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迫降》玄彬孫藝珍演繹驚心動魄的跨國戀!收視率破21%!

追劇小甜甜 發佈 2020-03-31T18:17:53+00:00

1、尹世理,一個在人生中從未感受到「愛」的孤兒世理雖然有家,有家人,但是媽媽,永遠一副死人臉、曾經把她扔在海邊拋棄她、恨不得世理去死;哥哥、嫂子,永遠在勾心鬥角、爭奪家產;爸爸只在乎公司、事業,孩子只是接替他管理公司的工具。有這樣的「家人」,世理曾經想要自殺就不足為奇了。



1、尹世理,一個在人生中從未感受到「愛」的孤兒


世理雖然有家,有家人,但是媽媽,永遠一副死人臉、曾經把她扔在海邊拋棄她、恨不得世理去死;哥哥、嫂子,永遠在勾心鬥角、爭奪家產;爸爸只在乎公司、事業,孩子只是接替他管理公司的工具。



有這樣的「家人」,世理曾經想要自殺就不足為奇了。


朋友可以不再聯繫、同事可以不再來往,但是這些有著血緣關係的「親人」,卻因為道德倫理的束縛,無法改變,這實在太令人窒息了,於是世理想要用結束生命的方式終結痛苦。


然而,世理真的想死嗎?並不是。



她並沒有勇氣去死,她只是不知道應該怎樣活下去,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生活讓她看不到一絲希望。所以她說:我不是真的想死,而是不想活了。


從世理後來事業上的成功來看,她應該是在瑞士聽了利正赫的鋼琴曲後,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從而回到首爾,將生命全部寄予事業,這才活了下來。



這就是為什麼世理會對員工不近人情,平安夜的晚上還拉著大家一起開會,並對節日裡人與人之間互贈禮物表達心意的舉動嗤之以鼻。


2、一個從來沒得到過愛的人,怎麼會覺得關係有美好的一面呢?


世理對他人的態度,就是她在原生家庭中所遭受的對待——自私、冷漠、無情。



世理與她母親的關係,就是真心換絕情——孩子一次次的渴望母親溫暖的懷抱,然而母親卻一次次無情、惡狠狠的將她推開。所以,世理對待情感關係的態度就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對人充滿防備。而對方也會在她一次次的試探下感到挫敗,即便想要和她談一談,也會被她理解為「想要分手是不是?」,最後關係就真的只能以分手告終。



這其實是世理內心恐懼的一種投射,她的原生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安全感,讓她總覺得自己會被拋棄,只要察覺對方態度有變,立刻提出分手,以避免自己被拋棄。


因此,她對任何人都保持戒心,不敢付出真心,因為一旦受傷,她可能又會陷入無盡的痛苦中,這對她來說實在太可怕了。可問題是,本著這樣的心態與別人交往,很難有任何發展,最後就真的如她所願,關係走向了結束。然後事後她會告訴自己,「看吧,我就知道結果會這樣,果然所有人都不值得信任」,然後讓自己在這種關係模式中反覆循環。



世理開始對利正赫也是充滿戒心的,比如開始不相信利正赫的話,往反方向逃跑,導致了後面一連串的劇情。以及和利正赫相處時,一直試探他的心意,對方一旦否認,就立刻表明自己對他也沒意思,這種「害怕讓別人知道自己真實的想法」的反應,都是長期處於生存危機,沒有安全感,害怕受傷的表現。


但不一樣的是,這一次,世理的身份變了,環境變了,身邊的人也變了。



世理在朝鮮遇到的人,即使有自己的心思,也是真情實意,沒有隱藏,與這樣的人相處,世理不用把自己隱藏起來,她不用再害怕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想法和心意,因為沒有人會攻擊她、嘲笑她、利用她,也不會有人惡意詆毀她、傷害她。


尤其與利正赫中隊成員之間的相處,讓她第一次觸及真心,看到原來人與人之間還可以這麼輕鬆、簡單的相處,世理感受到了關係中充滿溫暖與歡笑的一面。



其中的細節,世理幾次表示自己很適應朝鮮的生活,以前從來不好好吃飯的自己,突然食慾大增,就連鍋巴沾糖都覺得好吃,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世理在朝鮮時,雖然身處危險,但內心充滿快樂。利正赫和隊友們一起烤的海鮮不一定真的好吃過米其林主廚的廚藝,重要的是與世理一起吃飯的「人」,令人愉悅的關係,以及歡聲笑語。


世理感受到了溫暖與愛,自然吃什麼都香。反觀她在韓國的生活,奢華的享受,沒有生命危險,但是內心卻充滿危機感、不確定感,活著猶如行屍走肉,自然對什麼都食之無味。



3、所有的一見鍾情、命中注定皆有原因


我們常會聽到有人說,「喜歡就是喜歡、喜歡一個人,是沒有原因的」。可事實上,無論我們喜歡一個人,還是討厭一個人,我們所有的感受,都是有原因的。


世理一見到利正赫就說他是自己喜歡的類型。對應在瑞士,世理為利正赫和未婚妻合照時曾說,「這個男的可惜了」。


利正赫對世理的需要,全部滿足。



世理初到朝鮮,完全不適應,利正赫不僅按照她的要求買來了她需要的,而且還多買了一些,讓她可以自行挑選。利正赫沒有因為東西難買而指責世理要求太多、無理取鬧,他只是看見世理的需要,盡力滿足而已。這一點看似簡單,但是在親密關係中能夠做到的人卻很少。


