[崤:指崤山,函:指函谷關],自古已今,淆函古道是連接兩京[洛陽,西安]的鎖鑰,也是中原通往關中,到達西域的咽喉要道,又是絲綢之路,淆函古道前後延續了3000多年之久,在保障絲綢之路,東西方交流發展有重要的地位。


現存的淆函古道是淆函古道一部分,路面為石灰岩治,因長期碾壓在路面上形成了兩條較深的車轍印跡而得名,古道西北東南走向,全長230米,車轍印記寬窄不等,深淺不一,最寬處達8.80米,最窄處僅有數厘米,道上留下的車轍印記有一車道,二車道,三車道,兩車車轍印記轍心相聚1.15米。


2006年8月,中國國家文物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在吐魯番召開了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國際協商會,簽署了(絲綢之路跨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吐魯番初步行動計劃),標誌著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正式啟動;2007年4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絲綢之路申遺地區研討會上,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等國通過了絲綢之路概念文件,2009年成立了絲綢之路系列申報世界遺產政府間協調委員會。


2016年6月22日,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一個被載入三門峽史冊的日子,這一天,從遙遠的卡達首都多哈傳來喜訊,正在當地舉辦的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正式批准通過『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遺產申請名錄報告。至此,淆函古道石壕段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陝州區淆函古道遺蹟申報世界遺產成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