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中,挽救上萬名中國姑娘的魏特琳,為啥選擇了自殺?

我三省吾身 發佈 2020-03-31T04:55:33+00:00

南京大屠殺時,來自美國的魏特琳是金陵女子學校的主任,美國政府要求她離開,但她執意留下,保護了1萬餘名中國姑娘免遭侮辱,南京市民稱其為「活菩薩」。

南京大屠殺時,來自美國的魏特琳是金陵女子學校的主任,美國政府要求她離開,但她執意留下,保護了1萬餘名中國姑娘免遭侮辱,南京市民稱其為「活菩薩」。然而,魏特琳最後卻選擇了自殺,這是為什麼呢?


(魏特琳)

明妮·魏特琳,中國名叫華群,1886年9月27日出生在美國伊利諾州的西科爾小鎮。她小的時候,家境一般,從小養成了吃苦耐勞、勤奮勇敢的個性,靠打工掙取上大學的學費。1912年,她畢業於伊利諾伊斯大學, 同年受美國基督會差會派遣來中國,擔任安徽廬州府(合肥)基督會三育女中校長。

1919年,魏特琳應聘中國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掌管校務,籌建新校園,鼓勵學生走出象牙塔,獻身社會,為窮苦四鄰服務,譬如為鄰居婦女開課講授衛生知識,每周兩次為校園四周的貧民看病等。

(南京大屠殺)

1937年11月11日夜,上海完全淪陷,日軍分三路撲向南京。在所經之處姦淫、虜掠、燒殺無惡不作。12月5日,日軍未經激烈戰鬥,就進駐南京各要鎮。

上海「八·一三」事變後,國民政府明令:「接近戰區各大學另籌開學辦法。」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地處南京市中心,校長領導決定在校教職工分成兩大部分:一部分西遷辦學,一部分留校本部保護校產,救濟難民。留校教職工組成駐校維持委員會,推美籍教授魏特琳為主任。其時,在南京的外籍人士絕大多數已逃離,留下的一二十位外國人挺身而出,組織「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

1937年11月中旬,日軍兵分三路向南京進逼。17日,魏特琳致信美國大使館,建議設立一個安全區,讓那些無法撤離南京的難民有一個相對安全的棲身之地,以躲避戰火。 不久,由德國西門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經理拉貝為主席的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成立,接著又請求上海國際紅十字會和中國紅十字會承認,成立了「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魏特琳為紅十字會委員。在日軍占領南京前,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也設立了婦女兒童難民收容所。

(魏特琳)

12月13日晨,日軍首批由中華門入城後,到處姦淫掠燒殺。此時,婦女兒童蜂擁而來進女院的難民收容所。有青年婦女裝扮成老婦的,有女扮男裝的,還有老婦、兒童和男人,一個個驚恐萬分。

保護上萬婦孺的人身安全,在當時特殊的環境裡,談何容易!魏特琳面對的是一群比野獸更為兇殘的日本侵略兵,他們不可理喻。美國教會學校的牌子,國際安全區的布告,對他們沒有任何約束力。在日軍進城的頭10天裡,每天至少有10到20群日本兵到金女院抓人,強姦婦女、搶劫錢財。他們不僅從學校的大門、側門強行入內,還有翻越圍牆進校園,更有夜間從學校低矮的籬笆上爬過來,在無燈光的大樓里,樓上樓下亂摸一氣,摸著哪一個就對她強姦。

魏特琳一面組織校內教職員工巡邏校園,一面請來在「國際安全區 」服務的外籍男士輪流守夜。她自己更是日夜操勞,不是守在門房,就是被叫去阻止進校來奸掠的日兵,從他們手裡奪回中國婦女。她整天無法吃上一餐安頓的飯,無法睡上一個安頓的覺。不少日兵因此惱怒,拿著血跡斑斑的刺刀威脅她;還有的野蠻地打她耳光。魏特琳都忍受了,她自覺地承擔了保護萬餘名中國婦女兒童的重任。

魏特琳

在難民所里,許多難民失散了親人,生離死別的痛苦籠罩著難民營。魏特琳安慰鼓勵他們,給他們勝利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氣,她說,「中國沒有亡,中國不會亡,日本一定會失敗。」同時她為難民尋找失散的親人。

