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這位上將和藹可親,馳聘莘縣指揮數次戰役,開闢魯西根據地

紅色歷史文化故事 發佈 2021-09-17T06:34:05+00:00

1940年1月,擔任一一五師獨立旅旅長的楊勇率部在觀城、朝城一帶重創國民黨頑軍李樹椿、王金祥部,平息了李坊的會道門暴亂,使魯西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

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張丁材

1939年3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六團團長兼政委楊勇奉命率部由晉西進入魯西,建立抗日政權,開闢抗日根據地。1940年1月,擔任一一五師獨立旅旅長的楊勇率部在觀城、朝城一帶重創國民黨頑軍李樹椿、王金祥部,平息了李坊的會道門暴亂,使魯西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

1940年2月,兼任魯西軍區司令員的楊勇又指揮魯西部隊在清豐、南樂、觀城、濮縣一帶對石友三的新八軍進行反擊,經6天激烈戰鬥,迫使敵軍向南逃竄。6月,楊勇部與其他部隊配合,再次反擊妄圖捲土重來的石友三部,殲敵15000餘人,控制了包括清豐、南樂、濮縣、濮陽、內黃、觀城、朝城、范縣在內的廣大地區。至今,在莘縣西南部馬陵道口和范縣白衣閣、李橋一帶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

十二月裡來冷冰冰,

楊勇一日下三城;

歡騰人民濮范觀,

討叛立了頭一功。

……

1941年1月,楊勇部在鄆城潘溪渡全殲日軍一個加強中隊和偽軍一部。日軍對我實施合擊,楊勇率領軍區和行署機關跳出敵人合擊圈,並成功指揮了著名的蘇村阻擊戰。

1月18日上午9時,戰鬥首先在蘇村村頭展開,阻擊部隊憑藉防禦工事展開火力,首先打死了一批敵人,並用手榴彈炸壞了敵人的幾輛汽車,迫使日本兵趴在被打壞的汽車後面不敢露頭。上午11時,敵人後續部隊趕到,戰鬥再次打響。日寇將全部兵力壓上,實行南北包抄。有兩個地方的防線被敵人突破,阻擊戰士立即衝上去封堵,有的與敵人拼起了刺刀,有的身負重傷與敵人同歸於盡。一架敵機低空飛過,戰士們舉槍一陣亂射,只見那飛機拖著一溜黑煙向東北飛去,再也沒敢回來。戰士們連續打退敵人四次衝鋒,牢牢守住了村頭陣地。

戰鬥進行到中午,軍區機關已安全轉移,阻擊部隊卻被敵人包圍在村子裡無路可退。敵人集中輕重武器向村中發起全面攻擊,5輛坦克也衝進了村子。三營指戰員人自為戰,與敵人展開了爭奪。有的戰士腸子流出來了,用手捂著繼續開槍射擊;有的戰士子彈打光了就用磚頭砸,寧死不屈。直到下午六點,敵人怕遭夜襲,匆忙拉上屍體和傷員向朝城方向退去。蘇村的群眾回村來收斂烈士遺體,發現幾個戰士還有一口氣,急忙施救,使其得以生存。

特三營120多人英勇犧牲,僅8人生還。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阻擊了十倍於已的日軍的陸空聯合進攻,斃敵300餘人,傷敵無數。掩護了邊區機關和當地軍民的安全轉移,在魯西的抗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戰鬥結束後,當地群眾將120多名烈士合葬在蘇村村東,後來莘縣人民政府立碑紀念。2012年4月,莘縣建設了蘇村阻擊戰紀念館。

1941年7月,冀魯豫、魯西兩區在觀城縣紅廟村(今莘縣大張家鎮紅廟村)合併,兩區所屬部隊統一編為八路軍第二縱隊,楊勇任縱隊副司令員兼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後任冀魯豫軍區司令員,馳聘在廣袤的冀魯豫平原上。

1943年秋的一天,莘朝縣委接到通知,要求一區委幹部向楊勇副司令匯報當地情況。縣委書記張新村安排第四區抗聯主任韓哲前去匯報。

第二天,韓哲步行了十幾里路按時趕到楊勇駐地東函丈村,見到了楊勇同志。當時,部隊剛剛開過飯。楊勇問韓哲:「吃飯沒有。」這使韓哲很為難,若說吃了,確實沒吃,肚子餓得慌;若說沒吃,還要麻煩部隊為自己做飯。他望了望楊勇,只好如實地說:「沒吃。」

不一會,炊事員端來幾個熱氣騰騰的饃饃,說:「快吃飯。」

當時正值災荒,韓哲也已經很長時間沒吃過飽飯了。再加上趕了十幾里路,確實餓壞了。他抓起八個一斤的饃饃,就吞下去了。

楊勇拍了拍韓哲的肩膀說:「小伙子,慢慢吃,中午再給你加一頓。」

匯報中,楊勇不時寫著筆記,有時插話,有時提問,韓哲一點也不感到拘束,就像在家裡同家人拉家常一樣。

「聽說朝北的地主子弟很多參加了革命,是真的嗎?」楊勇問道。

「是真的,我就是一個。」韓哲如實回答道。

「共有多少個呀,他們為什麼投身革命呀?」楊勇又問。

韓哲說:「一是這些人接受新思想理論快;二是有一定的民主覺悟,覺得只有跟著共產黨才有出路;三是政策落實得好,把多層次、多方面的人士都團結起來了。」

匯報結束時,天已經黑了。楊勇問韓哲:「這裡有親戚嗎?」

「我姑家就是這村的。」韓哲說。

「今天不要住這裡,有親戚也不要住。我們今晚上也走,周圍有敵人的據點碉堡。」楊勇囑咐韓哲。

這次匯報給韓哲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楊勇,湖南瀏陽人,參加過蘇區反圍剿和長征。建國後歷任貴州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1983年1月病逝於北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