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唐版《將進酒》曝光,原文更是狂傲,看後才知那些年背錯了

邂逅那片晚霞 發佈 2019-12-31T07:38:05+00:00

在李白眾多的代表作中,《將進酒》可謂是千古的佳作,開頭那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就好像是銀河乍瀉,席捲著滔滔洪流向我們奔來,那氣勢磅礴的文字,深深地將我們吸引。

說起唐代大詩人李白,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盛唐之中,除了那些帝王君主開創的太平盛世之外,就是屬大詩人李白的萬古名篇。唐朝,離開了李白,瞬間就失去了光彩;李白離開了大唐,也讓人徹夜懷念,淚濕衣襟。

在李白眾多的代表作中,《將進酒》可謂是千古的佳作,開頭那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就好像是銀河乍瀉,席捲著滔滔洪流向我們奔來,那氣勢磅礴的文字,深深地將我們吸引。李白的《將進酒》,寫作年份一直飽受爭議,有的人認為是創作於開元二十四年(736)前後,也有的學者認為是作於天寶十一載,而此時正是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後的第八年。

公元744年,李白帶著落寞的情緒離開了長安城,這個他曾經魂牽夢繞的繁華都城,如今已經給了他太多的打擊。李白的夢想是當一名宰相或者是帝王之師,依稀還記得那是一個陽光微薰的早晨,唐玄宗在金鑾寶殿接見了他,竟然忘掉了自己九五之尊的身份,親自從寶座上走下來,並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這樣無限的恩寵,其實只不過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唐玄宗隨後給了李白一支筆,一支粉飾太平,專供皇家娛樂的文學之筆。唐玄宗把李白當成了歌舞優憐,這讓雄心萬丈的李白很沒有面子,於是他開始嗜酒狂飲。唐玄宗有一次造樂府要寫新詞,急忙傳喚李白,李白此時喝得酩酊大醉,被人喊醒後自然十分的不悅,隨後僅以水灑面,也不打扮整理,就醉意朦朧地來到了唐玄宗身前。

唐玄宗隨後讓李白趕快寫詩,李白喝得連眼睛都睜不開了,依舊文思泉湧,大筆一揮連寫了三首我們至今都耳熟能詳的名篇《清平調》: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其二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但是這樣的生活並不是李白想要的,隨後就有了上文說的「賜金放還」事件。時光如白駒過隙,一轉眼已經過了八年,這一日李白與好友岑勛和道友丹丘生相聚暢飲,越聊越投機,在酒意高漲的時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豪情,寫下了驚世駭俗的千古名篇《將進酒》,下面我們一起來品讀:

將進酒現版

可以說這首《將進酒》裡面的遣詞造句,句句經典,充分體現了李白的狂放不羈。其實事實上,我們現在看到的《將進酒》,其實是宋朝文人改動過的,因為原版更加狂的無邊無際,或許宋朝文人認為這實在是太狂了,有損李白的聲望,所以才進行了文字上的調整和雕琢。那麼,唐版的《將進酒》究竟寫了什麼呢?其實《將進酒》在唐版上,叫《惜罇(zūn)空》,也叫《惜酒罇空》,而這首詩才是李白在酒宴上吟唱的原詩: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下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髮,朝如青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鐘鼓玉帛豈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古來聖賢皆死盡,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大家有沒有發現,原版和現代版,乍一看好像是意思接近,其實裡面大有玄機。首先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原文卻是「天生吾徒有俊才」,這樣一來,更加的體現了李白的狂傲,這天大地大,唯我一人是有大才的,當真是狂的無法無天了。

將進酒唐版(原版)

還有一句是「古來聖賢皆死盡」,和原文的「古來聖賢皆寂寞」也是差距甚遠。李白的意思是說聖賢之人到如今基本都已經死完了,只有喝酒的人才能萬古流芳。李白當時在現場不知道喝了多少酒,很有可能是喝飄了,才能想出這樣驚世駭俗的語言。而且這句話一出口,要得罪多少人啊!這逆天的操作,想想都為咱們的李大哥捏了一把汗。

縱觀這首詩,可以說比我們現在背誦的版本,狂了幾個層級。我想,這也正符合當時李白的處境。畢竟這一生太短暫了,李白沒有能夠實現建立偉大盛唐的光輝夢想,自然是心有不甘。李白深感懷才不遇,又遇到了好友知己,這多年的不愉快,此刻正如決堤的黃河之水,一下子就洶湧奔騰傾瀉而出。

宋代文人也許看李白寫作手法太露骨了,而古人比較看重謙虛這一美德。所以為了保護李白的名聲,才篡改了幾個字,從這一點去想,我們也就理解了後人的良苦用心了。

我們讀完唐版的《將進酒》,其實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李白:他白衣飄飄,手持玉笛臨風而立;他不畏懼強權,心中又常懷千秋大業;當他受到排擠的時候,能毫無保留的一吐心中的不快,有敢怒敢言的君子之風。這樣的李白,才是可愛的,才是真實的,也是值得我們敬仰和崇拜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