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前請留意!目前智慧型手機上那些「用了就回不去」功能

有態度的土豆 發佈 2020-03-26T10:41:09+00:00

廠商們的新技術就會層出不窮,不過這些新技術究竟是「徒增功耗」還是「用了就回不去」,這就要留給市場去檢驗了。

智慧型手機可以說是最近十年來發展最快電子消費品行業。時至2020年,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大魚吃小魚現象也日趨明顯。

這種情況也倒逼了手機廠商們的新技術研發力度。從外觀設計、系統、UI設計、拍照功能上盡力尋求差異化。偶爾也會隔空與「友商」互噴口水。於是我們經常在社交網絡上看到A商家說B商家是「徒增功耗」,B商家噴A商家是方向錯了。甚至還有人用上形聲字來形容自家產品和友商產品的區別,比如:「噠噠噠」和「嗡嗡嗡」之類的。

很明顯,商家們很多時候都是為了改變而改變:我不改變外觀,出個「新技術」。怎麼讓消費者來買單買我的新產品呢?於是這幾年中,的確是出現了許多「徒增功耗」的設計:比如藥丸雙挖孔屏,比如湊數副攝,又比如獨立AI按鍵。這些筆者也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

但事實證明,還是有不少新出的技術是「用了就回去不的」。比如前幾年推出的「全面屏技術」,「屏下指紋技術」到如今都已經成為主流手機的標配。

接下來我們就盤點下2020年,有哪些「用了就回不去」的技術將漸漸成為市場的主流。


一、高刷新率螢幕 回不去指數★★★★★

前兩天新發布的Redmi K30 Pro 採用了普通的60Hz刷新率螢幕,這一消息引起了網友的吐槽。大多數人對他們期待機型不支持90Hz以上的高刷新率表示失望。可見今年高刷新率螢幕的技術受到了消費者們廣泛的關注。

當然,由此也引發了多方觀點的激烈爭論。有人認為:高刷新率噱頭或大於實際用處 。也有很多人表示高刷新率螢幕「用了就回不去」。高刷新率手機螢幕對於普通用戶真的有用麼?

其實決定高刷新率是否有用,要從螢幕刷新率、遊戲幀率、以及人眼幀率三個方面去看。

1、螢幕刷新率,即顯示設備每秒刷新的圖像數量。60Hz刷新率即每秒顯示60幀畫面,能顯示60幀以上畫面的螢幕都被統稱為高刷新率螢幕。目前主要有90Hz和120Hz兩種規格。生產高刷新率OLED 螢幕的硬體廠商以三星為主,受產能和成本影響。今年的高刷新率螢幕只會出現在旗艦機型上。

不過國產廠商們正努力提升高刷新率螢幕的質量和產能。當有多家廠商具備生產能力時,高刷新率螢幕會真正能夠普及。而能夠真正普及,也是高刷新率的生態能否被建立的關鍵。

2、人眼幀率 即人眼每秒鐘能夠識別的圖像數量。由於個體差異,每個人的眼睛對幀率的敏感程度不同。這也是很多人說高刷新率螢幕是噱頭的原因之一。

在電影行業中有著名「24格」,當給人眼呈現每秒24幀時,大腦就會自動補幀讓畫面連貫起來。但事實證明,24幀應該是動態畫面的下限。而人眼對幀率的敏感度要遠遠高於這個數值。

有人做過一個測試,專業飛行員可以識別出220分之一秒的畫面。這個實驗證明,人眼對於對幀率的敏感程度要遠遠大於60幀。且這個敏感度是可以被訓練的,也就是說一旦你適應了90Hz或120Hz刷新率,再回到60Hz刷新率螢幕就會有明顯的不流暢感了。

所以高刷新率螢幕應該是一項「用了就回不去」的技術。


3、遊戲幀率

有了高刷新率螢幕還只是硬體層面的支持,還需要軟體開發者在應用中也支持高刷新率。對於遊戲來說,幀數越高,遊戲畫面越流暢。目前只有《QQ飛車》、《王者榮耀》等少數遊戲支持90幀或120幀高幀率。

遊戲要達到高刷新率的效果,光有螢幕支持還不夠。還意味著調用更多的CPU和GPU資源。也意味著需要更強大的硬體性能和更多的耗電。只要有一項性能跟不上,高刷新率反而會引起遊戲卡頓。因此手機性能足夠強大的情況下,遊戲開啟高刷新率才有意義。

因此,想要完全體驗高刷新率應用和遊戲場景。我們還需要等軟體生態繼續完善。不過介於這項技術體驗提升明顯,消費者認可度高,硬體也開始普及,軟體開發者們應該會迅速跟上適配。