每天早上,魏特琳都派員工到難民中去登記,寫上失散人的姓名,然後由她轉交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或交日本使館,催促他們去設法尋找。1937年11月下旬,攻占上海的日軍兵分三路向南京進逼與包抄。12月1日,美國大使館最後一次召集所有尚滯留南京的為數不多的美國公民,警告他們:「再不撤離,以後我們將無法保證你們的生命安全。」魏特琳再次堅定地表示:「我不能在這個時候拋開中國!」然後,她在大使館出示的「無論如何也不離寧」的證書上籤上自己的姓名———這已經是她第四次鄭重拒絕了美國大使館要她離開南京的要求。

儘管金女大校園門口掛著美國國旗與日本大使館的公告,但對凶暴發狂的日軍官兵已不起作用。每天都有成批的日軍或從校門口強行入校,或爬過圍牆入校。魏特琳一會兒守在大門口,攔阻喝斥企圖強行入校的日軍,一會兒又趕到校內其他地方趕走偷爬進牆的日軍。

魏特琳

魏特琳有記日記的習慣,從1937年8月12日開始,到1940年4月,她幾乎每天都堅持寫日記,並每月定期將其郵寄給美國好友,以便她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時事。

如1937年12月16日(星期四)的一段日記:「我不知道今天有多少無辜、勤勞的農民和工人被殺害。我們讓所有40歲以上的婦女回家與她們的丈夫及兒子在一起,僅讓她們的女兒和兒媳留下。今夜我們要照看四千多名婦女和兒童。不知道在這種壓力下我們還能堅持多久,這是一種無以名狀的恐怖。」

1938年,國民政府授予她獎勵外僑的最高榮譽———藍、白、紅三色襟綬———采玉勳章。魏特琳在那緊張恐怖的日子裡,殫精竭慮工作了數十個日日夜夜。過度的疲勞與長期的精神壓力嚴重傷害了她的身體,她在此期間的日記中常常寫道:「太倦了,倦得連字都寫不出來,」「倦得無法思考」。她在救護了許許多多的中國難民與中國婦女以後,自己得了嚴重的精神憂鬱症。

然而,此後不久,她遭受了更大的傷害。

(汪精衛)

日本侵占南京後,成立汪精衛偽政府。1940年4月初的一天,《紫金山晚報》上刊登了一篇名為「真正的罪犯」的文章,將矛頭對準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幫助中國難民度過困難難的西方人。自稱「真相衛士」的作者表示:「讓我們看看那個所謂的慈悲女菩薩吧!魏特林其實是一個人販子,一個出賣中國人的叛徒。我們必須揭露她,必須把獻給日軍的那些婦女和姑娘們的帳算在她頭上。」事實上,日軍幾乎把所謂「金女大」當成一個妓院對待,1937年的平安夜,日軍的某一高級軍事顧問表明:「我們從1萬難民中挑選100名妓女。」並且,魏特琳要求對方必須「許諾不會抓走良家婦女,並且要讓姑娘們自願。」這完全屬於權衡之舉,當時的日軍十分猖狂。

看到輿論這麼說,幾天後,魏特琳患上了嚴重的精神抑鬱症,遞交了辭職報告。1940年5月14日,她在多方的勸說下離開南京回美國治病。

她在日記中寫道:「多年來我深深地愛著金陵女大,並且試圖盡力幫助她。」她這樣說了,也確實這樣做了。但是她將不得不離開她無限熱愛的這一切了。1941年5月14日,也就是她離開中國一周年的日子,她選擇這一有意義的日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打開了家裡的煤氣躺在床上自殺,此時剛好是她離開中國的一周年。當時,她枕頭底下壓有一張南京屠殺當時難民所孤兒的合照,還沾上了很多淚水。

她留下了一封遺書, 她寫道,她在中國的傳教失敗了,與其受精神之苦,不如一死了之。臨終前說:「如果能再生一次,還是要為中國人服務,中國是我的家。」她的墓碑上用英文刻著:明妮·魏特琳,觀音菩薩,到中國去的傳教士 。但在最醒目的地方刻下的,卻是四個中國漢字——金陵永生。

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下方留言評論,關注我,每天帶給你不一樣的體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