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牛李黨爭

史學微末 發佈 2020-02-29T02:08:35+00:00

朋黨之爭,是封建政治中的常見現象,不過唐朝的牛李黨爭卻是一個另類。當時牛黨李黨的人對宦官有三種態度,第一種是關係密切,希望宦官成為政治盟友,第二種是和宦官關係一般,不願得罪宦官,第三種就是與宦官對抗到底。

朋黨之爭,是封建政治中的常見現象,不過唐朝的牛李黨爭卻是一個另類。唐朝的牛李黨爭成為唐朝黑暗與衰敗的重要原因。

唐朝末期中,牛李黨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政治事件,他和唐朝的滅亡息息相關。

在唐憲宗元和三年的一場科舉考試,拉開了牛李黨爭的序幕。


通過這場考試,牛僧孺和李德裕的父親產生了激烈的政治鬥爭,再加上唐穆宗時期的科舉考試,已經入朝為官的牛僧孺和李德裕又產生了激烈的政治博弈。這時他們兩人各分朋黨,拉開了互相撕咬的序幕。

圍繞著當時種種朝廷問題,兩個派各執己見,在一些重大的問題上,更是互不相讓,存在著嚴重的政治分歧。

面對藩鎮時,牛黨的人大都主張慎重的態度,說白了就是息事寧人,不願意打仗。而李黨的人主張堅決執行強硬的態度,掃平藩鎮,重振中央政府的權威。


而邊防安全問題中也有分歧,比如著名的維州事件,牛黨也是主張息事寧人,而皇帝聽信了牛黨的主張,導致損失邊防城市。李黨開始對牛黨恨之入骨。

在有關改革的問題時,兩黨更是爭得耳紅面赤,李黨主張採取實際行動,牛黨主張穩妥為上。牛黨大部分都是通過科舉考試入仕途的,而李黨大部分是祖上功德而入仕途的。這就導致兩黨面對進士出身的官員有著不同的看法。

對待佛教的態度上,雙方也有非常大的分歧,在李黨的支持下,唐武宗開展了會昌滅佛。不過隨著武宗去世,牛黨的人又廢除佛教禁令,佛教又重新興盛起來。

兩黨在鬥爭中分歧逐漸加深,黨派勢力此起彼伏,像唱戲一樣。兩黨人士藉助手中的權利,欲殺對方而後快,兩黨人士的仕途在這半個世紀中難辨是非。

封建時期黨爭不少,但像牛李黨爭這麼持久,殘酷的卻不多見。這種權力鬥爭,伴隨著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加速了唐王朝的滅亡。

其實,牛李黨爭說白了就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面對朋黨,皇帝採取的辦法就是誰符合皇帝的想法和利益,皇帝就支持誰。唐憲宗和唐文宗都是這方面的高手。有著皇帝的支持,朋黨現象自然更加深刻,更加難以消除。

其實不止皇帝,宦官的存在也使得朋黨現象更加嚴重。由於宦官的權勢越來越大,導致朝堂大臣與宦官的權利鬥爭越來越嚴重。不過宦官有著非常有利的地位——君王寵信。這也導致有些大臣要與其結交。

當時牛黨李黨的人對宦官有三種態度,第一種是關係密切,希望宦官成為政治盟友,第二種是和宦官關係一般,不願得罪宦官,第三種就是與宦官對抗到底。


宦官也要藉助朝臣的勢力來攬權,宦官的加入,更加使得牛李黨爭白熱化。面對牛李黨爭時,唐文宗有「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的悲哀說法,這何嘗不是封建時代的悲哀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