二、高解析度 回不去指數★★★★☆

如今OLED 螢幕取代LCD螢幕已經是大勢所趨了。相比LCD,OLED 螢幕具備可視角度大、對比度高、省電、螢幕厚度薄等諸多優點。但唯獨有一點OLED 螢幕是不如LCD螢幕的:相同的解析度下,OLED 畫面的精細程度是不及LCD屏的。

OLED 螢幕採用了名為「PenTile」的子像素排列方式,以提升螢幕的使用壽命——早期的OLED 螢幕曾因為壽命過短而無法普及,而這一技術大大提升了OLED 螢幕的使用壽命。但實際解析度被降低了,同樣是1080P解析度,OLED 螢幕的實際解析度也只有標準RGB的80%左右。

因此OLED 螢幕上2K解析度是十分有必要的。你會發現,只要你用習慣了2K解析度,再回去用1080P就會覺得顆粒感十足了。

2K級解析度的OLED 螢幕,絕對是你」用了就回不去」的一項技術。無奈目前市面上的2K螢幕實在太少了。

三、快充技術&無線充電 回不去指數★★★★

5G、高刷新率和高解析度螢幕都會帶來更大的功耗。這讓原本就只能一天一充的電池更加捉襟見肘。在目前電池容量沒有巨大技術突破的情況下。快充技術就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幸好這幾年廠商們在快充技術方面的進步還是比較快的。目前市面上的旗艦機型快充普遍在40-65w左右。比如OPPO Find X2就支持65w的超級閃充。雖然不能擺脫一天一衝,但每次只要充30分鐘左右時間就能滿足一整天的使用。還是可以讓人擺脫電量焦慮症的。

習慣了快充以後,你還能回到「五福一安」的充電麼?明顯是不能了!再好的手機,也不能我干看著它充電兩三個小時……

無線充電也是一項用過了就很難回去的技術。需要充電時只要往充電板上一放就能充電,久而久之就懶得插線充電了。更何況目前主流無線充已經到了30w。完全可以滿足日常使用了。


四、視頻插幀技術 回不去指數★★★

有了高刷新率螢幕,需要有更多的適配內容。除了高解析度手游之外,視頻插幀技術也是一項能發揮高刷新率優勢的技術。

其實插幀技術在電視和桌上型電腦上都有應用,不同的廠商對視頻插幀技術有不同的叫法。其實這些技術的原理都與MEMC技術非常接近。

MEMC全稱為「Motion Estimate and Motion Compensation」,也就是運動預估與運動補償技術,這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視頻插針技術。

它能將傳統的24幀視頻,通過算法補償的方式提升到60幀以上的水平。在一些高速移動場景中,通過視頻插幀技術可以避免場景出現不連貫、模糊等現象,從而提升觀看體驗。

不過因為中間補償幀是憑空生成的畫面,所以這些中間幀的準確度對於畫面的流暢度和效果有較大影響。並且對於運動畫面的判斷也是要靠AI自動完成的。如果AI不夠智能,就很可能識別不到所有的運動場景無法觸發插幀運算。所以實際效果好壞取決於廠商的技術實力。

目前視頻插幀技術在電視端流行,在手機端目前只有一加、OPPO等少數廠商應用這項技術。最新的發布的OPPO Find X2 就支持視頻動態插幀技術。


五、X軸線性馬達 回不去指數★★★

線性馬達其實在前幾年就有廠商在使用了,iPhone 和魅族手機上的線性馬達的體驗就非常好。好的線性馬達可以模擬出各種程度的震感。在用戶打字,遊戲,回覆信息等反饋中給用戶以沉浸式的感覺。用了以後你就會體會到,這絕對是一項「回不去」的技術。

可惜之前安卓廠商並不重視這個功能,直到2019年下半年安卓旗艦機型上才慢慢普及了這項技術。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了解買手機應該買「噠噠噠」的

六、5G技術 回不去指數★★

客觀的說,目前的5G技術在手機上的應用場景並不多。感知最強的還是在測試和下載上。目前來說,在使用方面它還不能說「用了就回不去」。但當SA組網的5G網絡普及,5G資費下降之後。基於5G技術的應用很可能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就如同3G時代的微信和4G時代的小視頻那樣。一旦5G的殺手級應用出現之後,你肯定就「回不去了」。

目前還不知道5G會在哪個點爆發,幾乎所有人都認為。5G的爆發與普及只是時間問題。

可以預見,只要智慧型手機行業還保持著激烈的競爭。廠商們的新技術就會層出不窮,不過這些新技術究竟是「徒增功耗」還是「用了就回不去」,這就要留給市場去檢驗了。事實證明,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的優秀技術最終重會保留下來,並且被進一步優化。而那些「徒增功耗」的技術會被市場淘汰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