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情緒的回應,決定他的情商

名校家長 發佈 2020-03-02T18:16:01+00:00

文丨魚爸1一天晚上,兒子照常來給我捶捶背,這是我們父子間的一個小甜蜜時光。老婆也在一旁插了一句嘴說,「是個小小哲學家,懂得『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了啊。

文丨魚爸

1

一天晚上,兒子照常來給我捶捶背,這是我們父子間的一個小甜蜜時光。

捶的時候,兒子總會問我,「爸爸,要不要輕點?」

特別是看到我有時候叫出聲的時候,他會趕緊停住問是不是自己捶太重了。

那天他邊捶著邊說了一番非常有哲理的話。

「爸爸,你知道我為什麼要問你嗎?因為你有你的感覺,我有我的感覺,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的感覺,才要問你呢。」

「是啊!你說的太有道理了。」

老婆也在一旁插了一句嘴說,「是個小小哲學家,懂得『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了啊。」

小小的孩子,也會說出不同人是有不同感覺的。

聽上去是一個簡單的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可是真的能顧及他人感受的人還真不多。

特別是為人父母,顧及孩子感受的更少。

因為讀懂孩子,沒那麼簡單。



2


你真的會顧及孩子的感受嗎?

要知道很多時候,父母的做法常常讓孩子感到憤怒。

有一次,在公園玩的時候,看到一個小傢伙在媽媽的懷裡嚎啕大哭。

媽媽一直說「沒事,沒事,哥哥只是摸了你一下。不要哭了,就摸了一下。」

孩子的哭聲反而更大了。

而實際上孩子是被打了,被一個比自己大的哥哥打了,心裡很委屈。

原本孩子間的打鬧,也許哭哭也就算了。

可是媽媽否定孩子的感受,甚至否定了這件事本身,讓孩子憤怒。

這個媽媽還笑著說「你看,你你們一個幼兒園的哥哥,哥哥喜歡你才摸你的。」

而那個打人的孩子呢?

一直用手捂住自己媽媽的嘴巴,不想聽到媽媽指責,更沒有道歉的意思。

我常常帶兒子在外邊玩。

他也會不小心撞到其他小朋友,剛開始也不道歉,但是我會蹲下來跟他說「假如是你被撞了,心情會不會好呢?你肯定不舒服,但是有人跟你說聲對不起,就會舒服很多。」

每次都好好跟他說,如今他會主動道歉。

我顧及他犯錯了不敢認錯的小心思,但一定要告訴他應該做的事,犯錯了就道歉,說一句對不起,沒什麼大不了的。

當然他也有被打的經歷。

有一次他被一個比自己大的孩子打了肚子。

看到他痛的大哭,我就問他是不是被打了,是不是很痛?

然後給他看看肚子,當然孩子間的嬉鬧,不會有大問題。

無論何時父母都不能因為顧及大人間的面子,而去否定孩子的感受。

其實你給孩子查看後,堅定地告訴他沒事,放心吧。

然後就來處理這個打架的事實。

可以鼓勵另外一個小傢伙道歉,「你是不是應該跟弟弟說一聲對不起呀?下次可要小心一點,要照顧弟弟呦!」

這樣的話,對兩個孩子都沒有傷害,為什麼要說孩子被打了只是被「摸」了一下呢?

有時,孩子在乎的是父母是不是關注了自己被打的事實及感受,是不是真的關心自己有沒有受傷,因為孩子無法去判斷自己是不是受傷了。



3


孩子小,無所謂有感受,這是很多父母的觀念。

他們覺得小孩子甚至都不能稱之為一個獨立的有著自己想法的個體。

而是覺得孩子是自己的「產品」。

所以我們才會聽到一些發怒的父母說,「你是我生的,就得聽我的,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這樣的父母會想方設法地去控制孩子。

當然他們自己是感受不到的。

因為打著愛的旗號,就以為全是愛。

比如「只要你願意,我會全力支持你。當然,你也可以不去學,我尊重你的選擇。」

說這話的父母分為兩種。

一種是真誠地尊重孩子,願意讓孩子獨立。

還有一種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控制孩子,看上去是尊重,其實早就讓孩子無路可選,說這句話也只粉飾一下自己那控制孩子的本相。

我發現身邊有著強烈控制欲的父母太多太多。

有的父母從孩子還沒生下來開始就規劃孩子的人生道路。

甚至還把孩子要去學的專業和上的大學都想好了。

當然,很多都是自己未竟的夢想。

期待著在孩子身上得到綻放。

可是孩子有著自己的人生吶!

他們是為自己而來到世間的。


詩人紀伯倫在《論孩子》中,給所有父母闡明了孩子來到世間的意義。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每次讀這首詩,我都會有新的感觸。

孩子要有自己的獨立思想,而不是父母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而發展這種獨立的思想,得有一個願意傾聽孩子,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

有時候我摟著兒子時,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給他。

可我知道,他終究會有他自己的世界。

而我呢,最好把這個衝動而愚蠢的想法收回。

做好這個守望者的角色吧。

越愛孩子,越要常常反省自己的愛。

因為愛,有時會讓人迷失,變成了一種控制。



4


當孩子哭泣的時候,先別急著發脾氣,肯定是有緣由的。

哪怕他是想用哭聲控制你,那也有想控制你的緣故。

有時他們只是來喚起父母的關注。

或者是對父母的一種反抗。

比如嬰孩會用哭聲喚來父母保護自己。

大一點的孩童會用哭聲表達自己的情緒,成長中的不知措施,心情時好時壞。

自己的憤怒、不滿借著哭聲表達出來。


而有時,僅僅只是想哭哭而已。

根本就忘記了自己為何而哭呢。


所以,父母一定要學著接納哭泣的孩子,看看孩子為了什麼?

我們可以輕聲問候,蹲下來跟他們講話。

只要不是大聲訓斥,孩子往往會慢慢平靜下來。

有媽媽說這樣不是慣著孩子的脾氣,以後總是動不動就哭,怎麼辦?


當孩子發脾氣或者哭泣時,不管什麼緣故,我覺得平和的態度總比打罵有用。


你如果不想馬上讓步或者絕不妥協,那也可以用平和一點的態度。

讓孩子單獨冷靜下,也讓自己調整一下心情,防止怒火控制了自己。

我們常常期待孩子能有一個好脾氣。

孩子能大大方方,懂禮貌,樂觀又積極,友善而努力。

能遇到事能調整自己的情緒,遇到人懂得如何交往。


期待養一個情商高的孩子。


可是只要看看那些情商高的孩子,他們的父母的情商往往是非常高的。


因為情商教育的關鍵還是在於日常生活的薰陶,而絕不是靠考試或者練習來獲取的。


那些真正愛孩子,能跟孩子共情的父母,往往能讓孩子感受到共情的力量。


真正能溫和對待孩子的父母,也能讓孩子感受到溫和的力量,而不是靠怒吼和暴力來獲得力量。


所以,請好好回應孩子的情緒,特別是他們的感受很差的時候。

正是最需要父母關懷和引導的時刻。

在他們發脾氣、不知所措的時候,正是最需要父母愛的時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