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證將「如同擺設」?房子70年到期後歸誰?國家給出「答案」 | 幸福聚焦

幸福里app 發佈 2020-05-25T00:25:33+00:00

買房除了會擔心房價下降外,他們還擔心兩個問題:一是房屋壽命問題,萬科創始人王石都說,普通住宅30年就可能面臨拆遷,二是房子就70年,花那麼多錢買的房子,最終還不是自己的?

立即找好房>>>

幸福里APP現推出【幸福聚焦】欄目,從用戶聚焦、熱點追蹤、樓市觀點三方面讓您快速了解樓市一線訊息,看清樓市發展態勢。


用戶聚焦

房產證將「如同擺設」?房子70年到期後歸誰?國家給出「答案」

買房除了會擔心房價下降外,他們還擔心兩個問題:一是房屋壽命問題,萬科創始人王石都說,普通住宅30年就可能面臨拆遷,二是房子就70年,花那麼多錢買的房子,最終還不是自己的?所以,在他們看來,這跟租房有什麼區別。話說回來,買不買房對每個人來說,站在不同的角度確實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我們不能苛求一致,也暫不給出評價,今天我們來說說與房子有關的另一件事兒,即房產證。

房產證,是房屋所有權證的簡稱,一直以來,在出租房屋、買賣房屋、使用房屋時,房產證作為權利憑證,受到國家法律保護。房產證就真的那麼重要嗎?請接著往下看。

房產證將「如同擺設」?

房產證的主要功能是保障登記活動安全,在交易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其實是非常有限。一方面,房產證是證明確保完成登記行為,登記機關在完成房屋產權登記後,將房產證發放給權利人,如果出現房產證與登記薄內容不一致情形,權利人可以要求登記機關恢復並承擔責任,因而,房產證的主要作用是約束登記機關行為,對權利人來說,起根本作用的是登記簿,而不是房產證。

另一方面,房產持有憑證本身也在隨著政策調整而變化。現在我們新辦理的房產證叫「不動產權證書」,這要追溯到2015年3月1日開始實行的不動產登記條例,根據國家工作安排,自2017年5月1日以後,全國所有市縣均要求停止發放老的房產證,全部發放新「不動產權證書」。即便如此,新的「不動產權證書」仍在發生變化,到2018年9月17日,全國首張電子版不動產權證書在南寧發出,根據政策要求,該證書具有紙質版不動產權證書同等效力,已實現與金融、稅務、住房、公安等機構和部門互認,可謂「一機在手,信息全有」,截至目前,全國電子版不動產權證書使用已非常普及。

房子70年到期後到底歸誰所有?

這裡先要澄清一個概念,人們常說的房子70年期,其實指的是房屋下面的國有土地使用年限是70年,而不是房屋本身,土地上建造的房屋是個人私人財產,具有永久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此外,國有土地使用年限70年,是從開發商拿地之日算起。比如,某開發商在2020年拿的地,即使加班加點蓋房子,等銷售給你,再到你拿到鑰匙入住,起碼也在2年以上,如果是分期開發,最後那批拿到房子的購房者,其國有土地使用年限就更短了,一般以50多年,60年居多。有的購房者比較在意這個時間,可在網上查詢一下開發商拿地時間就知道了。

關於房子下面國有土地70年到期後如何處理?國家《城市管理法》的第22條和《物權法》的第149條是這樣規定的:住宅用地到期後自動續期,按照「最高費用不超過5位數,最低不低於15.6元一平方米」補繳,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應在期限屆滿前一年提出申請。

再囉嗦一下,從相關規定來看,應明白一個道理,房子持有憑證是為方便權利人行使權力之用,不管是房產證,還是不動產證及其電子證,不會帶來房子所有權自身的改變。而國家出台的物權法也是旨在保護個人合法財產,所以,房子70年到期後也沒有必要憂慮,最少的成本和最便利的程序是政策出發點,我們就放一萬個心吧。

來源:專聊房君


熱點追蹤

國家發改委:今年推動完成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目標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5月2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要推動完成一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目標,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

