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的時代追憶,《一代宗師》背後是一代人的逝去和追憶

賤熊放映室 發佈 2020-03-26T08:01:15+00:00

拍攝結束後,王家衛回到了香港,在這裡,他有機會看到葉問宗師去世前三天拍攝的一段練功視頻,也因為這段視頻,王家衛有了創作《一代宗師》的核心主題——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一口氣,點一盞燈。

1999年,還在拍攝《春光乍泄》的王家衛,因為異國他鄉的一張報紙,產生了拍攝一部李小龍電影的念頭,想想拍攝李小龍的作品又太多,轉而開始好奇是李小龍的師父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拍攝結束後,王家衛回到了香港,在這裡,他有機會看到葉問宗師去世前三天拍攝的一段練功視頻,也因為這段視頻,王家衛有了創作《一代宗師》的核心主題——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一口氣,點一盞燈。

至此王家衛就已經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葉問的電影,創作初期的王家衛,還是只是想拍攝一個單純圍繞葉問展開的故事,結果在王家衛那段漫長的籌備期里,葉偉信導演推出了自己的跟風作品《葉問》,連拍兩部,邱禮濤看到行情不錯,也推出了自己的葉問作品,此時王家衛才帶著《一代宗師》出現在了觀眾面前,這個時候的影片已經完全超出了他最初的構想。

不斷進化的野心,不斷成長的作品

一直對功夫充滿好奇的王家衛,沒有著急開始自己的拍攝,確定拍攝意向之後,就開始在國內四處走訪,收集了大量歷史資料。

民國以前,南北武術界交流甚少,直到1929,先是李濟深在廣州促成了「兩廣國術館」,同時邀請五位北方拳師南下主持大局,人稱「五虎下江南」,萬籟聲任館長,因為主持國術館的都是北方人,南派拳師自然多有不服,相繼上門挑戰,南北武術的交流,自此開了先河。

而後到了同年秋天,中央國術館副館長李景林廣邀全國各大武術流派,齊聚杭州,舉辦「國術遊藝大會」,發起實質較量,此次交流,南拳選手普遍不敵北派拳師,北拳南下的已被逐漸推上了歷史的舞台。

民國是武術的黃金時代,那時候的香港有很多武館,開武館的師傅卻都來自南北不同的地方。

走訪的過程中,一幅時代的畫卷在王家衛的面前徐徐展開,不少師傅現都已經離世,看著已經白髮蒼蒼,走到人生末期卻還在堅持學習,傳授功夫的這些師傅們,王家衛深刻的感受著他們在這一條路上的堅守,以及在武術傳承背後,那些看不見摸不到的血脈相連。

王家衛開始發現,自己的野心並不僅僅是一個葉問,一個更為龐大的念想開始在他的心頭蠢蠢欲動。

直到他見到了葉問的兒子葉准,葉准告訴他:一代宗師不是功夫好,而是可以讓一個門派陸續的發展。

或許正是這一次會面,讓王家衛堅定了自己最終的目標,《一代宗師》講述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對於一個時代的追憶,以及那些在時代洪流背後,被傳承下來的精氣神。

演員拜師學藝,只為最好的還原

在王家衛的整個拜訪過程之中,除了既定的詠春之外,最吸引他的莫過於同樣在民國時期誕生過多位宗師級人物的形意、八極、八卦這三個北派拳法,最終這三個拳法也被王家衛確定為了影片中除了詠春之外最重要的三個拳法。

創作的推進,演員成為了下一階段最大的問題。葉問不同於很多大家印象里的習武之人,出身大戶人家的他,生於清末,長於民國。因自幼體弱多病,帶著十二兩黃金拜到了陳華順的門下,習武之後,葉問還曾到國外留學,所以真實的葉問,雖是習武之人,單看外表卻是一幅略顯柔弱,斯文內斂的形象。

王家衛希望自己的老搭檔梁朝偉能夠出演自己心目中的葉問,然而對於演員來說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形象,王家衛想要創造的《一代宗師》,需要的是演員能夠將自己真正融入到角色之中,成為那個時代的人物,展示出那個時代的氣息,這也就需要演員必須具備真槍實彈,才能刻畫出他們所飾演角色的宗師氣派。

關注《一代宗師》的觀眾應該都聽過,2012年的時候,拍攝將近十年的《一代宗師》依舊了無音訊,參演影片的張震卻在長春舉行的八極拳比賽中,勇奪青年組第一名,當然這個比賽並不是比的實戰,而是套路展示,以交流為主。

而我們卻能從張震的這件事中,看出這些演員為了《一代宗師》在背後所付出的努力。

影片中的三位主演,梁朝偉拜師葉問的親授門徒梁紹鴻先生,學習傳統詠春;章子怡則是拜師武英級中國武術運動員,八卦掌的第五代門人,戈春艷學習八卦掌;張震拜師北京市武協八極拳研究會會長,苦心專研八極拳。