每次不用世理說,利正赫就會主動為世理著想,護她周全。比如第一次想讓世理坐船離開,利正赫不是把她交給船夫就走了,而是要送她到海上,看她坐上大船才會離開。



利正赫對世理的愛,不是等到世理來要求才會去做,或是為了突顯自己的重要性而有條件的去做。利正赫是站在世理的角度,給她最好的呵護,世理自然感受的到這一切,關係中的信任也就由此產生,因為她知道利正赫不會拋棄她、或是出賣她,自然也就不會再因為害怕而防禦。反觀世理身邊所有的關係,幾乎不是交易,就是索取,世理就算掏空自己也填不滿這些壞關係中的無底洞。



利正赫帶世理去平壤拍護照照,途中火車突然停電,迫使所有人在外面過夜。利正赫一次次起身去買世理想要的物品,有求必應,世理露出了滿足的笑容。我想,這應該是世理第一次感到幸福的笑容吧。而利正赫做的這些,本該是父母為孩子做到的事——無條件的愛,但是世理卻一次都沒有被這樣滿足過......


即便是面對世理的無理任性,利正赫也沒有指責過她,或是放棄送她回去,而是「想辦法、提供幫助」。比如世理見坐船無望,自己跑到山頂想坐滑翔傘回韓國,利正赫及時找到她,一起想辦法,再一次度過危機。反觀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無知任性時的反應——批評、指責,動不動就用「不聽話以後再也不管你了、我不要你了」來威脅孩子、讓孩子在被拋棄的恐懼中怪怪就範,從未想過要傾聽孩子的需要。



利正赫寫的曲子代表了他的內心,能讓一個想要自殺、萬念俱灰的人,在聽完他的鋼琴曲後,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意味著世理從他的音樂中聽到了「生命的美好、生命是值得活得」,這些信息都代表了利正赫這個人所散發的能量,從他哥給竊聽員留下的深刻溫暖的印象,也說明了兄弟二人都是內心溫暖的人。


所以,「這是我喜歡的類型」,表面上似乎是「長相」吸引人,實際上是一個人由內至外所散發的能量、給人的感覺。



世理第一次活過來,是無意中聽到利正赫彈的鋼琴曲;


世理第二次活過來,是她遇到了全然接納她的利正赫。


當一個人得到了愛,就像花兒得到了水和陽光,從此心裡暖了過來,不再感到刺骨的冰冷與絕望。


4、



每一個沉迷於愛情的人,都是試圖在愛情中找回從父母那裡缺失的愛


世理回去後,與人相處的態度開始有了轉變,比如「讓下屬別太拚命了」。


當一個人心中有了愛,自然就會傳遞愛。


利正赫無條件給予世理的愛,讓世理不再冷漠,開始能夠看見別人,關心別人。



世理在遇到利正赫之前,從來沒有見過什麼是愛,更不知道「被愛」是什麼感覺,僅憑孩子天生需要母愛的本能,一直期待媽媽,向媽媽索愛,殊不知自己的媽媽根本沒有愛,而且厭惡自己女性的身份,於是將無法改變自己命運的怨恨全部發泄在了世理的身上,面對糾纏自己的世理只有厭煩。



但是世理看不清這一切,她不明白一個人無法給予別人自己沒有的東西,執著於向一個沒有愛的人討愛,結果不是註定的嗎?只能讓自己頻頻受傷,越來越自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不該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後對生活徹底失去希望。


5、你的存在,就足夠好了


利正赫為什麼對世理一見鍾情?


尹世理其實是一個個性非常爽朗、不拘小節、心裡有愛的人,只是因為原生家庭的緣故導致她並不知道自己有多好,她以為家人不愛她、討厭她是因為「她不夠好」,而實際上,只是因為那些人本就內心匱乏,一無所有。



如果一個人沒有給過你想要的東西,不是因為你不夠好,而是因為他從來就沒有。


而利正赫卻一眼就看到了世理的好,看到了她的珍貴與價值,這與世理看自己的眼光完全不同。


利正赫為何不顧一切的想要把世理送回去?


他解釋過是因為想要彌補來不及救他哥的遺憾。但我覺得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他想要解救同樣受困的自己」。



利正赫的哥哥選擇當兵,得以讓弟弟出國實現鋼琴家的夢想。哥哥死後,利正赫夢碎,必須放棄鋼琴回家當兵。從此,利正赫絕口不再提鋼琴,因為他擺脫不了家庭出身的束縛,彈鋼琴成為了他再也不可能觸及的一個夢。他的處境其實和世理差不多,都是受困於自己的家庭與身份、無法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活。


從利正赫對家人安排的婚姻毫無意見,可以看出他對命運已經妥協,一絲掙扎的心都沒有。實際上,他也想逃離這個不屬於自己的地方,到另一個世界完成自己的夢想,但他無法這麼做。而世理的出現,剛好將他隱藏在心底的這個需求投射了出去——藉助幫自己心愛的人完成夢想,來彌補心中的遺憾。



而世理的存在,也讓利正赫重新找回了心底的愛,找回了繼續活下去的意義。


這就是互相滋養的關係,充滿愛的關係。


愛情,或者說,任何一段真情實感的關係,只會在你開始看見自己、懂得尊重自己、關注自己的感受、認清自己的需求後才會出現。



當你願意相信命運的善意,接受自己,認清事實,不再向愛無能的人討愛,不再把讓自己幸福的期待放在別人身上,業力的痛苦與不幸才能就此終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