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之後,如何平衡快樂學習和娃的前途

亦君說書 發佈 2021-09-17T02:55:42+00:00

雙減實行也有那麼一段時間了,身邊確實有不少孩子已經不補課了,每天放學回來,好像也沒啥事干,但是你給他加點作業吧,他也不干。他們往往滿嘴振振有詞:學校都減負了,我為啥要寫作業啊?而做完學校的作業,他們就開始東遊西盪,遊手好閒了。這時候爹媽就很矛盾:誰不想給娃一個快樂的童年啊!

雙減實行也有那麼一段時間了,身邊確實有不少孩子已經不補課了,每天放學回來,好像也沒啥事干,但是你給他加點作業吧,他也不干。

他們往往滿嘴振振有詞:學校都減負了,我為啥要寫作業啊?而做完學校的作業,他們就開始東遊西盪,遊手好閒了。

這時候爹媽就很矛盾:誰不想給娃一個快樂的童年啊!問題是開心完了以後可咋辦呢?還有青年、中年和老年咧,又沒有土豪的底氣,留個幾套房給娃當包租婆/公,畢竟快樂也是要資本的嘛!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非常支持「雙減」,但減完了怎麼辦更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

尤其是學校一旦在作業量上進行了控制,又沒有了補課,家長該如何適當、適量地進行補位,幫助孩子打好基礎就成了問題。

現在的小孩普遍早熟,三四年級就已經開始有了叛逆的苗頭。對於老師布置的任務,他們基本抱怨幾句還是會完成的,但是對於父母,他們已經有了挑戰意識,並不會乖乖買帳。

這個年級的小孩,以及再大點的娃,父母要想在學業上對他指手畫腳,是非常影響親子感情的一件事。

我經常在某論壇看到四五年級到初高中的小孩,對爹娘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甚至有看到過有人說兒子揍了老子,以及獨生子一拳打爆電視機之類的事情。

這些屬於脾氣暴躁的娃。

還有的小孩屬於語言辯論型。通俗點講就是頂嘴界一級選手,一言九頂。他們不會跟父母動手,但是會辯論到父母懷疑人生,想給他們一下子,讓他們閉嘴,這個世界就清淨了。

第三種小孩,屬於非暴力不合作類型。他也不跟家長鬧,也不跟家長吵,你讓他學習他就學習,但是全程磨洋工。表面看著挺用功,心裡不知道在想些啥。

如果遇到以上三種類型的小孩,負是減了,娃是快樂了,爸媽恐怕就樂不起來。

如何在快樂學習和娃的未來間找到一個相對平衡點呢?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叫《跟青春期的孩子說什麼,如何說》,是韓國心理學博士李珉圭寫的。

一般心理學家,大多都對孩子比較寬鬆。因為知道外力容易給娃留下心理陰影嘛。加上當時他接待的前來諮詢的孩子,大多都是優等生,他就天真的以為娃只要和父母關係好,好成績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確實,兒子在學校里人際關係不錯,小學階段轉學三次,每次轉學他都能迅速和同學打成一片,成績也能跟得上,還令李博士挺得意的。

等到兒子讀初中時,李博士才發現壓根不是那麼回事。

他家兒子初一第一次考試,成績就墊底了。眾所周知,韓國也是很「雞」的。李博士這才後知後覺得知,班裡其他同學老早在暑假裡就已經把初中,起碼是初一內容學過一遍了。

李博士也和很多篤信快樂教育的爹媽一樣,後悔不迭。但是跟不上就是跟不上,不知道是被成績打擊了,還是破罐子破摔,那以後李博士的兒子對學習就沒啥興趣了,和同學關係也大不如前,甚至出現了厭學情緒。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李博士身為心理學博士,發現自己竟然拿兒子束手無策。他用盡了各種方法,包括帶兒子去大學校區遛彎,天天苦口婆心地勸說。

博士的兒子也和普通小孩一樣,鬧到後面一看博士開口,就嘀咕:爸爸又要對我說教啦!

總之呢,李博士在那一刻,和千千萬萬又要娃快樂學習,又不想娃前途暗淡的爹媽沒什麼兩樣。

不過呢,最後他還是克服萬難,不但把兒子送進了高中,而且送進了原本大家都認為他考不上的大學,畢業後進了許多韓國年輕人都夢寐以求的企業工作。

李博士這本書分為了四個部分,前兩個部分屬於「道」,講述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內驅力的,包括:讀書、成績與社會地位的關係,以及如何改變人生的目標,如何設定目標。

後兩個部分屬於「術」,講述的是如何提升時間利用效率以及學習的方法。

李珉圭在書里用的語氣,不太像跟家長說的,更像是和孩子說的。這是因為他當年嘮嘮叨叨被兒子嫌棄之後,改變了策略,改成了寫電子郵件給兒子。

所以這本書是以和孩子平等交流溝通的口吻寫的。父母如果愛偷懶,可以直接複製下來給娃看。

如果地道點的話,也可以抄下來,順便用自己的口吻複述給崽看一遍。

P. S.如果字太糟糕,建議稍微練練。之前有父母給娃寫信,因為字太糟糕被娃丟掉的沉痛先例。

咱們說回李博士的兒子,30歲的他後來寫了一封信給親爹,闡述了自己這麼多年來的心路歷程。

這封信的作者已經不是個中二少年了,而是多年後以客觀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中年男人。他的想法,對於父母來說還是很有借鑑意義的。

李博士的兒子當時確實已經打定主要想要放棄讀書了。他對父親說:我不想讀大學。

父親問他:不讀大學那你以後靠什麼為生呢?

兒子回答:我就在小區十字路口那裡開家錄像帶租借店唄!

從他的回答里,可以感受到,這娃真的是油鹽不進,已經想好了要放棄了讀書,連退路都設計好了。後來李博士每周帶兒子去大學校園散步,帶他觀察大學生的精神面貌。

兒子終於有所觸動。但是光有心還不行,即便有心讀書,也沒那麼容易讀得進去。

李博士就費盡心思給兒子寫電子郵件。一開始,叛逆期小孩看到這種信,一讀標題就不想往下看了,都是些「如何專注學習」啊,「目標設定」啊,「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之類的文章。

架不住李博士一直寫一直寫,金石所致,兒子被打動了,開始讀父親的信,慢慢地他的學習也就上了正規。

在這個過程中,之前父子兩人打下的良好的關係的基礎還是發揮了作用的。至少他沒有再花力氣去跟父親對抗。

我想這應該也能給父母們一定的啟示吧!雞娃和關係,總得占一樣才行。

如果你想詳細了解李博士的教育之道,也可以自己去把這本書買來看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