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面臨結構性變動:部分普通高校轉型高職本科

編外教育參謀 發佈 2021-10-13T14:39:57+00:00

20年來,「用工荒」幾乎成了中國製造業的連續性發作的慢性病,至今無法健康運轉。最新公布的關於高職院校的政策表明,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於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


20年來,「用工荒」幾乎成了中國製造業的連續性發作的慢性病,至今無法健康運轉。逼迫著目前中國高等教育進行結構性調整。最新公布的關於高職院校的政策表明,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於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這是中國第一次提出來高職本科的招生規模,非常重要。可能和未來整體經濟機構、產業規模有直接的邏輯關係。

1999年,高校擴招,高等職業教育開始招生,當時針對高考獨木橋的說法,把高職招生定性為「美麗的立交橋」。時至今日,高職的招生政策和人才培養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高職正在逐步退出統一高考序列,部分地區高職招生實施自主招生、登記入學的方式。同時,進一步降低高職院校的入學門檻,2020年、2021年持續擴招200萬人,採取與普通高考不同的招生方式,面向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高素質的農民、在職企業員工等群體,生源多元化。

並不是說中國高職院校缺乏。截止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54.4%,高職院校為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全國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高職(專科)院校1468所,也就是說高職院校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全國高校平均錄取率已經超過了90%,但本科錄取率在40%左右,大量的考生是被高職專科院校錄取。

實施20多年的高職教育並不美麗,同時,也沒有完全實現「立交橋」的教育功能。高職教育在全社會學歷消費的夾縫裡淪為三等院校,高職招生曾經走過一段唯分數論的彎路,導致高職生源不乏是缺乏學習能力和動手積極性的學生,和製造業的用人技術標準存在脫節現象。社會需要高職提供專科或本科的學歷,而企業需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在生源的壓力下,定位模糊。2010年之後,全國高職院校開始逐步遭遇生源荒的現象,目前,一些地區高職院校的生源能完成招生計劃的40%就已經很不錯了。

中國鑑於人口紅利的已經消失,二胎成為高職生源最少需要十年以上。可想而知,製造業有多麼尷尬。以前一般在春節後,企業會遇到「用工荒」,但目前的「用工荒」困境從春節一直延續到了年底,四季都有「用工荒」的隱憂。早先統計表明,中國2.25億第二產業就業人員中,技能勞動者總量為1.19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約3117萬人,且嚴重缺乏,僅製造業高級技工缺口就達400餘萬人。

中國產業結構向製造業轉型,高職教育必須與之匹配。最新公布的《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來,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於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這是自1999年以來第一次明確高職本科的招生比例。

10%的高職本科是什麼意思?目前高職招生的總規模已經超過了50%,也就是說未來高職本科每年招生50至60萬人。如何來完成?

高等教育必須進行結構性變動。意見明確: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高標準建設職業本科學校和專業,保持職業教育辦學方向不變、培養模式不變、特色發展不變。一體化設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推動各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方案銜接,支持在培養周期長、技能要求高的專業領域實施長學制培養。鼓勵應用型本科學校開展職業本科教育。按照專業大致對口原則,指導應用型本科學校、職業本科學校吸引更多中高職畢業生報考。

第一,會有部分地方的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為高職本科,轉型為高職本科的高校不是研究型和教研型高校,一般都是應用型高校。一些服務地方經濟的高校,會根據本地實際狀況轉型為高職本科。北京的十四五規劃提及這個核心點,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校開辦應用技術類型專業或課程。

第二,重新組建高職本科院校。從2018年開始,一些地方通過合併、重組或轉設的方式組建包含高職專科、本科的高職院校。這樣的職業大學全國目前大約有30所左右。這些職業大學未來將是招收高職本科的大戶。、

第三,一些現有高職院校根據當地產業規模和用人狀況,適度調整升格為高職本科。雖然嚴控高職院校升格和改名,但借著這股東風,各地會有少部分專科層次的高職院校升格為高職本科。

第四,這次意見喊話資本介入,這也是雙減之後教育首次對資本放開限制,意義重大。意見提出,健全多元辦學格局。構建政府統籌管理、行業企業積極舉辦、社會力量深度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健全國有資產評估、產權流轉、權益分配、幹部人事管理等制度。鼓勵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鼓勵各類企業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透露的信息是非常明確的,不是沒有資本介入職業教育,而是目前沒有形成規模,這次政策放開,將會衝擊高職教育的格局,三五年之內會湧現一批社會力量辦學的高職教育。資本的初衷是盈利,如何規範將是一個新的課題。

高職教育的招生、培養、就業如何走入良性的健康軌道?核心在於產業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待遇以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保障機制。這個問題不是教育領域所能協調的,需要整個經濟運行機制進行不斷調整和適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