在回答日本記者有關「在中國經濟面臨前所未有挑戰的情況下,今年的中國如何確保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的提問時,寧吉喆坦陳,今年以來,我們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極不尋常,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衝擊前所未有,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不過,他隨後話鋒一轉,「同時,危中有機,危去機來,國內疫情基本阻斷後,我國經濟運行恢復的勢頭穩中向好。」

寧吉喆稱,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要求,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做到「六個強化」。

來源:觀察者網


樓市觀點

僅剩7個月!4200萬畝集體土地、2.7億畝宅基地要確權,惠及6億人

今年以來,土地市場的動向,最引人矚目。

一方面,是土拍再度掀起熱潮。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已經有七個城市今年以來的累計土地出讓收入超過500億元。其中杭州最高達到1024億元,北京為997億元。

5月19日,佛山一宗地溢價率達到75%。同日,北京三宗地合計出讓金達133.9億,溢價率突破30%,其中兩宗不限價地塊樓面價突破7萬元。

20日,成都天府新區一宗地賣出21.89億,溢價率突破50%。

更離譜的還是廣州,5月18日,30餘家房企拍賣持續近10個小時,最終出讓了11宗地,攬金240億元。

另一邊,是土地新政接二連三的發布。

早在去年8月份,集體土地入市的法律障礙已經掃除。

去年9月份,自然資源部分兩期舉辦了新修改土地管理法專題培訓班,開始為集體土地入市做配套準備。

今年開始,新土地管理法實施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開始全國推行。

4月份,高層發布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指出:城鄉建設用地指標使用應更多由省級負責。

4月末,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2020年要實現農村產權改革試點省級全覆蓋,力爭改革覆蓋面擴大到所有涉農縣。不難看出,以上這些政策, 都與集體土地入市有關。

最近,自然資源部下發了《關於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求各地加快推進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對亂占耕地建房、違反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建房、城鎮居民非法購買宅基地、小產權房等,不得辦理登記,不得通過登記將違法用地合法化。

其中還提到了一個時限:2020年底前,要完成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掰指頭算算,距離年底只剩7個月時間了。

我們的宅基地有多少?根據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實地調研及綜合測算,全國宅基地總共約有2.7億畝,其中空置約有1.14億畝。

我們的集體經營性土地又有多少?據測算,全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有4200多萬畝。也就是說,接下來的7個月時間裡,4200萬畝集體土地、2.7億畝宅基地要確權。照農業農村部的統計,在集體產權試點推廣方面,全國已有超過36萬個村完成改革,共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6億多人。

問題來了,為什麼要在年底前完成確權?

說來話長,原因有二。

1,有利於農民家門口就業。

以前,農民確權土地上建設農用設施審批手續慢,農民創建工廠,審批建設用地繁瑣複雜,宅基地的問題一直是限制三農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宅基地和集體用地的確權,將有助於緩解區域投資因土地而受阻的壓力,各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加快農用地審批時間,更多的資金、投資也會湧向農村。隨著大齡返鄉的農民工越來越多,更多的土地確權,有利於在家門口就業上班。

2,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2015年時,注重盤活農民土地用益物權,落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到了2016年,進一步明確農村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的指導方針,提出了完善"三權分置"辦法。到了2018年,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法,承包方承包土地後享有土地經營權,可以自己經營也可以進一步進行流轉。

很明顯,近幾年越來越密集的動作,都是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否則上億畝空置的宅基地和集體土地荒廢在那裡,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還不如在土地完成確權、保證農民承包權的前提下,允許他們把經營權讓渡給他人,大家都有獲益。

一邊是土拍火熱,另一邊是土地新政頻出,說明了什麼問題?

這是一場樓市「長效機制」和「投機情緒」的一場賽跑。

土拍火熱只是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回暖的表象。為什麼北京、廣州、杭州、蘇州這些地方賣地動輒就是上百億?原因很簡單:人口常年湧入,土地供不應求,這是「供需失衡」後的正常市場現象。

而土地市場連續發布的新政策,就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供地不足和剛需的居住問題。宅基地和集體土地的確權,可以吸引農村人口回流。集體經營性土地加速入市,可以擴大租賃房、保障房的供給體量。

這「一減一增」,就是為了使樓市的供需回歸平衡,房價重回理性,也讓我們找回曾經記憶中的美好家鄉。

來源:藍白觀樓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