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沒說錯,中小學教師確實不怎麼讀書,但並不代表教不好學生

神通奶爸 發佈 2020-03-31T19:18:00+00:00

俞敏洪在一個視頻中說道:我們很多,比如說中國的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年,一輩子就是教你一點東西,就是教科書上的東西,不斷地重複,自己就被掏空了。

我們的嘴炮大佬俞敏洪先生最近又發表了一個驚人言論,再一次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

俞敏洪在一個視頻中說道:

我們很多,比如說中國的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年,一輩子就是教你一點東西,就是教科書上的東西,不斷地重複,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會發現,有不少中小學老師實際上到最後變得知識很狹窄,完了呢遠遠沒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子給他教好。

這是視頻原話。

總結下來就表達了3個意思:

1、中小學教師不讀書

2、一輩子就教那一點東西

3、這樣的老師教不好學生

針對俞敏洪的這個觀點,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激烈討論。

當然攻擊的居多,我總結了下大家的言論,並且附帶了一些我的看法。

1、沒時間學

很多評論的說老師工作繁忙,要應付各種檢查,還要參予各種與教學無關的工作。比如推廣ETC時就向老師攤牌任務,疫情期間組織老師展開防疫工作,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評職稱、寫檢查材料等等,這就使得老師不能安安穩穩的教學,更不用說讀書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了。

持這種觀點的應該是老師比較多,因為沒幹過老師的對老師的工作也不了解。這種觀點說的都是事實,現在我們的老師無關教學的任務太多,使得教學反而成了次要任務。在這種環境下,確實對老師的讀書提升自己造成了一定障礙。

但是沒時間學,那最終結果還是沒學,也就是說俞敏洪說的還是對的,老師確實沒有讀書。

2、認為俞敏洪沒有調查,信口瞎說

俞敏洪有沒有調查,我們不知道,視頻中他也沒有給出相關的數據,所以他確實有信口雌黃的可能。

但俞敏洪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正常邏輯來說,他不可能是隨便亂說的。這種結論大可能是他從日常觀察中得來的。因為俞敏洪是從事教育行業的,接觸的老師也多,因此可能得出的這樣結論。

而且我從網上還查到一個數據,從側方面來說,老師讀的書確實不多。

調查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與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32本,比2017年的3.12本增加了0.2本。

全國平均閱讀量4.67本,那你覺得老師的閱讀量會特別高嗎?

3、直接人身攻擊

如果說上面兩種言論還是屬於理性範疇,值得大家討論的話,最後這種評論的實在是讓人不齒,而大多數的否定評論卻都是屬於這種。

有懷疑俞敏洪這種言論動機的,說是給他的新東方拉學生;有的翻舊帳,說俞敏洪小人得志,因此經常口出狂言……

總之他們不是正面回應俞敏洪說的問題,而是通過臆想揣測來抹黑俞敏洪,從而達到否定俞敏洪的言論的目的。

這種言論說白了就是網絡噴子、鍵盤俠,除了會噴,一點用都沒有。說白了他們就是沒啥文化,說不明白道理,只會潑婦罵街似的攻擊別人,然後好像就戰勝了對方,這種人網上最多。我對於這種人除了鄙視沒啥好說的。

教師讀書少≠教不好學生

就我個人來說,我贊成俞敏洪的關於「教師讀書少」的言論,但是我不贊同「教不好學生」的言論

首先在我看來,教師讀書少是切實存在的。

當然這個我肯定也沒有調查過,但基於我的邏輯判斷,這卻也是一個事實。

1、國人沒有讀書熱情

因為國人喜歡讀書的確實不多。要知道我們的教學方式是填鴨式的的,國人從小到大都是被逼著學習的,有幾個對學習是真感興趣的?很少。大部分的人在大學畢業後一年都看不了一本書,即使看書估計也是看各種小說,因此閱讀量低是肯定的。而老師也是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他們會獨立特行?

2、缺少外在學習動力

當然,缺少了內在學習動機還有外在動機,有強烈的外在動機也可以讓人大量閱讀。比如當讀書可以帶來職稱、可以升職加薪時,人們就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就會去努力讀書。

就比如我來說,我剛畢業的那幾年,一年也看不了幾本書。其實我本人還挺喜歡看書的,但就是這樣我一年也看不了幾本書,因為比讀書有趣的事多了去了。直到這兩年我做了自媒體後,我一年就看幾十本書,因為我要寫作輸出內容,不多讀書就感覺寫作沒有底氣。我前後變化為什麼這麼大?就是因為讀書成了我的工作需要。

這樣的道理同樣適用於教師。

讀書是不是教師工作的需要呢?能不能給他們帶來強烈的動機呢?好像沒有。教師說白了就是個鐵飯碗,不容易被辭掉,但是升職加薪也難,很多老師可能幹幾十年都不能評上高級職稱,那老師又有什麼強烈動機去讀書學習呢?況且,老師的升職加薪跟讀書也沒有必然的聯繫,學生教的好還不如關係來的硬。

再者說,中小學的知識點並不難,也並不需要老師花費太多的精力去學習。

所以無論是從內在還是外在動機來說,都沒有強烈的動機來支撐教師去大量閱讀,因此老師讀書少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次,讀書少的老師並不代表教不好學生

俞敏洪認為讀書少的老師教不好孩子,我對此持不同意見。

老師教學生什麼,不要說什麼德智體美勞,那是理論上的高大上,從實際上來說,老師主要教的就是孩子知識,其餘的都是為知識這個目標服務的。

從理論上來說,懂得讀書學習提高自己能力的優秀教師肯定教的更好,孩子學到更快,記得更牢。但是那些不怎麼讀書學習的就教的特別差嗎?不見得。

這牽扯到一個閾值的問題。

教育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學生跟老師都有一個閾值。

對於剛參加工作的老師來說,他的起點低,提高自己的能力會大幅度的提高學生成績。但是當老師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後,學生的能力也會到達一個閾值,這時單靠提高老師的能力就很難提高孩子的成績了。

工作20年的教師比工作5年的教師教學經驗更加豐富,但是教出來的學生可能並不會差太多,因為學生、知識本身就限制了老師的發揮。

這就好比種地,無論農民如何提升自己的知識經驗,一畝地也不能產上萬斤,但我們能因此說農民種不好地?不是一個好農民?

所以讀書跟能不能教好學生沒有必然聯繫。

對於前期來說,多讀書多學習確實可以有效提高孩子成績,能更好的教好孩子。但是當後期老師的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後,讀再多的書都很難對孩子有所提高,因為孩子本身就限制了老師的發揮。

綜上所述,我認為老師讀書少可能是真的,但是並不見得老師就教不好孩子。

當然,讀書越多,越有可能教好孩子,老師還是應該多讀書學習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