三人拜師練拳都至少在三年以上,堅持每天練習,每次練習不低於三個小時,這樣的頻率,對於一個演員來說,無疑不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三年多的時間,打破了三位演員身上很多原本的印跡,讓武術刻印進了他們的骨子裡,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傳承背後的信念。

走訪,調查,了解,研究,拜師學藝,從誕生想法,到正式開機,王家衛用了9年時間去籌備這部影片,很多被他拜訪過的武術名家都感嘆於他的認真,而他自己也說,這部電影,我們是盡了力的。

一個時代,一代宗師,走到最後的才是勝者

王家衛在拍攝《一代宗師》之前,多是將自己的鏡頭對準這個城市之中人與人的關係,到了《一代宗師》王家衛第一次將自己的鏡頭對準了人與時間的關係,明面還是講的人與人,而暗線里,確實通過葉問這個角色穿插出在民國的時代背景下,與他有過交集的武術大家在時代洪流下的抉擇。

《一代宗師》開場的台詞很吸引人: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錯的躺下咯,站著的才有資格講話。這句台詞基本上對應了整部影片的推進,一開始是個人輸贏,到後面就成了一個時代的輸贏。

此時的故事背景大致在北拳南傳之後,宮寶森作為北拳的代表人物,一生之中完成三件大事,基本都是圍繞北拳南傳來展開,隱退之前最想促成的就是南拳北傳,故而希望可以在南方舉辦隱退,同時找一個南方拳師搭手,真正的意圖是可以促成南拳北傳。

這個搭手的過程,宮寶森已經清楚地闡述了自己的意圖,要的就是南拳北傳,而葉問的回答可以從《道德經》中窺見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葉問明白宮寶森急於通過南拳北傳再現國術輝煌的急切,然而勉強求全,只會適得其反,有了缺憾才能有進步,如果勉強求全就能進步的話,南拳又何止北傳呢?

宮寶森在葉問的話語中明白了自己這種急切的適得其反,將名聲送給葉問的同時,將影片的主題也送給了葉問:憑一口氣,點一盞燈,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等就有人。

影片之後的故事,基本就是來貫徹宮寶森的這句台詞,這次搭手,葉問是個大才,他希望葉問不要局限於現在的情況,能夠像自己一樣,將功夫傳承下去,不要讓功夫在時代的洪流里滅掉了。

王家衛則是通過三個主演的人生經歷,也體現自己這句話所傳達的主題,三個人都可以稱得上宗師級的人物,在那個時代,經歷了功成名就,也經歷了顛沛流離,在抗日戰爭爆發後,葉問的第一個細節,是舉刀批掉了自己的木人樁,仿佛是他對時代的一種妥協,這是葉問心裡的山。

馬三投靠了日本人,不願意再藏下去,以為自己是順應了時代,殺了自己的恩師宮寶森,引出了宮二為了能報仇,退了婚,奉了道,此生不嫁,復仇是宮二的山,她不準備買過去,要留在山這邊,為自己的父親報仇。

葉問因為時勢的緣故,敗給了生活,去香港教拳以維持生計,在這個過程,他的心態已經開始有了轉變,找上了宮二希望他們也可以讓宮家六十四手傳承下去,然而因為復仇,在宮二心裡,六十四手給過自己童年最好的回憶,也給了自己人生最痛苦的回憶,已經不想再提起。

在老薑的提醒你,葉問找到了丁連山,丁連山看出葉問是個大才,但是他也不願意出手,交了手,自己輸了,就是給八卦六十四手丟人,經過這兩次對話,點名了宮家的功夫,選擇埋藏在這時代的洪流之下。

張震飾演的一線天雖然戲份不多,也是同期一頂一的高手,最終在宮二的醫館附近開了一家理髮店,入了世,教了拳,卻沒有開宗立派。

王家衛的敘事風格片碎片化,偏愛後現代敘事風格的他,在《一代宗師》里,因為徐皓峰的加入,葉問身後的那個時代相互關聯的人和事雖然依舊是碎片的,被打亂的,卻呈現出了偏向傳統化的敘事模式,可以讓人們窺見,一代人在時代背景下各自的選擇和執著。

而真正點著燈,走到最後的,才能被稱之為一代宗師。

結語:

《一代宗師》可以說是在王家衛的串聯下,很多個人一起努力的結晶,有徐皓峰,有張大春,也有鄒靜之,,時代的故事本就是充滿了神秘,故而已經《一代宗師》也存在多種的討論和探討,據說習武的朋友能看到很多,或許這本就是影片中所傳達的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此文基於《一代宗師》的創作紀錄片,以及筆者對於本片的淺見書寫而成,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討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