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天地一沙鷗1975 發佈 2020-03-31T18:42:11+00:00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世人公認好太監就那麼幾個,而壞太監則數不勝數:趙高、張讓、中行說、高力士、王振、劉謹、魏忠賢...

世上關於君子和小人的爭議很多,何為君子,何為小人?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我們先來說小人,我們首先會想到一個標準的小人群體,太監。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世人公認好太監就那麼幾個,而壞太監則數不勝數:趙高、張讓、中行說、高力士、王振、劉謹、魏忠賢....,指鹿為馬,欺上瞞下等等行為無疑是標準的小人行徑。太監這個群體,創造出很多最讓人憤怒的歷史典故,他們無疑是最小人的群體。

太監的權利從哪裡來?當然是皇帝給的,所以他們的一切出發點只能是討皇帝喜歡。而且,太監沒有其他技能,只能以討皇帝喜歡才能有一席之地,所以各種小人行徑也很正常。

然而,這些太監卻少有善終的,能壞好事,卻成不了大事。為何?因為他們有一個很要害的缺陷:沒 鳥 用!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越表露出男人氣概的越是君子,而越陰陰的越是小人。

好吧,我們就來一次君子一詞的溯源。

「君子"一語,廣見於先秦典籍。最初用來代表貴族子弟,《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什麼是君子?用戰爭這種最殘酷的事情來闡述一下「君子」這個概念是最合適的。

在春秋時期,雖然諸侯爭霸,但是那時候是很講究貴族精神的,能參戰的大多是貴族,最低也是「士」,平民和奴隸只能從事後勤保障工作,是沒有資格上陣拼殺的。

在交戰之前,進攻的一方先要派出使者,告訴對方為什麼來打你,這叫做「師出有名」。對方要以禮款待來使,還要宴飲奏樂送歸。

交戰之時,雙方不列好陣不能開戰,如果偷襲那是失禮;一方士兵受傷,不能再補刀來第二下;對方逃跑了五十步,就不能追擊,這是五十步笑百步的由來。

那麼,既然如此多條條框框那還打什麼仗?因為在春秋時期,大家對講究的是道義上的勝利。

那個時代,光明磊落,不施陰謀詭計是君子最鮮明的標識。那個時代,君子一詞出現的最多,君子這個詞在《詩經》、《論語》里是出現最多的人稱代詞,有種不是君子,就不配為人的感覺。

孔子,對君子的論述很多,總結起來大致是:為人仁愛,嚴於修身,勤于思索,勇於任事,重信守義。

雖然,在後來的戰爭中,尤其是外族不斷入侵,戰場上的君子已經基本沒有了,但士大夫還是以成為君子為榮的。

說說一個士大夫地位最高的時代,也是君子最多的一個時代——北宋。

北宋在開國之初,就立下了「不以言殺士大夫」的規矩,而且歷代皇帝都嚴格的遵守。

應該說,北宋幾代皇帝都稱得上君子,即便是宋徽宗。有一次宋徽宗為了李師師和一個官員吃醋,原因是那個官員也是李師師的恩客。有一次這個官員去晚了,皇帝已經進了李師師的房間,那個官員憤憤不平,還不識好歹寫了一首詩諷刺宋徽宗,這些事情大了。但是這個官員也沒有無緣無故從人間消失,宋徽宗只是把他趕得遠遠的去做地方官。

而宋仁宗,包拯幾次指著他鼻子說話,唾沫都噴到他臉上了,他也只是自己擦掉而沒為難包拯。

皇帝和大臣如此,大臣和大臣之間也是如此。王安石變化,新舊兩派之間斗的你死我活,也只是政見上的鬥爭,沒見把對方往死里整,非要把對方批到批臭為止。蘇軾是典型的舊黨人物,但王安石從來不貶低對方的文學成就,還經常對人這樣評價蘇軾:「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王安石和司馬光更是新舊兩派的代表人物,然而,王安石評價對手的人品用這樣一個詞:「司馬光,君子人也」。

北宋是著名宰相最多的時代:韓琦、范仲淹、寇準、歐陽修、王安石....

北宋也是貪官最少的一個時代,象楊國忠、嚴嵩、和珅這樣級別的貪官一個也沒有。

北宋也是農民起義最少的一個時代,席捲一、兩個省的農民暴動都沒出現過。

所以,北宋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高峰,而且富裕程度令人讚嘆。

在中國幾千年歷史裡,文學作品裡的「君子」一詞越到後來越少,是因為君子越來越難做到?

在《鏡花緣》一書里,描繪了一個"禮樂之邦"君子國,此國中,"耕者讓田畔,行者讓路。士庶人等,無論富貴貧賤,舉止言談,莫不慕而有禮"。在君子國的市場交易中,賣主力爭的是要給對方,賣低價;買主力爭的是要拿次等貨,付給高價。這個國家的國主有嚴諭,臣民如將珠寶進獻,除將本物燒毀,並問典刑。

這個君子國在哪裡呢?作者寫道,在廣東河源。但我們在河源從來沒有感覺到這個君子國的存在,所以說君子國純屬烏有。

以古人的道德來衡量現代人,我想已經基本上沒幾個人能做到了。在我心目中,我覺得做到幾點應該就是君子了。

君子應該沒有害人之心,不去算計別人。就做官而言,不要去算計別人的位置而不擇手段;就經商而言,不要去圖人錢財而坑蒙拐騙,背信棄義。

君子應該有仁愛之心,不需要你割肉賣血去幫助別人,只要你還有一點同情心,力所能及的幫助有需要的人,這些人當之無愧的君子。

君子應該溫潤如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人,幾乎從未發過脾氣,總是微笑,聽他(她)說話如沐春風,性格恬淡卻不孤僻,博學多識而不自矜,平易近人,內斂溫柔,如清風曉月。

君子應該重信守義,一諾千金,只有如此才能讓人信賴。

有人要問,這麼多要求能做到嗎?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寫道,「微斯人,吾誰與歸?」在我一再稱頌的北宋,都很找出幾個人來,確實很難做到。

那麼,我們試著在某個方面先實踐一點點呢?也許你的人生就會受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