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李光斗觀察 發佈 2020-04-01T22:57:03+00:00

雖然中國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在國內的傳播,但海外疫情的快速蔓延,口罩、防護服、檢測試劑盒、體溫檢測儀、呼吸機、監護儀等防疫用品和設備出現了巨大缺口與需求。

文/李光斗

新冠疫情已經全球大流行,包括歐美在內全世界都受到嚴重衝擊。受疫情影響,中國製造面臨國際貿易產業鏈脫鏈「堵點」與訂單銳減「斷點」的雙重壓力。

雖然中國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在國內的傳播,但海外疫情的快速蔓延,口罩、防護服、檢測試劑盒、體溫檢測儀、呼吸機、監護儀等防疫用品和設備出現了巨大缺口與需求。至少在現階段,中國製造的防疫物資生產廠商迎來了新的機會。然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危中有機,機中也會有危。連日來多國出現對中國防疫產品質量問題的質疑與抱怨,這讓中國製造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先是荷蘭衛生部28日發表聲明:收到130萬片中國制口罩,標明「KN95」等級,聲稱防護級別達歐盟FFP2,規格接近N95口罩,但當局經兩次測試,發現口罩未能緊貼臉部及過濾病毒功能不合格;首批60萬片口罩已分發到各地醫院供醫護使用,當局下令全數回收,並指日後將更嚴格的檢測從中國訂購的口罩。荷蘭卡沙利那醫院(CatharinaHospital)發言人說,這批劣質口罩並非單一個案,「市面上還有很多『垃圾』,有人利用目前的危機獲利」。

同時西班牙、捷克、土耳其、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也指中國製造的病毒快速檢測試劑靈敏度過低、錯誤率過高。這其中西班牙從深圳易瑞生物公司購買的9000 個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引發的問題最值得深思與警惕。據調查:深圳易瑞生物的主營業務為食品安全精準快速檢測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相關服務,新開發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還未拿到中國有關監管部門的註冊證,其產品目前無法在國內銷售,更沒有被列在中國商務部向西班牙提供符合資格認證的供應商名單內。

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西班牙選錯了供應商。西班牙國內疫情大爆發,對防疫物資的需求非常迫切,只是查證易瑞生物取得了歐盟CE認證的「others」標誌合格證(CE認證中的「others」屬於最低監管級別的產品,認證門檻最低,需要經過關於誠信的「自我聲明」,對於「自我聲明」,歐盟法規中表示:「歐盟相信您是一個誠信的企業,要求您對自我聲明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後,單獨訂購了這批產品來應急。西班牙藥品和醫療器械管理局一番特事特辦,緊急操作,直到下發到基層醫院進行實際檢測時才發現問題。

雖然如此,即便是西班牙的這一特例事件,也應吹響中國製造從生產到監管的警惕哨聲。

早在3月3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總部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應對新冠疫情,WHO預計全球每月需要使用8900萬個醫用口罩、 7600萬副檢查用手套和160萬副護目鏡。而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國,產能占全球一半以上,現在的日產量已超過1.16億片,是疫情暴發前供應能力的12倍,中國醫療物資出口為全球防疫帶來的是希望之光。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的錢能賺,有的快錢與大錢卻不能賺。就算黑心僥倖賺到一筆,最終卻會砸了所有人的飯碗。

「抗疫外交」本來是中國改變世界形象的良機,但一雙假破鞋會讓一個人記住10年,一個假口罩卻會讓一個家庭記一輩子。世界大疫當前,防疫物資與產品等同於軍需品,不是誰想生產就能生產出合乎質量與標準的產品。現在最怕不良商人混雜其中,不擇手段賺快錢,毀掉中國製造的聲譽。中國的外貿行業有一種說法,亞馬遜50%的賣家來自於中國,中國50%的賣家來自於深圳。目前亞馬遜上已經有一批口罩因為賣家誇大產品效果而被下架。而在東莞廠就出現了一位姓張姓商人居然在社交平台組群號召其他廠家一起做假測溫槍賣給美國,發反人類的「世難財」。如今,一方面由於全世界停擺,中國出口企業遭遇退單潮;另一方面,因為不法商人的粗製濫造,使中國製造的聲譽受到嚴重影響。

中國製造本來在海外就有成本低質量差的詬病,在防疫物資的生產與銷售上,中國製造不能讓幾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毫無秩序地一擁而上,就可能會讓不良商家有機可乘,東拼西湊攢出防疫產品,無限放大的中國製造質差價廉的認知,惡化中國在全球的信任度和公信力。

中國果斷地全民隔離病毒,也要及時隔離此類毀我們訂單、市場、信譽與未來的害群之馬。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