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容易得心理疾病?現代女性常見的幾類心理疾病!

抗抑鬱圈 發佈 2020-03-27T07:38:06+00:00

據國外心理學家調查,接受精神療法的男女病人, 比率大約為1∶2,女性高於男性。常見的女性心理疾病, 主要有以下幾種:抑鬱症此病是因長期壓抑、憂慮而引起的神經病反應, 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身體及生理上的不良反應,如缺乏食慾,失眠,易疲倦,有的外表略有駝背姿勢。

女性由於自身的生理特點與特殊的社會環境的壓力, 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出現較男性多。據國外心理學家調查, 接受精神療法的男女病人, 比率大約為1∶2,女性高於男性。

據知名調查組織統計,在全省樣群中計查出各種心理疾病患者1161名, 其中男性為462 人, 女性為699 名。

男性的心理疾病患病率為7.73%;女性總患病率為11.7%。可見, 女性心理疾病的發病率顯著高於男性。

從心理角度看, 凡是不能與周圍環境取得良好適應的心理和行為,都是心理疾病的徵兆。常見的女性心理疾病, 主要有以下幾種:

抑鬱症

此病是因長期壓抑、憂慮而引起的神經病反應, 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身體及生理上的不良反應,如缺乏食慾,失眠,易疲倦,有的外表略有駝背姿勢。

2.認識與動機方面的消極反應,如自我評價低,否定自己或自我歪曲,總認為生活無希望,缺乏進取心。

3.情緒的消極反應, 如心情沮喪、情感淡漠、愛哭、多憂傷。

4.有妄想、自殺的意念,總覺得自己的存在沒有價值。

焦慮症

焦慮症是在家庭生活或工作中受挫折、親人病故、人際關係衝突等較強的心理因素刺激下發病。

患者異常的心理表現是:心情沉重,缺乏安全感,總覺得別人在危害自己, 常常預感到最壞的事情將要發生, 出現莫明其妙的大禍臨頭感,而經常心煩意亂,坐立不安。同時,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軀體症狀。如手指麻木、四肢發涼、胸部有壓迫感、食欲不振、胃部燒灼感等。

癔病

癔病也稱歇斯底里, 大多由強烈的精神刺激, 心理受到傷害導致大腦失調,呈現出心理變態。患有癔病的婦女表現出意識模糊,陣發哭笑,胡言亂語。反應強烈時, 抓自己的頭髮, 撕咬衣物,說唱謾罵,打滾,撞牆,無所顧忌。患者還不同程度地出現為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如突然四肢抽動或全身挺直、失明、耳聾、失語等。此病患者大多數是壯年婦女,以農村婦女居多。

更年期綜合徵

女性的更年期又稱絕經期,指最後月經來潮前後的一段時間。

人的一生要經歷兩次性激素的波動, 第一次波動是性激素的「漲潮」, 它使人從稚童進入了青春期;第二次波動是性激素的「退潮」,它使人從壯年轉入更年期。性激素的「退潮」女性在45-55 歲之間,男性大致在55-60 歲左右。這段時期,男性的更年期病態反應一般不明顯。女性則不同,更年期開始後, 卵巢逐漸衰退萎縮、激素分泌減少, 性腺功能下降,直至排卵停止,月經斷絕。在這個過程中, 由於內分泌激素的一時紊亂, 影響中樞植物神經的功能, 使神經系統活動的平衡失調,對外界適應力降低,這就是婦女性激素減退時可激起心理波動的原因。

女性更年期綜合徵的症狀,從心理方面看,精神緊張、煩躁激動、情緒不穩、憂慮多疑、易怒等;從生理方面看,感覺忽冷忽熱、眩暈頭痛、 失眠耳鳴、心慌手抖、四肢發麻、神疲乏力等。

醫學心理學的研究證明,精神因素是「更年期綜合徵」的重要發病條件。此外,「更年期綜合徵」患者病前多有性格上的缺陷。北大醫學院曾統計41 例患者, 有44%的人性格特點為心胸狹窄、敏感拘謹、沉默寡言、愛生悶氣等。因此,要避免或減少更年期的不適症狀, 注意自身的心理調節節,十分重要。

女性如何有效預防心理疾病

1、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如果有利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就能對社會、對人生、對世界上的事物持有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分析,做到冷靜而穩妥的處理事情。同時也能有心胸開闊、保持樂觀主義精神,提高對心理衝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

2、不對自己過分苛求,把奮鬥目標確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以內。假如一個人不能客觀制定目標,結果往往是目標落空,在個人心理上蒙受打擊,產生挫敗體驗,給自信和心境造成不良的影響。

3、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他人。過高地估計自己,過低地估計別人,就會事事處處感到不順心、不如意,常常為嫉妒而煩惱。只有擺正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才會心理平衡。

4、學會做情緒的主人。應學會對不愉快的事冷靜分析,學會理智抑制不必要的衝動,不感情用事,做到情感適度。

5、學會交往,樂於交往人際交往是需要掌握方法與經驗的,再差的人際關係也是可以調整的,首先邁出交往第一步,逐步學會樂於並善於交往。人際支持系統可以讓煩惱變得無意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